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去世当天,邓颖超向中央提出三个要求,邓小平等人不同意

右上角关注“张溥杰”,每天带您遨游知识的海洋。感谢您的支持!

文/张溥杰

“邓大姐来了。”一声清脆的声音,打破了病房的肃穆。

所有人把目光投向门口,只见邓颖超身穿大衣,手拿帽子,灰白的头发散落在额前,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走进了病房,边走边擦眼泪。

现场人员无不为之动容,悲戚之情溢于言表。

周恩来晚年已经面容憔悴

这一天是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人民爱戴的周总理摆脱了长达近四年之久的病痛折磨离开了这片他毕生热爱的土地。

此时的周恩来已经用白床单覆盖了身体,照顾的专家、医护人员都站在一旁,神情凝重,时不时传来几声抽泣。

护士掀开了白床单,满脸憔悴、身形消瘦的周恩来安详地躺在那里。邓颖超知道,她亲爱的丈夫,亲密的战友,已经离她而去了。甚至走的时候,都未能见上一面,便从此天人永隔。

此时的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颤颤巍巍地扑向周恩来床头,双手颤抖着抚摸着周恩来的双颊。泪水簌簌地落下,声音嘶哑地哭喊着:“恩来呀!恩来呀!你走了,我来晚了啊……”

邓颖超与周总理

但是邓颖超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因为还有许多周恩来的身后事等着她去处理。

几个医护人员将她搀到了别的房间休息,她必须在这里亲自守候,等待中央领导同志过来向周恩来做告别。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过来的中央领导竟然是她。

江青率先赶到

第一个过来的中央领导是江青,进屋后她停步在位于周恩来床头位置大约一米处。既没有认真瞻仰周恩来的遗容,也没有向遗体鞠躬致哀。

现场的人员屏住呼吸,眼神闪躲地打量着她。只见她面无表情,转身大喊“小超,小超……”声音划破305医院的病房。

江青与周恩来

邓颖超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到江青身边,江青抱了抱她,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之后与周恩来一同工作过的老同志和其他领导陆续赶到。

与江青不同的是,他们神情凝重,眼含泪水,向周恩来遗体鞠躬并注目致哀。

而周恩来去世当天上午,几乎一夜未睡的毛泽东正在床上翻阅文件。工作人员将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告诉毛泽东,他一言未发,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周总理从1972年5月份查出膀胱癌以来,已经将近四年的时间。毛主席对于总理的健康状况,早已有了心理预期。他的悲痛,无声胜有声。

毛主席与周总理的经典合影

周总理去世当天,邓颖超根据与周总理的约定,向中央提了三点要求: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不保留骨灰。

很多人对此非常不赞成,李先念表示反对,这事儿不能从总理开头,全国人民不答应,邓小平也支持这一意见。在众人的要求下,还是搞了遗体公开告别和追悼大会

其实周恩来生前一直按普通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化。

周恩来

早在1956年中央决定实行火葬制度后,周恩来率先垂范,将自己的父亲坟墓平掉深埋,土地交公。他也曾与邓颖超约定,死后不保留骨灰。

当他得知自己病入膏肓时,一再叮嘱邓颖超,千万不要保留他的骨灰,葬仪务必从简,规格不要超过中央的任何人,一定不要特殊化。

当然他也深知,有很多事是邓颖超做不了主的,但是她一定要向中央反映自己的想法。所以邓颖超这才向中央提出了要求。

周总理与邓颖超

但周恩来毕竟是深受人民爱戴的总理,如何办理身后事,既要照顾他的遗愿,也要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意。

毛主席说:我走不动了

周总理去世第二天,北京各个重要的地方下半旗志哀。10日,中央发出通知,决定隆重追悼周恩来

朱德、叶剑英、邓小平、宋庆龄等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群众代表,纷纷前往北京医院,在周恩来遗体前静默致哀。

据说在遗体告别式上,观众们通过电视看到江青毫无悲戚之色,甚至连帽子都没有摘掉,引起很多人的强烈不满。

十里长街送总理

11日,各界群众向周恩来遗体告别。下午4时40分,载有周恩来遗体的车子缓缓驶向八宝山。十里长街,站满了送别的各界群众。这一刻,天地同悲。

12日上午,毛泽东批准了周恩来不保留骨灰的请求。邓颖超倍感欣慰,周恩来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终于办成了。

