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谷的藏书架》:不可错过的书单

第一次听到书名,还以为角谷是个地名,是要介绍类似藏书阁的地方。

读后才知道,原来角谷是位可爱的书评家,她是《纽约时报》前首席书评人,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曾获得普利策奖。



看了关于她的简介后, 我觉得要用“飒”来形容她,整个职业生涯中,她始终恪守着“三不一没有”(不出书、不推荐、不收钱、朋友朋党)的专业清规。

只有对书足够爱、真切爱,才可以做到这样吧。

书中导言一开始就有一句话打动了我,美国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说他在图书馆发现的书“打开了一个他进入后就再也离不开的世界”。

每一位与书结缘者应该都深有体会,为什么这些砖块大小的东西具有这么强的魔力?可以让我们在无数个深夜如痴如醉,可以让我们合起书本泪流满面,可以让我们在黑暗的角落始终都能看到一束光……



虽然角谷作为专业书评人,言辞犀利,冷面无私,但在这本书中,角谷以“书迷”的身份为我们公开了一份私人藏书录,搭配30幅藏书票样式插图, 推荐上百本经典著作。

这份书单包括文学经典、畅销小说、历史政治、大众社科、戏剧研究、名人传记等众多类型。

尽管这份书单中,我读过的屈指可数,但不得不说,作者对于每本著作的概括,只能用“恰到好处”来形容。

很庆幸,在这个时候读到这些天花板式的书评,真的学习到了。


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必须大量阅读,大量地积累。

很多篇书评里,作者不仅仅只是讲这本书,有时会对比作者早期作品,分析他的风格、手法或思想;有时会讲故事背景,并将其与此背景下的其他书籍或者影视作品进行对比;有时会剖析作者,并告知他们对后辈们的深远影响。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海量的阅读基础,又怎能有如此深入的了解呢?

并且,有个细节,有些书,作者甚至标注了译本的选择,这一点也是我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越是经典的作品,会有很多版本,如何选择与原著思想最契合的译本很重要。

所以当我看到有些书目下面标注了翻译者的名字,顿时觉得,作者是真的在用心对待每一个爱书之人。



我相信,作者在筛选这份书单时,一定是在喜悦与无奈中权衡取舍的,它值得我们珍惜。

有了它,怎么还会书荒呢?真的恨不得一本一本读进自己的脑袋里,溶入血液中。

我在想,如果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照着书单一本一本地去读,读完再来看作者的书评,一定感触更深。

最后用作者的话时刻提醒自己:

在如今这个争议不断、支离破碎的世界里,阅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书单   清规   朋党   翻译者   译本   感触   书评   思想   作者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