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这里有一座爱情的丰碑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积)永久勿忘的爱心。”

这是一代才女石评梅对共产党人高君宇最真挚、最热烈的表白。

可惜,这个表白来得太迟,高君宇已长眠于陶然亭。

位于北京市的陶然亭是中国近代两位革命家高君宇和石评梅爱情故事的发生地,二人离世后均葬于此。

陶然亭内,两位革命家的墓碑如同两把直立向上的宝剑,直指苍穹,犹如他们一生的信仰,亦如他们的爱情----高洁、震撼。

高君宇和石评梅的雕像在陶然亭内并肩而立,面朝东方,气势恢宏,他们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也给这尊雕像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犹如一座爱情的丰碑让后世敬仰。

在1925年3月至1928年,石评梅经常到位于北平的陶然亭公园,神情黯然地在高君宇墓前长久肃立,情到深处甚至泪流满面。

她知道,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她一定会答应高君宇的求婚。

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往后余生只能靠一遍遍的追忆来回味那段美好的时光。

高君宇是山西人,在山西省第一中学上完高中后考入北京大学。大学期间,他积极接受新思想的启蒙。五四革命后,他追随李大钊先生共同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高君宇担任北京大学驻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代表,领导、参与震惊中外的5.4爱国运动。

1920年,高君宇与邓中夏等同学在李大钊先生的领导下,秘密组建了马克思学说研究协会。通过不懈努力,一年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公开研究传播。

在当时,“马克思学说研究学会”是我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一,高君宇被推选为英文翻译组的组长。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高君宇成为了第一批共产党员中的一员。同年9月,高君宇任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的编辑,兼任记者。

石评梅和高君宇同为山西人,原名汝壁,后来因为十分爱慕梅花,便改名为评梅。她是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

石评梅1919年从太原女师毕业后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由于当年学校国文科不招收学生,于是石评梅考入体育系。

学习期间,她热衷文学创作,边学习边向各个报刊投稿。她的作品表达了对光明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妇女解放的期盼。

1920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结识了当时五四运动的先锋主力——高君宇。他身上那种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革命热情令石评梅难以忘怀。

从此鸿雁传书,一场爱而不得、刻骨铭心的虐恋就此开始。

但当时石评梅正在与报社记者吴天放谈恋爱。而吴天放其实是一个有妇之夫,他向石评梅隐瞒了自己已婚的事实,堂而皇之地享受着与石评梅恋爱的甜蜜时光。

虽然名花有主,但高君宇还是抑制不住对石评梅的喜爱,少女婀娜多姿的身影、先进的思想和满腹的才学都深深吸引着他。

好在两人都有共同的理想与目标,只能通过书信往来谈论国家大事,分享各自的理想与抱负,当然也少不了对彼此的关心与问候。

虽然彼此吸引,但他们都保持了理性的克制。

纸里终究包不住火,当石评梅得知吴天放是有妇之夫时,痛愤不已。她愤怒的是吴天放隐瞒婚史,痛心的是自己无意中插足别人的婚姻伤害了另一个女人。

于是她果断提出分手,做婚姻的第三者是自己所不齿的事情,并断然回绝吴天放费力的讨好和挽留。

在与高君宇的信件往来中,石评梅因失恋引起的低落的情绪被细心的高君宇发觉。

当高君宇了解了石评梅失恋的原因时,也非常愤怒。但他不希望石评梅为了一个不值得的男人伤心过度。

接下来的日子,高君宇总是抽空陪石评梅去陶然亭散心,并给她做关于妇女解放和工人运动的演讲,看着高君宇情绪慷慨、满腔热血为国家和人民奔走呐喊的样子,石评梅深受启发,渐渐的将注意力转移到国家大事、思想解放上来,失恋的阴影也逐渐远去。

