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能源,白城一路“风光”无限

从长春驱车出发,一路向西北行驶,当不断跃入眼帘的白色“风车”逐渐击退行驶的倦意,记者的精神为之一振——白城快到了!

4月初的白城,春天的颜色尚淡,春风却已先至。刚走下车,还未来得及领略白城人民的热情,就先和春风来了个大大的“拥抱”。没想到,承载着全省能源转型升级重任的“风光”资源这样便和记者“相遇”了。

时间回溯到数年前,彼时的白城,大片大片的盐碱地是当地人最为头疼的问题。庄稼无法生长,甚至连野草也难以扎根。阳光直射下,水分蒸发速度加快,白花花的地皮难掩荒凉。

如今,白城已换了模样。盐碱地上,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发电板一望无际,与蓝天相接;数座风力发电机犹如白色巨人般徐徐转动着手臂……

据当地人介绍,近几年,由于大量建设的光伏发电板遮挡了直射的阳光,降低了地面的水分蒸发,起到保护植被和恢复植被的作用。到了夏天,野草野花遍地,一派生机盎然。

白城,俨然已成为了一座“风光”资源富集的“绿色”之城。

4月10日,2023年吉林省能源领域重点项目春季集中开工仪式在白城举行。选择白城作为活动主会场,足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在能源产业发展上对白城寄予的厚望。

“今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88个,投资294亿元。其中,能源项目42个,投资146亿元。”白城市市委书记李洪慈说,“我们始终坚持在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找准定位,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工业主导、投资拉动’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增长。”

以项目建设锚定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这样的做法反映出白城在发展中,对自身资源的正确审视和在全省定位中的深刻思考。

“脚下这片土地,在不久后就会建成我们公司的生产线了。”中钒储能(湖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光国望着眼前的工地现场,满眼希冀。

谢光国口中所说的,便是在本次春季开工中新建的中钒联合上海电气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及装备制造项目。

项目预计总投资50亿元,占地20万平方米。将建设100兆瓦/600兆瓦时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年产1吉瓦钒电池储能集成装备、正负极板、隔膜、电解液及储罐等生产与研发基地,配套建设相关附属设施,逐步建成钒液流全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到200亿元。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将成为吉林省首个百兆瓦级大型电化学储能调峰电站,钒电池储能装备研发基地也将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钒液流储能电站提供配套设备支持,带动全省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项目在土地、税收政策上都得到了优惠。”谢光国介绍,为促使项目尽快落地投产,省、市、区都给予了极大地支持,省能源局对项目更是给予了资源等方面的帮助。

“我们努力在今年建设完成一期工程,并实现并网。”谢光国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里,除了谢光国的项目,还将陆续落地、新建数个新能源产业相关项目。

“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以加快建设新能源、新电网、新基建、新工业为主攻方向,以低电价和全绿电撬动项目集聚。”白城市洮北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孙英宇介绍说,园区以洮北区经开区为依托,规划50平方公里,打造绿色新材料、绿色装备制造、绿色大数据、绿色食品及医药健康、绿色氢能、绿色化工、绿色冶金等七个特色产业板块,吸引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高附加值项目落户白城,培育新型前沿产业。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处处蕴含着新的机遇。白城,锚定新能源产业,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我们将坚持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与产业集群式发展‘两同步’,加快建设能源强市。”李洪慈说。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韩雪洁

执行主编:于悦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国强

编辑:韩玉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白城   白城市   新能源   北区   吉林省   电站   风光   能源   装备   产业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