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最后的战神李定国,杀孔有德败吴三桂,两撅清王,却败于内斗


1659年,吴三桂率十余万来攻,云贵沦陷,李定国、永历皇帝不敌,逃至缅甸,不久永历被吴三桂逼死。在这种困局下,李定国坚持到了最后一兵一卒,但无力回天,他的遗言是“任死荒徼,毋降!”意为宁愿死于荒郊,也不投降清军。南明战神悲壮离去世,死时血泪横流,死不瞑目!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朝亡,南方相继成立了几个以奉明皇室流亡子孙为主的政权意图恢复,史称南明,在南明王朝里曾经出现一个反清的战神英雄,这就是人称“南天一柱”的李定国。李定国,是陕西人也,是明末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义子,张献忠和李自成齐名,后来攻下四川,自称大西皇帝。张献忠残暴好杀,多疑狡诈,有屠四川之恶名。很难想象流寇头子张献忠却又有一个忠肝义胆的义子李定国,他是南明最后的一线希望。

1644年11月,张献忠从李自成一系脱离出来,独立攻下四川,自封为大西帝,李定国作为张的义子,一直身先士卒,功劳巨大,资历仅次于张献忠另一个义子孙可望。李定国与孙可望同僚半生,互称兄弟,最后败于这位兄弟的背后插刀,孙可望堪称后世插刀教之第一任教主。

李自成败于吴三桂满清之手后,大顺玩完,清八旗对南明的弘光王朝下手了,1645年5月,清军攻破南京,弘光被灭,同月李自成亦战死,清顺治帝开始感觉到一统天下在望,时下大西和清、南明三足鼎立,清最强。大西地盘有限,兵力有限。南明还在不断内斗,谁也不服谁,走马观花般换了好几任皇帝。出于一致对外的心理,大西张献忠选择北上抗清,说是抗清,其实是屠四川搞得天怒人怨,政权不稳,想借机逃跑,但1646年不幸战死。

据说张献忠临死的时候,叮嘱李定国要归顺大明,以大明为正统,当然这只是据说,以我对张献忠的了解不见得当反贼一辈子临死说出忠君爱国之遗言。但李定国是有格局的,义父去世,手下二十万大军何去何从?联合南明一起抗清才是大势所趋,就算失败也能青史留名,不再以反贼为后人所记也。

李定国破了重庆贵州后,便一心投明。当时南明政权到了永历皇帝拿到接力棒,永历非庸主,他迎来了第一次抗清高潮。另一方面永历也同意了建立抗清联合阵线,于1649年接受了大西军的投效。在这三年里,李定国表现出比孙可望更强烈的拥明决心,为以后他变身大明忠烈埋下伏笔。

相比较孙可望的拥兵自重,左右观望,1652年,李定国在云南练就了八万精兵,开始独当一面,在史书上大展拳脚。是年春,清军派定南王孔有德、吴三桂来犯,李定国迎战。李不但大败了来犯之敌,更一口气包围了桂林。6月,孔有德想夺命逃走,却被围得水泄不通,最后自焚而死,这就是著名的“桂林大捷”。孔有德资历比吴三桂还高,是第一批投降了清朝的铁杆大汉奸。终于死在李定国之手。

李定国继续攻取湖南,努尔哈赤之孙尼堪率十多万八旗来战,11月李定国在衡阳设下伏兵,引诱尼堪入瓮,双方在衡阳爆发了激战,李在阵中斩杀尼堪,清军大败。李开创了第二次抗清高潮,刷新了清关入关后的最大反清战绩。明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这就是两蹶名王,一是杀了汉奸王孔有德,一是杀了努尔哈赤孙子尼堪。

两蹶名王后,李定国的威望到达了顶峰,但也招来了义兄孙可望的妒忌,还有清军的高度关注。孙可望连续下书七道,邀请李定国去密谈,但恐怕不怀好意。李识破了孙的意图,但又不忍心破坏团结,他没有赴约,而是制定了“联合郑成功夹击广东”的战略,这样既可以绕出孙的势力范围,又可以为大明开疆辟土。愿望是好愿望,战略规划也不错,可惜的是,盟友郑成功不太给力。

