吴禄贞与良弼:从惺惺相惜到你死我活


晚清是个乱世,乱世中家国情仇、爱恨离别的故事总是令人唏嘘。

吴禄贞,字绶卿,汉族,湖北省云梦县人,兴中会发起人之一,武昌起义初期筹备人,民族英雄,辛亥革命烈士。

爱新觉罗·良弼,字赉臣,满洲镶黄旗人,清末大臣、宗社党首领。

66个字的吴禄贞和良弼生平简介,让稍微懂点晚清历史的人猜到,这两个人一定是两个政治阵营中的死对头。但人们想不到的是,吴禄贞和良弼是同窗、挚友,二人惺惺相惜,最后为各自的政治信仰而走向仇杀,令人不胜感慨。

吴禄贞自幼豪放洒脱,有大才,1895年刚满15岁以秀才身份入张之洞湖北新军。第二年深受张之洞喜爱的吴禄贞进入湖北武备学堂,1899年,张之洞推荐他留学日本,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校与张绍曾和蓝天蔚结识,并因为三人成绩突出,被国人称之为“士官三杰”。

良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幼弟贝勒巴雅喇八世孙,红带子,从小接受正统的忠孝伦尚教育,三纲五常是其行事准则。

在日本士官学校,性格截然不同的吴禄贞与良弼竟然成为挚友,虽说经常因为革命不革命而争的面红耳赤,但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彼此的友情。

吴禄贞

良弼(右一)

1900年,吴禄贞秘密潜回国内,与唐才常发动自立军起义,这是长江流域的第一次起义,遗憾的是起义以失败告终,唐才常牺牲。吴禄贞让手下人各自逃命,但是大家手里没钱,如何逃命?情急之下,吴禄贞率领众人抢劫了大通厘局,一个收税的衙门,抢了几千两银子,自己一分没拿,全都分给手下,然后又悄悄回到日本。无缘无故消失了一个月,对行踪绝口不提,不禁令良弼怀疑。直到四年后,已经回国的吴禄贞在北京大宴宾朋,酒到酣处,突然提起1900年大通厘局被抢劫一事,虽然没有明说是自己所为,但在座的良弼已经全然明了。可良弼没有向朝廷举报吴禄贞,他认为吴禄贞才堪大用,凭借私人交情,自己可以感化吴禄贞重回“正道”。

陆军部尚书铁良也很欣赏吴禄贞的才华,但又因为他爱谈及革命,心有芥蒂。良弼知道后,从中斡旋,使得铁良任命吴禄贞前往新疆考察新军,此时是1906年。不想在经过陕西时,高谈革命的吴禄贞得罪了极端保守的陕甘总督升允,升允上奏朝廷,以谋逆罪弹劾吴禄贞,要求将其处决。关键时刻,又是良弼出马,不但救下吴禄贞,还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那里为他谋了个参议职位。

在东北,吴禄贞的才干得到了验证。他在东北的两年多时间里,日本军队被压制得不敢有任何动作。然而,吴禄贞性格中的缺陷也暴露无遗,他与自己的顶头上司、延吉督办水火不容。闹到最后,徐世昌只好将吴禄贞调回奉天,再调回北京。良弼再次站出来,以吴禄贞有军功,让陆军部授予他“镶红旗蒙古副都统”一职。

吴禄贞与家人


良弼与洋人

副都统这个职位听起来尊荣,但是手中却没有兵权。此时的吴禄贞已经计划在湖南或山西任巡抚,然后与当地革命党准备起事,有军权在手,那样成功的几率要大得多。为了得到巡抚的职位,吴禄贞打算贿赂庆亲王奕劻,需要两万两银子,好在革命党有能人,很快把银子凑齐。不曾想,奕劻收了银子后说湖南和山西没有空缺,良弼知道后,推荐吴禄贞任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这个可是个有兵权的职位,统制相当于师长,中将军衔,手握12000人。

良弼做这件事是冒着极大风险的,因为第六镇驻守京畿要地,而吴禄贞的革命党身份,良弼知道的比谁都清楚。那保皇的良弼为什么这样做呢?良弼总是认为,给吴禄贞以高官厚禄,再施以个人情感,总能感化吴禄贞,使其为满人所用。据说,良弼在知道皇帝下诏任吴禄贞为第六镇统制后,立即策马直奔吴禄贞家,一见面就激动地说:吾两人尔汝如兄弟,如携手练兵以御外侮,左提右挚,天下事大可为。尊主庇民,何必革命?吴禄贞表面上含糊答应,而良弼一走,他立即写信给朋友,说良弼英雄不识时务是因为自己的满人身份。

那么,良弼为了吴禄贞做了那么多,对吴禄贞而言,他是真的与良弼交好,还是利用良弼呢?答案是他真心与良弼交好。吴禄贞是不赞成“种族革命”这个说法的,他认为推翻满清统治与所有满人为敌是两回事,更不应该排斥蒙古人、回族,打击面太广会给革命制造障碍,为此经常就这个问题与黄兴争论不休。1903年,在应黄兴之请,到长沙组建华兴会的关键时刻,吴禄贞还是去见了好友,长沙巡防营统领黄忠浩,在黄忠浩的引荐下,又去见了湖南巡抚赵尔巽,双方相谈甚欢。当然,这是私人之间的叙谈,不涉及革命,不过还是能看出吴禄贞的性格之不群。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倒下,10月29日,山西省宣布独立。山西是北京的西面门户,山西失守,革命党可以一马平川直奔北京,帝国危矣。于是朝廷派吴禄贞率领第六镇前往山西镇压革命党。不曾想,吴禄贞一到娘子关就止步不前,与阎锡山秘密联络,计划组织燕晋联军,回师直捣清廷中枢北京。消息传来,良弼就是与吴禄贞再好,也不可能看着吴禄贞颠覆大清。

1911年11月7日凌晨,吴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被自己原卫队长马惠田刺杀。吴禄贞一死,燕晋联军也无法组建,回师北京也成了空话,清廷躲过了武昌起义后最大的一次危机。有人说,杀死吴禄贞的幕后主使是袁世凯,理由是北洋第六镇是袁世凯的部队,主要军官都忠于袁世凯。但该时,袁世凯还在复出的问题上与朝廷讨价还价,能否顾得上吴禄贞不好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凶手马惠田是从良弼手里领的两万元赏银,也是良弼将吴禄贞的头颅呈递朝廷的,说良弼是刺杀吴禄贞的主使也没问题。

两个半月后,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的炸弹炸死。如果吴禄贞泉下走的慢,与良弼相遇,不知两位好友能否相逢一笑。

1911年吴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

吴禄贞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北洋   武昌起义   革命党   满人   巡抚   士官   你死我活   惺惺相惜   山西   朝廷   北京   银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