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这首耳熟能详的佳作竟是慈禧太后所作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优秀女性,女人执政也发生过很多次,诸如: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清末执政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无不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颇多争议的女性。

而慈禧太后也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主角,在中国古代,女人当政是十分罕见的事情,是在特殊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像慈禧太后这样具有铁血手腕、杀伐果断的女统治者更是少之又少。


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数长期执政的女性之一,政治手腕干练,在她的执政下不仅维持了自己的权利高度集中,同时也变相延续了大清王朝数十年的寿命;然而面临外国列强时,也主动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包括中日甲午战争的失利,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的一生就是一部活脱脱的晚晴历史,一步一步见证了清朝走向灭亡。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非常强硬的女人,在生活中也有普通人温情的一面,表达着她特殊人生对平凡的追求。


其实她还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她曾经为心中最敬重、最疼爱的人作过一首诗,这首诗也是慈禧太后一生中唯一流传下来的诗作;后来还被选进了小学语文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诗句。

那么这首诗究竟是什么佳作,竟能入选教科书,还能引用至今?

1867年,慈禧已贵为皇太后,总揽朝政,她的母亲富察氏60大寿。为了让母亲开开心心地过个生日,慈禧亲自安排,提前几个月就让太监总管李莲英进行筹备,并多次前往生日宴会现场指导工作,她要求宴会必须奢华高贵,凸显皇家风范;就连给母亲选的礼单,慈禧都删删减减了多次才敲定,仿佛整个清朝内务府在这个时间段内都是富察氏的佣人,为她一个人倾心服务。即使是这样,慈禧还是感到事情没有做完美。


不巧的是,到了母亲富察氏生日宴会这天,慈禧突然收到外国使臣要来访问大清的奏折。慈禧本来很高兴的心情,一下被这个奏折给搅坏了,在大殿中怒骂“外国使臣来的不是时候,不知道我天国今天有重要的宴会活动吗?偏偏选今天来这。”

作为大清朝的实际掌权者,她深知朝廷上下都看着他,如果夹杂太多儿女之情,不仅无法服众,也不能处理好国际事务;所以她必须接见外国使臣,只有等接见完毕,再去母亲的寿宴,决不能因公废私,成为他国口中的笑话。


在接见使臣时慈禧就有些心不在焉,认为母亲的寿宴自己没能及时前去,有愧母亲的生养之恩,便吩咐李莲英前后几次给母亲送去金银珠宝,还叮嘱替自己向富察氏说抱歉;待外国使臣接见完毕后,慈禧看了看时间,此刻母亲的寿宴已经结束了。

她左思右想,今日母亲寿宴自己虽然送了很多财宝,但自己没有亲自前往,母亲定然伤心,于是慈禧写下了《祝母寿诗》这篇佳作,献给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祝母寿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乍一看,这首诗并不能称为诗,格式不算工整,而且作为清朝最高统治者写出的作品缺少美感和霸气。但若是我们细细品味这短短28字,不难发现这首诗流露出了慈禧的情真意切,真情实感,尤其是“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真心,为儿女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爱。

1870年,富察氏因病离世,对于慈禧而言,人生已处于巅峰,没有任何遗憾,唯一的遗憾或许就是对父母的亏欠吧,毕竟自入宫以来,虽然离母亲所居住的锡拉胡同很近,但政务繁忙,也无更多精力陪伴父母。

“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母亲去世后,再多的财宝和富贵也无法言说慈禧心中的空虚,她对自己的定位在此时也变的无比精准,她首先是子女,然后才是一国之执政太后。


结语:

对于处在权利巅峰的慈禧来讲,家早已不是原来的家,父母和自己的关系先是君臣才是父(母)女吧。可能正是如此,帝王般的慈禧在富察氏寿辰之日才真的无比思念母亲,才会写下《祝母寿诗》这样的佳作吧,传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优美的、蕴含天下哲理的诗句。

同样,对每个人来讲,只有父母的爱才是无私和慷慨的,而子女对父母的爱往往却不值一提。所以“父母在不远游,若尽孝请尽快”,不要等到来不及的时候才悔恨,不要等到心中的那座山倒塌之际才悔之晚矣。

#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开讲##在头条看见彼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佳作   奏折   使臣   可怜天下父母心   耳熟能详   清朝   宴会   慈禧   没想到   母亲   父母   外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