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忠孝两难全,透过墓志,可以看到唐代士大夫做出的选择

在儒家看来,由于“士”阶层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天然地含有事父和事君两个维度。

家与国、公与私联系的节点就在“孝”上。士大夫们在家能孝事父母,便兼具“敬”与“爱”的品格,便自然能完成“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的标。

士大夫通过入仕的方式,使得孝道在国家的层面得到延伸。

唐代墓志及传世文献中出现了诸多为国尽忠、夺情起复的案例。士大夫通过“移孝作忠”,扬名显亲的方式来践行孝道。

但在唐代士大夫移孝作忠的实际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矛盾,唐前期士大夫多选择尽孝,到了唐后期“移孝作忠”的趋势日益增强,舍家为忠、居丧起复的行为愈发频繁。

为国尽忠

唐前期的士人们多认为入仕是为了养亲。认为入仕的目的仅仅在于获得一份俸禄,如贞观年间的吏部文林郎梁基,“不干禄位,情在养亲”。

高平徐德,“时太夫人在堂,禄养为切,捧檄从宦,盖非获己,解巾巴西尉”。

唐施州清江县的主簿李承嗣,为了侍奉父母做官,为了侍奉父母又退官,“卑秩自安,及亲而仕,退官宁侍,色养于家”。

安史之乱以后,移孝作忠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出现了许多“为国舍家”的行为,“忠”成为“孝”的先行条件,国不存,家难继,只有践忠才能维孝。

如安史之乱爆发后,府君陈义“移孝作忠,徇定远之从戎,期征虏以効节”,驱夷征虏,官至左骁卫将军,策勋上柱国。卒于大历三年(768)的陇西郡李夫人,育有三子。

长子赵庭璋,任游击将军左武卫翊府左郎将。次子赵庭珍,朝散大夫、尚舍奉御。三子赵庭珪,光禄大夫、试太常卿兼华州别驾、上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

墓志中记载,李夫人的三个孩子都曾在安史之乱中立功,“家传干蛊,业奉析薪,移孝资忠,输力定乱。属河洛烟尘之际,天王御陕之辰。扈跸则周鼎载宁,坐帷则汉筹以决。独立乎锋镝之下,克全乎忠孝之名”。

由于后代们移孝作忠,在安史之乱中输力定乱,“因子建土,故本陇西郡太夫人”,不光是赏有实封,还获得了陇西郡太夫人的封号。

根据对《册府元龟》中忠臣的统计,安史之乱前的忠臣有34例,安史之乱后的忠臣有78例,唐后期远超于唐前期,且出现了许多为国赴死、为国舍家的行为。

怀州河内穆宁,天宝末年任佐采访使巡按,与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发现安禄山的策反之心,二人准备谋划以郡兵拒安禄山。

颜真卿奏穆宁为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穆宁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弟弟作为家族的延续后,立马前去拜谒颜真卿:“先人有嗣矣,我可从公死。”尽管说的“从公死”,但其实是为守卫大唐而死。

长安县令苏震,安禄山攻陷京城后,苏震与京兆尹崔光远“冒贼锋,舍弃家族,自府廨出开远门,杀贼守门者以行”。

当时肃宗奔赴灵武,苏镇日夜兼程奔赴肃宗行在,当即就授为御史中丞。为了效忠,而舍弃自己的宗族。

驾部员外郎韩洪,天宝年间被杨国忠陷害,贬为循州司马。

安史之乱爆发后,哥舒翰守潼关,奏其为华州长史、防御副使,后潼关失守,为安史乱军所俘,欲授其为工部郎中、侍御史。“洪与兄弟等谋,携家出奔”,后为贼人发现,于是一家七口皆被杀害。

肃宗即位后,追封加爵。郑云逵,德宗时期朱滔表为从事,授其为监察御史的职务。

后来朱滔帮助田悦叛逆,郑云逵不从,于是“弃妻子驰长安”,放弃自己的家庭以免自己沦于不忠。

德宗时期的路泌,建中末年担任城门郎,后听闻德宗奔赴奉天的时候,“弃妻子潜诣行在所”。

顺宗时期,泗州刺史张伾之子张重政,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张伾亡,泗州的一些军吏想要让张重政自立为将军,张重政与母亲徐氏抗拒不从。

顺宗听闻了此事,称赞其“在家为孝子,在国为忠臣”,后起复为云麾将军、守金吾卫大将军外置同正员,检校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委淮南节度使兴要职任使。

