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于8月28祭祀诸葛亮并非皇帝批准,一个有意思的谣言样本调查

#历史开讲#

前言

做为一个老网虫,经常泡在网上看各种文章,所以一直有个印象,8月28日祭祀诸葛亮是明朝皇帝批准,有碑文做证,还有某博物馆副馆长的亲自背书,应该错不了。

今天细看《卧龙岗志》,哑然失笑,原来老学究的文章也不可轻信。

南阳规祭碑到底讲了什么?

此事只有一个地方有记载,即南阳市卧龙岗上的一块碑,全称《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

此碑名称较长,也比较拗口,我们可以简称南阳规祭碑,意思是皇帝敕封忠武侯庙、规定祭文格式、规定祭品样式的下发文件。

在张晓刚先生主编的《卧龙岗志》此碑文中分为18段,拿这个版本来讲,是方便大家查阅,所以大家不用跟我科普古代的碑刻上没有段落。

第一段是讲礼部发出此文

第二段至第七段,全部是地方官员上报的内容。

奏本里确实提到:南阳卧龙岗是“诸葛孔明躬耕之地”,襄阳隆中是诸葛亮与庞统的“游息之地”,但这仅仅是地方官的上报,不是朝廷的批复。

所谓躬耕地字样,仅仅是地方官呈报内容,非皇帝的批复

奏本也确实提到了“秋祭就于八月二十八日”。但这同样是地方官上报内容,不是朝廷批复。

从第八段往后才是礼部的考证、核对及批复内容。

第九段查阅了襄阳隆中在正德年间被赐名忠武侯庙、钦定春秋祭祀等资料,又对比了地方官员上报的南阳方面的请示内容,然后做出批示:南阳这个庙还叫忠武庙,春秋祭祀等。

其中对祭祀时间的批复只有“春秋仲月”,没有批复是哪一天。具体在第十段:

这才是官方批复

甚至朝廷给的祭文中模板中,月与日都是空着的,就是让地方官便宜行事。

此碑最后,确实再次提到了8月28日,原文是:“嘉靖七年正月 日,右札付南阳府。准此,春祭用次丁日,秋祭用八月二十八日。”

“准此”二字前面有落款年月日,且说了公文给南阳府,则朝廷下发的文章已经结束。“准此”的本意是按照此原则办事,是下级官员按朝廷的批复,自己约定一个祭祀时间。

同时代的公文中也常用“准此”,就是下级按此执行的意思。

那么“准此”是南阳地方官员的意见,还是礼部官员的意见。我倾向于是南阳地方官员的意见。因为假如是礼部官员的意见,礼部官员意见结束之后应该有一个落款。即“右札付南阳府”之前都应该写完。右札付南阳府之后,不就当再是礼部的意见了。

结合碑文最后一段的落款,“准此”应该此处落款人,即南阳知府杨应奎的意见。

持”皇帝钦定“说法的网文铺天盖地

到任何一个平台以“8月28日”、“诸葛亮”、“祭祀”这三个关键词搜索,类似的文章很多,其中不乏各种官方媒体的文章(避免版权问题,机构名会打码)。

媒体说错了,我们还可以解释说是专业不同,媒体人并不完全了解历史。但是连业界名声良好的学者、当地某博物馆副馆长级别的学者都亲自撰文宣扬这种说法。这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

为什么碑文的内容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会走样?

其实这个规祭碑原文就有答案:

照例先上图:

在规祭碑的第九段有一个“案查”,简单追叙了正德年间,对襄阳隆中的赐名忠武庙,并规定祭文、祭品样式的事情。某些媒体所谓的世宗钦赐的各种内容,都仅仅是“案查”襄阳先例,做了同样的批复。所以南阳知府得到的批复是”还名忠武“。

这与”此地亦隆中“一样,都是第二名,都是在模仿第一名,照实宣传,似乎不怎么光彩,反而会变相的宣传了第一名。

在旅游业正热的当下,两地关于躬耕地之争一直在民间持续。既然襄阳方面对此事不刻碑,不宣传。那话语权自然就落到了南阳方面。南阳方面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宣传,就有了现在的局面。

这让我想起一经网络名言:“舆论阵地就在那里,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好在舆论宣传还是有很多合作共赢的机会,本人做为一个长期生活在两地的历史爱好者,真心觉得两地的历史密不可分,共同讲历史,争论不可避免,但共赢的局面是必然的。想通这一点,未来可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南阳   祭祀   襄阳   卧龙   祭文   地方官   礼部   朝廷   谣言   样本   官员   皇帝   有意思   意见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