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线之-湖北066基地,山沟里腾起“金凤凰”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边要抓经济建设,还要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1960年苏联老大哥撤走援华的全部专家,两国一度剑拔弩张,1962年与印度在边境爆发战争,1964年美国与越南海军在北部湾爆发海战,战火随时可能燃到中国南疆,当时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为此在1964年国家经济会议上,提出了三线建设工程,将全国划分一线、二线、三线,一线是北部、西部、西南边疆以及东南沿海,二线为中部地区,三线为云、贵、川、渝、陕、豫西、鄂西、湘西等13个省市和地区,三线建设是一个工业由东向西转移的工业运动,它从1965年开始,1980年结束,数以百万的技术工人、专家、铁道工程兵加入到三线建设,整个三线时期,共建设有2000多个三线工厂。

六十年代漫画

对印自卫反击战中的印度战俘

美越北部湾海战

1969年8月,国家决定在鄂西山区建立一个海防导弹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代号066,地点位于宜昌市远安县,远安县山高林密,符合“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要求。按照规划,整个066基地由国营红阳厂、国营红林厂、国营红峰厂、国营江北厂、国营险峰厂、国营万里厂、国营万峰厂、国营万山厂、国营江河厂和设计所组成,他们负责总装、发动机、雷达、指挥仪等配套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各个厂区分布在沮河周边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规模相当的庞大。

066基地

066基地

1974年9月,经过5年的建设,066基地已经初具雏形,总装厂、发动机厂、雷达厂、指挥仪厂陆续建成。然而就在这一年,由于国家战略调整,066基地建设被要求缓建,各个施工队伍就地解散,包建、援建的单位也陆续返回原厂。在此期间,066基地的红阳、红峰、险峰厂的职工没有放弃,他们做到了缓而不散,决定在尚未完工的厂房里继续工作,决定为国家研制一款最需要的一款导弹,那就是战术地对地导弹,因为当时只有美国、苏联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很多人都质疑066基地,认为“山沟里飞不出金凤凰”。

066基地原型弹

066基地的职工在没有更多的参考资料、科研基础的境况下,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接连的失败也没有动摇066基地人的决心,他们十年磨砺,艰苦攻关,全身心的投身于导弹的研发,在一次次失败中也找到和解决了一个个难题,终于在1992年设计定型,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的国庆阅兵上,066生产的战术地对地导弹首次公布于世,066基地人用自己的坚韧的努力,硬是在山沟里让“金凤凰”腾飞。

八十年代开始,066基地的一些工厂响应三线军工企业军转民的号召,开始生产民用产品,其中国营万山厂(今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开始生产“万山牌”旅行汽车,国营江北厂开始生产“江北牌”客货两用汽车。到了九十年代后期,066基地除了少部分厂留在原地,大部整体迁往孝感市。

80年代万山厂面包车生产车间

80年代066基地

066基地那些厂房如今大部分荒废在沮河两岸,为了加强宣传国防教育和三线军工文化推广,基地机关办公大楼如今被改造成066基地历史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气壮山河的军工历史,三线并没有远去,因为三线的精神是不朽的,老一代三线人的坚守和奉献是值得歌颂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远安县   山沟   苏联   基地   险峰   北部湾   印度   湖北   江北   导弹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