而其之所以获得“忠孝双全”的称号,在于其选择李唐王室而尽忠,尽忠才能维孝。

裴行立属于河东裴氏南来吴房。曾祖父为裴守真,高宗武则天时,历任太常博士、司府丞。传中称裴行立为“锐于立功,为时所訾”。是江西道节度使李锜的外甥。

宪宗元和年间,李锜想要吞并宣州,但是其部下几个将领知李锜必败,于是与裴行立共同策反军队归顺朝廷。李锜知道后,“抚膺曰:行立背吾矣”。

裴行立选择忠于李唐王朝而弃其宗亲。令狐建的父亲令狐彰为滑州、亳州和魏博等州的节度使,令狐彰去世后,令狐建为部下“逼夺情礼”,令狐建不从。“天下士多义之,谓彰善终。”

当时天下的许多士人认为令狐建的行为是发扬了“善终”之道,认为不背叛李唐王室,既是忠,也是孝,用自己忠于李唐皇室的行为来为父亲“善终”,以忠行孝。后令狐建官至大将军。

夺情起复

在士大夫们移孝作忠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矛盾,“夺情起复”是唐代统治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在移孝作忠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时的强制性解决措施。

既是统治者出于“欲求忠臣,必于孝子”的角度而为“忠”夺子之“孝情”,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唐代士大夫们移孝行忠的方式。

夺情起复首先由官员将父母去世的消息,立刻上报朝廷解官服丧,“凡斩衰三年、齐衰三年者,并解官”。

而后会由皇帝下达诏令宣布某些官员起复,“诏夺情礼”、“恩制夺情”。

但官员被起复后并非完全脱离居丧状态,在此期间仍然有许多限制,如不能参加朝贺、宴会等吉事。

“虽有夺情,并终丧不吊、不贺、不预宴”,在朝堂中处理公事时,不可着丧服“遭丧被起,在朝参处各依品色”。

但归家后要“衣缞绖”。同时唐代统治者为起复的官员制定了也有专门的丧假,让其可以排遣丧亲之痛,“以服内忌日给假三日,大小祥各七日,禫五日,每月朔望各一日,祥禫给程。”

唐前期夺情起复的人数较少,高祖太宗时期被起复的高官如褚遂良(服丧三个月)、长孙无忌(服丧两个月)、于志宁(寻起复)等很多都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成员,还有一些属于山东豪族如房玄龄(服丧三个月)和李勣(寻起复)等。

除此以外,起复本为金革之事,武官也多为起复。他们的起复有着唐初政治上的特殊要求。

而唐前期许多文官终丧制的比例较高,尤其是士族如陈叔达,贞观年间丁母忧,“服阙,授遂州都督”、颜师古太宗贞观年间擢为中书侍郎,“以母忧去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

博陵崔沔,开元七年(719)丁母忧,时任太子左庶子,三年服丧终制后任中书侍郎。

安史之乱以后,无论文武官员,因为国家情急处于危难之中,起复的官员远远高于唐前期。

乾元二年(759)吕諲,时任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母忧,仅服丧三个月便起复旧职。

凤州御史严震,大中末年丁母忧,不久后就被起复本官。

山南西道节度府从事郑余庆,建中末年丁父忧,不久后起复为左司员外郎。检校礼部尚书杜佑,母亲去世时任检校礼部尚书,贞元六年(790)起复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同正。

左赞善大夫、殿中侍御史、伊西北庭行军司马来瑱“丁母忧,有孝闻”,安史之乱中被起复为颍川太守。

段秀实,“性至孝”,六岁的时候,母亲生病,七日口中不沾浆水。肃宗于灵武即位后,安西节度使粱宰有异心。

段秀实劝说李嗣业发兵赴朔方“岂有天子告急,臣下宴然”。不久后段秀实父亲去世,李嗣业“表请起复,为义王友,充节度判官”。

在夺情起复的过程中,一方面国家要求士大夫移孝作忠,另一方面,士大夫为了扬名显亲,也得移孝作忠。甚至出现为了自身地位与功业,谋求起复的现象。

广德二年(764),唐代宗刚平定完战乱后便下令“三年之丧,谓之达礼。自非金革,不可从权,其文官自今以后,并许终制。一切不得辄有奏请。”

说明当时有许多文官奏请谋求起复。长达三年的服丧期会对官员的仕途造成影响。

文宗时期王叔文的母亲去世需要服丧去职,但是为了他的改革事业,“日夜谋求起复”。

他说自己亲人重病将要去世,但自己身上背负着政治重任,要以国之事为重,要报答统治者的知遇之恩,“亲疾病,以身任国大事,今当请急,宜听。然向之悉心戮力,难易亡避,报天子之异知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士大夫   陇西   唐代   贞观   安史之乱   节度使   忠臣   侍郎   御史   墓志   忠孝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