李定国和郑成功的动机不同,李是要复兴大明为己任,而郑更希望的是割据一方。1653年3月,李定国再次出动,兵围肇庆。两广反清势力都为之响应,肇庆的义师罗锦鼐率领大明旧部投效李定国,说明李是深得民心的。——但郑成功却闻风不动,他背信弃义了。当时只要郑成功践约遣主力西上,郑、李两军同时发力,收复全粤绝不是梦想。

1654年3月,李定国再次出广东了。历史来到了新会之战。这次他写信给郑,说“克新会,则广州可下”,郑答应合兵。李定国兵围新会,志在必得,数月下来新会的清军粮食断尽,竟然相吃了一万多人。但李的大军遭逢瘟疫,又被清的援军夹击。郑成功找了各种借口拖延出兵,导致李进退两难,最终,清军用大炮轰乱了李定国最拿手的象兵阵,孙可望在后面又切断了滇黔的物资援助,李全线溃败,精锐尽失。李定国的军事才华出众,然而败在了两个猪队友手里,郑成功是不出兵,孙可望更狠,背后给他插刀子,从此战神李定国失去了主动扩张的实力。转为自守,南明永历王朝开始走下坡路。一代战神对此也奈何,想必此时当有诸葛亮六出祁山之痛吧?

孙可望眼见心腹大患李定国失败,马上自封为国主,全面架空永历。永历不甘心,于是联合李定国,李收到了永历的密诏,赶紧回来勤王。孙、李的矛盾爆发,正式决裂,孙兵力有十余万,李方合兵才五万。李兵弱敌强,还是勉力决战。刚一开打,孙可望方面的将领自知理亏,纷纷投降到李定国这边。孙兵败,投降给满清。但这事儿没完,投降了清朝的孙可望给了李定国致命一击。

李定国虽然驱逐了孙可望,但孙带走了部分人马,还有军事地图、机密出走,南明的势力更弱了。1659年,吴三桂率十余万来攻,云贵沦陷,李定国、永历不敌,逃至缅甸,缅甸王畏惧满清的势力,不肯接纳,不久永历被吴三桂逼死。在这种困局下,李坚持到了最后一兵一卒,但无力回天,李郁郁而终,他的遗言是誓死不投降,“任死荒徼,毋降!”日后吴三桂这个叛逆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李定国则被百姓纪念。课本上没说孙可望,今天我来说,这个猪队友,大汉奸!

综观李定国的一生,可谓忠烈!他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他陆地上的军事能力是南明方面最强的,若果水上最强的郑成功能联手,大明是有很大机会的。可惜郑不甘心受到永历、李定国的调遣,郑保存实力,希望割据一方。又恰逢满清当时的几位君主都比较贤明,所以南明在拉锯战里面败下阵来。李定国和孙可望一开始就有战略的争执,又加以权力斗争,但李顾全大局,忍而不发,直到不可调和的时候才出手,可见李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李是南明朝廷里面最后的一道曙光。郑成功在今天的名气比李大,主要是因为收复台湾之功,但在“光复大明”这个事业上,李还是高于郑一筹。要做割据之主容易,想一统天下难。

他曾是大西张献忠麾下的“贼”,归明之后却一再告诫部下“勿复为贼”,他安抚云南百姓,率各族百姓拼死抗清,克广西,复湖南,两蹶名王,声威显赫,直到临死之时,还希望上天让自己早死,好让部下解脱。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屡屡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南宋岳飞大败敌军,高傲的想自己的同僚说道“当与诸君痛饮”。不知李定国是否与这两位前辈有心灵上的共鸣,出征之时,他挥笔泼墨,写下“一匡天下”,想必,在心中,他与诸葛亮一样,自比管仲乐毅;冥冥之中,又希望这“一匡天下”能与岳王的“还我山河”一样彪炳千秋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努尔哈赤   战神   缅甸   大明   义子   汉奸   遗言   满清   皇帝   天下   吴三桂   李定国   孔有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