14日中央拟好了有关周恩来同志追悼会的方案。参加人员、人数,悼词等等,一并送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案头。

晚年的二人

考虑到毛泽东的身体情况,中央并没有安排他参加。毛主席在审阅报告时,一旁的张玉凤不由自主地问道:“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

毛泽东面带悲伤,用手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腿,艰难地对张玉凤说:“我走不动了。”

作为经历过风风雨雨的战友,毛泽东何尝不想去送老友最后一程,但是身不由己,要知道,此时的他也经是个风烛残年、病痛缠身的老人了。

当天晚上看电视的时候,工作人员注意到,眼泪从毛泽东衰老的脸颊上流了下来。

邓小平致悼词,毛泽东没有参加,但让人送来了花圈。

15日,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致悼词。毛泽东没有参加,但让人送来了花圈。

追悼会后,邓颖超亲手将周恩来的骨灰分装四份,并亲自护送到机场。诀别前,邓颖超凝重地说道:“恩来同志,你的愿望实现了。你安息吧!

邓颖超手捧周恩来的骨灰

骨灰撒向了祖国大地,完成了周恩来的遗愿。

重病时,既忙于工作,也关心爱人

在周恩来病重的这些日子,他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有人统计,从1974年6月1日住进医院到1976年1月8日去世这段时间。周恩来做过大手术10次,小手术8次

平均来看,大概每40天左右都要动一次手术。即便如此,只要身体稍微允许,周恩来就继续工作。

周恩来住院这段期间,邓颖超几乎每天都要来探望。当他看到重病的周恩来,仍为国家辛苦忙碌,便亲自设计了一个小木桌供其办公。

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

其实周恩来是有名的“工作狂”

我们小学学过的课文《一夜的工作》,就对周恩来辛苦工作有着精彩的描述。

而邓小平1980年8月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时,也曾说过:

“周总理是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 12 小时,有时在16 小时以上,一生如此……”

在周恩来纪念室里,陈列着他的一本1974年的工作日历。在3月26日这一页上记载着:

“下午三时,起床;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五楼);晚七时,陪餐;晚十时,政治局会议;晨二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晨七时,在七号办公;中午十二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和王后;下午二时,休息”。

周总理的台历

要知道,当时周恩来已经是病魔缠身的76岁老人了。诸如此般高强度的工作,在日历上记载的比比皆是

周总理的台历

1975 年9月手术中,医生们发现癌细胞已向周恩来全身扩散,无力回天了。邓小平当即指示,要 “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此后几个月,周恩来身体每况愈下。但他的思维依然非常清晰,考虑还有哪些重要问题需要交待。

当然,在病重期间,周总理也没有忘记对邓颖超的关心。

每次做手术前,周恩来除了交代工作上的事宜之外,就是对身边人员交待说:“你们要照顾好大姐啊!

当然,周恩来对于邓颖超的关爱,不仅仅体现在病重时的多事之秋。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间,邓颖超经常生病,周恩来就嘱咐工作人员要对其多些关注。每次晚上开完会,都会让司机轻轻地开到前院,他自己极力压小动静步行到西花厅后院。

1955年,邓颖超要动手术。而周恩来需要出国,他硬是赶在出国前和大夫商量好了手术方案。

有次中秋节晚上,正在紫光阁参加舞会的周恩来,看到月色皎洁,便匆匆赶回西花厅陪邓颖超赏月散步。

当然,对于周恩来,邓颖超自然也是无微不至。每当看到周恩来长时间工作时,她总是想方设法劝他休息一下,哪怕几分钟也好。

年轻时的二人

从海河友谊,到珠江连理,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在战争年代和多事之秋经受住了考验。邓颖超的“小超”这个爱称,周恩来一直喊到了生命的终结。

夫妻诀别时,邓颖超所献花圈题款也是“小超哀献”。从鲜衣怒马少年时,到满头华发老来伴,周恩来与邓颖超,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值得后人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周恩来   中央   悼词   悲戚   追悼会   遗体   骨灰   凝重   病房   总理   当天   工作人员   下午   身体   人员   工作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