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主病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脏器有所损害所致,有肝心等十证

脏腑主病 有肝、心、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十证。

脏腑主病,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或脏器有所损害所致。病在脏腑,都以每个脏腑的功能失常反映出来的症状为主症。由于脏腑与整体的正常相互关系受到干扰或破坏,病证还可反映在形体的某一局部。脏腑主病,皆病从内生,与外邪传伤脏腑,或形体中病邪留积不去致产生脏腑症状,均有本质上的不同。

肝证:以胁痛、烦闷、易怒为主症。肝证可反映在头、眼、耳、爪甲、筋、少腹、阴囊、睾丸等局部。

心证:以心痛、心悸、唇绀、脉结代及健忘、失眠、神昏、谵语狂妄为主症。心证可反映在颜面、舌、血脉、手臂内侧、掌心等局部。

脾证:以腹胀、食少、倦怠少气、浮肿、泻利为主症。脾证可反映在口唇、四肢、肌肉、足股内侧等局部。

肺证:以咳、喘、短气、胸满为主症。肺证可反映在鼻、喉、皮毛、手臂内侧等局部。

肾证:以腰痛、水肿、尿闭、尿频及遗精、阳痿、早泄、为主症。肾证可反映在耳、舌、骨、齿、发、脊、足股内侧等局部。

胆证:以肋下胀痛、呕苦、目黄为主症。胆证可反映在胸、腋、足胫外侧等局部。

小肠证:以脐腹坠胀、肠鸣、疝气痛为主症。小肠证可反映在腘、肩臂外侧等局部。

胃证:以胃脘胀痛、纳减、呕吐、反胃、呃逆、嗳气为主症。胃证可反映在咽、唇、胸乳、脐腹、足股、足背等局部。

大肠证:以腹胀、里急、脱肛、便秘或泻利为主症。大肠证可反映在齿、鼻、肩臂前缘等局部。

膀胱证:以少腹满痛、小便癃闭涩痛或遗溺为主症。膀胱证可反映在头顶、颈项、腰脊、股臑等局部。

脏腑主病,治之当着重调节脏腑阴阳气血的平衡。脏腑主病产生寒热及痰、饮、水气、瘀血等证,亦当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内脏器质性病变,当长期守方,逐步促使质变,审证既确,不能随意变动。

前人对某些形体方面的疾病,也习惯根据其所隶属的脏腑称之为某脏病、某腑病或某经病。因之运用“脏腑主病”的辩证方法,既要明确脏腑与形体间的相互关系,懂得从形体上的一些异常现象去观察、分析脏腑病变,也要从实质病情出发,认真辨别究竟是内脏病,还是形体方面的病,是局部疾患,还是与整体有关,不能机械地按照脏腑(经脉)分证的方法对号人座。

脏腑主病,前人还分为心包证、三焦证,实质上心包证即指心证,亦即所谓“心包代心用事”之意。三焦证,指决读失职诸证,已概括在肺、脾、肾及膀胱证之内,因此均不另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脏腑   气血   阴阳   心包   脏器   小肠   膀胱   大肠   内脏   形体   局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