1923年底,石评梅完成学业,留在师大附中女子部担任体育教员和国文教员。随后陆续兼任其他学校教员和讲师。担任教员后,陶然亭依然是她和高君宇经常去的地方。

走进陶然亭能够享受难得的清净,没有了外界的纷扰和喧嚣,天地间只剩他们两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份难得、独有的清净,对他们来说弥足珍贵。

随着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有件事一直纠结在高君宇心中,几次欲言又止。

高君宇出生在山西一个富商家庭。在18岁时由于父母包办,逼迫他与本县一名李姓女子结婚。

这桩婚姻从一开始就遭到高君宇的强烈反对,但终拗不过父亲的坚持。高君宇因此大病一场,自此离开家乡,一去不返。

经过再三思量,高君宇下定决心向石评梅坦白这件事,他想:既然决定要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就要让她知道自己的过往,两人之间不能有所隐瞒。

可想而知,知道这件事的石评梅有多么震惊,真是晴天霹雳。

尽管这是一场包办婚姻,不被高君宇认同,但是无论如何,他的妻子是无辜的,她也是包办婚姻的受害者。

石评梅断然拒绝高君宇要和妻子离婚的打算,她不允许自己成为插足别人婚姻的第三者,她决定为这段还未开始的感情画上句号。

自己的两端感情均因同样的原因而告终,这对石评梅的打击不小,她感觉上天在一次次跟她开玩笑。

自此石评梅放过了爱情,从此以后,人世间的风花雪月都与自己无关。

经过痛苦的抉择,她告诉高君宇:此生不再谈婚论嫁!

高君宇也十分痛苦自责,几天后,他在写给石评梅的信中夹了一片红叶,红叶上写道:“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她在红叶背面回道:“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

收到回信的高君宇痛苦不堪,他告诉石评梅自己一定会去解除婚约,以自由之身来面对石评梅。

爱而不能得,在痛苦的思念中,石评梅病倒了。高君宇闻讯立刻赶到她身边,然而,石评梅坚决拒绝他的照顾,高君宇只好离开。

离开石评梅后,高君宇给岳父写信,非常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期求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原谅,这才结束了自己长达十年的包办婚姻。

他欣喜地写信告诉石评梅自己已恢复自由之身,石评梅平静的回道:“我可以做你唯一的知己,做以事业为伴共度此生的同志,让我们保持“冰雪友谊”吧。”

收到回信后的高君宇十分痛苦,但还是给予石评梅以尊重。

在石评梅生日的时候,高君宇买了两枚象征纯洁永恒的象牙戒指,一枚留给自己,一枚寄给了石评梅,代表着高君宇对她永恒的爱。

高石的爱情令人荡气回肠,因为对道德底线的坚守,相爱的人不能相守,只有无尽思念在心头。

高君宇曾受党的派遣,作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赴广州工作,后协助孙中山先生平定了广州商团叛乱,还一度负伤,甚至积劳成疾。

返回北京后,他强忍身体不适,约石评梅到陶然亭散心,两个人不再提及有关感情的事,只是静静地享受独处的美好时光。

有一次,他动情地说:“外面到处军阀混战,只有陶然亭是最后一方净土,如果有一天我死了,就把我埋葬在这里吧。”

1925年3月,高君宇突发阑尾炎,住进医院,在手术后的第二天,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石评梅心如刀绞,追悔莫及,此生再已无缘牵手。

按照他的遗愿,石评梅将高君宇葬在了陶然亭,在这个混战的年代里,将他留在最干净的地方。

往后陶然亭就是她寄托相思的地方,常去墓前静坐、陪伴他永远的爱人。

高君宇逝世三年后,1928年9月,石评梅悲伤过度,追随高君宇而去,年仅26岁。

友人将她安葬在高君宇的墓旁,满足她“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心愿。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首刻在高君宇墓碑上的诗句是他生前的言志诗,也是高君宇和石评梅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他们的爱情故、他们对自已信仰的执着、他们对彼此的忠贞,如一座丰碑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马克思   北京大学   爱情   山西人   丰碑   教员   学说   红叶   北京   痛苦   婚姻   陶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