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新农人”、民革党员汪琰斌:“90后”的新“稻”路

人物名片 汪琰斌: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归本水稻农场负责人,曾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全国“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宁波“最美90后”等。

2021年,汪琰斌(右一)在宁波市粮食文化陈列馆组织南泥湾精神亲子体验活动。

毕业当农民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13年,汪琰斌大学毕业。和大多数选择在大城市找工作的同学不同,他一头扎进农村创业,承包了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陈介桥村的900亩农田,建起归本水稻农场,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谈起为什么要种地,汪琰斌说:“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童年记忆里充满稻香和泥土的芳香,所以在大学我选择了农业专业。我觉得农田就是今天你洒下多少汗水,明天它就会给你多少回报,只要吃得了苦、沉得下心,就一定能在这片广阔天地有所作为!”

种地第一年,由于没有经验,汪琰斌购买的秧苗七成因为高温高湿全部烂掉,剩下的秧苗插秧时又因地没整平导致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汪琰斌记得自己那天赤脚站在水田里,哭着给农业指导员打电话:“我刚准备大展拳脚,现实就让我狠狠摔了一个跟头。”

可这还不是最糟的。这一年恰好遇上了“菲特”台风,一年辛苦到头,汪琰斌不仅没赚钱,还赔了10万元。“家里人劝我回头,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我憋着一股劲,决定再坚持试试。”于是,汪琰斌抵押了家里给他准备的婚房,拜全国劳动模范卢方兴为师,学方法、找规律、拍视频、记笔记,积极参加农业科技培训。农事操作非常复杂,有些也难以用语言描述,他就拍视频存档,以备来年参考;种粮知识复杂难记,他就把浸种日期、数量、时长、批次、药水等方面的心得经验,逐一记录在电脑里。农忙季节,他索性将住所搬到了田头,晚上伴着虫鸣入睡,白天听着鸡叫起床,随时随地查看水稻生长状况,一刻都不敢大意。

天道酬勤。2014年,汪琰斌的农场渐入佳境,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他还在提高亩均效益上动脑筋,注册自有商标,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在2019年浙江省农博会上,汪琰斌农场的大米夺得金奖。他说:“我觉得人要坚定信念,特别是在你认为对的时候,遇到挫折一定要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科技赋能

实现农业“加速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科技与产业的变革,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撒把种子看天气”的传统农业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

汪琰斌的农场先后购入插秧机、收割机、烘谷机、植保无人机等60多台新型农机,基本实现田间管理智能化。“配备完善的农机设备后,我们农场实现了种植面积和效益双提升,完成所有操作仅需要7名员工,还不到之前用工量的一半。”汪琰斌自豪地说。

归本水稻农场还是浙江大学在宁波实践“掌上农场”APP的第一个试点。这款智能APP能够清晰显示农场卫星地图、机械所处的位置、示范地块、用药覆盖面等信息,可实时监测水稻生长情况。“显示绿色说明水稻长得很好,黄色就需要多观察观察,红色说明问题严重,要立即处理了。”汪琰斌介绍道。得益于科技化、机械化、智能化管理,目前,农场种植面积达5500亩,粮食总产量近3000吨,亩产高于周边平均水平10%,年产值近900万元。

汪琰斌说:“我深感科技强农的重要性。如何用科技的力量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是我们年轻一代农人的责任与使命。”

融合发展

走出农业新“稻”路

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后,从业的第五年,汪琰斌和团队一起在新张俞村承包的稻田里,开始了稻虾养殖。据汪琰斌介绍,“水稻+虾”模式能让小龙虾和水稻在同一空间共生互利。小龙虾在水稻田里安家,可以吃掉杂草和水生生物,让水稻的生长过程更原生态,同时还增加了稻田里水的溶氧量,小龙虾排出的粪便能为水稻增肥,让田里种植出的大米口感更糯更香。而且,由于小龙虾在稻田干净的水中长大,外观更干净,鳃更白,肉质也更紧实。

去年11月,汪琰斌将目光投向了稻田鸡,在农场搭建了鸡舍,打造鸡粪肥田、田长稻谷、余稻喂鸡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在冬闲的稻田里养鸡,它们能啄食掉稻田里散落的稻谷,实现物尽其用,还能同时吃掉草籽,起到除草作用。”他笑说。稻田鸡上市后,因口感鲜美不油腻,受到很多好评,春节期间更是供不应求。

汪琰斌说,自己养小龙虾和稻田鸡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培育和壮大了手中的客群。“我的目标是,不仅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以后还能帮助周边更多的农民卖掉他们种养的优质农产品。”

投身共富

让农创成为新风尚

2020年,汪琰斌发起成立了鄞州区农创客联盟,与许多志同道合、年纪相仿的创业者一起头脑风暴,在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解锁农业发展新路子。他们将油菜花基地变成网红打卡地;通过“直播带货”让更多农产品在网上销售;与中小学签约研学基地,让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孩子能体会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年轻的思维让农业产业持续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同时,他成立了农机作业服务中心,帮助周边农户开展农机作业,年服务面积达5万亩,平均提升效益15%以上。

2021年,归本水稻农场被选为鄞州区创业共富基地。“有些农户缺设备、缺技术,我们会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标准化种植。有些农户遇到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我们就通过农场平台帮助销售。”汪琰斌表示,个人的成就并不是他从事农业的最终目标,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目前,在宁波市鄞州区,像汪琰斌这样的农创客已有400余名,他们积极投入到现代农业、农村生态、乡风文明等建设中,正逐渐壮大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汪琰斌关注农业提效,常思考如何让每亩土地有更高产值。成为浙江省政协委员后,他带去的第一件提案是《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农业一二三产的跨界融合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汪琰斌解释道,“农业第一产业包含了农作物的生产种植,第二产业包括加工和制作,第三产业则涵盖品牌文化、劳动研学、体验观光等服务。推进三产跨界融合,就是集农作物生产、加工和文化服务于一体,创造出新的附加值和更大的利润空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今天,能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定位融入国家战略和时代潮流中,无疑是幸福的。”汪琰斌说,种粮致富是很有希望的,而且农业确实需要肯吃苦、有知识的年轻人来接手。他希望通过自己身体力行,让更多人看到农业的希望,影响一批年轻有闯劲的人打破成见,加入职业农民队伍中来。(陈佳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宁波市   秧苗   民革   农人   作业   浙江省   稻田   水稻   农户   农机   农场   农产品   党员   农民   青年   年轻   产业   农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