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数字化提振消费信心

本报记者 赵姗

文化产业的软实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硬支撑”。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疫后重振的大背景下,推动消费恢复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振全社会信心的重中之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发展,为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数字支撑。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将更好促进数字技术和文化深度融合,以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激活新应用、新场景、新市场,最终激活消费信心。

线上看演出、听音乐会,在“云端”看展览,通过手机APP点播一出戏曲……如今,随着数字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为人们提供更多精彩纷呈的精神食粮,不断丰富用户的文化体验。疫情期间,云端音乐会《武汉十二锣》在上海、武汉、纽约三地通过5G直播在线演奏,吸引了7000多万名观众欣赏;西安大唐不夜城、上海黄浦江夜游、重庆洪崖洞夜游等各具特色的夜间旅游呈现出越发丰富的消费场景;抽盲盒、买手办等小众消费潮流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具有强抗风险能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上扬,成为了经济恢复的主力。

文化是释放后疫情时代消费需求的一把“金钥匙”。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是在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契合新时期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多元化、互动型、沉浸式体验消费的空间和载体,不但能够满足年轻群体对个性化、多样化体验性消费的需求,而且能够解决老龄群体、残障群体传统文化消费受到身体条件、装备设施条件等制约的问题,可以全方位地创造新的文化体验。

我国正不断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文化产业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为文化强国建设蓄势赋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博物馆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在此背景之下,文博数字藏品应运而生。数字藏品立足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素材和题材范围包括文物、非遗、书画、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艺术。数字藏品是用区块链技术做唯一标识且经过数字化的作品、艺术品和商品,充分体现了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数字文化产业基本特征。

当前,许多旅游景区抢抓机遇,以数字藏品为抓手,创新玩法,刺激消费,让景区的知名度与客流量得到提升。比如,泰山景区推出五岳独尊、风月无边等标志性景观的泰山系列数字藏品,用数字化方式诠释泰山文化;崂山风景区推出《巨峰神鳌》数字藏品,以巨峰游览区入口雕像神鳌为设计元素,通过3D扫描、建模、数字孪生等技术将巨峰神鳌栩栩如生展现出来;扬州瘦西湖推出数字纪念票,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瘦西湖园林的深厚底蕴进行融合;南京发售“数智牛首”定制款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掀起粉丝收藏热潮。

“创新则盛,守旧必衰。”高质量的文化消费离不开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创新生产数字文化内容,增强数字文化市场供给,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当前的重点,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其中,要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策划创意数字文化产业项目,创新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打造新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在线   泰山   文化   藏品   武汉   景区   疫情   云端   强国   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   群体   场景   信心   数字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