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武帝卷53-敌人投降,如何受降才能万无一失?

通俗易懂说历史

洞察人性阴暗,洞悉人心不堪

人生如战场,办公室斗争必读

日拱一卒,每天进步一点点

们接着说汉匈之战。

前面说了霍去病的河西之战,战果很辉煌,但客观地讲,都是骚扰战、特种作战,就是以不多的精锐队伍,配备极其精良器械,钻到敌人后方去,千里奔袭,打对手措手不及。这种打法,必须建立在有效且高力度的正面硬碰硬基础上才能奏效,战争这个东西,玩不得虚的,打的就是综合实力,不但要能打,还要能纠缠能耗,比如二战的日本,事实上是非常能打的,但资源不足,严重匮乏,能打不能耗,最后不是被打死,而是被活活拖死。

持续打击之下,匈奴内部不可避免出现了问题——我一直说,这个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矛盾始终存在且无处不在,只是大多时候不激烈不尖锐而已。但巨大的外部压力激化了矛盾,导致匈奴内部人心惶惶,战争接连失利,到底谁该为此负责?把谁挂在路灯上才能缓解众人的情绪?人类社会就是如此Low逼,遇到麻烦总得有人背锅,杀一人而警诫千万人,杀一人而凝聚千万人,短期内往往是很有效的办法。


(-121)秋,匈奴浑邪 王降。是时,单于怒浑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浑邪王与休屠王恐,谋降汉,先遣使向边境要遮汉人,令报天子(武帝)。——资治通鉴

-121年,连续的军事失利导致匈奴人心离散,单于伊稚斜要抓紧时间团结队伍凝聚人心,毕竟留给匈奴的时间不多了,否则等不到汉军杀来,匈奴内部就得分崩离析。于是,谁来背锅呢?这几年的失利,谁来做倒霉孩子呢?

伊稚斜眼睛环视一圈,落在驻守河西走廊的浑邪王、休屠王二王身上,这哥俩被霍去病虐得满脸黑线,猫在角落里瑟瑟发抖……失败不可耻,可耻的是连敌人啥样都没看清楚就败了,还是被抄了老窝。二人被伊稚斜盯得发毛,呼吸急促、冷汗淋漓,委座、总座、大哥,你听我说,再给兄弟一次机会吧……

伊稚斜召唤二王去王庭开会,这俩不敢去啊,有去无回啊,先前多少人被找去开会,好好的人呐,就没了。走投无路,二王一合计,要不,咱们投汉吧,除了这条路还能咋样,学习赵信好榜样,他走投无路能降了单于,咱们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跟谁混不是混啊,总比死了强是不。于是派人去汉匈边境联络,见人就问,嘿,哥们,兄嘚,老哥,大娘,大嫂,你认识汉朝皇帝吗?帮忙牵个线捎个话行不,啥事?还能干啥,我们是匈奴那疙瘩滴,活不下去了,想投降跟着你们皇帝干呗……啥?背叛匈奴抛弃单于?别傻了,这叫民族大融合,祖国统一,早晚的事!


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驰传以闻。天子(武帝)闻之,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票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往迎之。——资治通鉴

当时汉朝制度,负责边境事务及对外交流的,是九卿之一的大行令;这个时候大行令李息,正在黄河边上筑城,得知匈奴二王要投诚,卧槽,大功一件啊,没敢耽搁,驰传以闻,用驿站快马,相当于后来八百里加急,第一时间汇报给长安。

武帝寻思,事是好事,但不会是诈降吧,毕竟我天天看孙子兵法啊,懂得兵不厌诈的道理,别特么没吃到肉反倒挨一顿胖揍……但二王投诚的诱惑忒大了,受降肯定有风险,但必须冒,值得冒!

武帝电话摇人,小霍啊,你去边境看看啥情况,带上军队,严阵以待,是真降就接受并好好安抚,是诈降就狠狠削他们……自古受降如受敌,就是说对待敌人的投降,要当作大敌压境,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做好一切预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否则大概率会被反噬!


休屠王后悔,浑邪王杀之,并其众。票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不欲降者,颇遁去。票骑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诣至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四万余人,号称十万。——资治通鉴

霍去病带着队伍浩浩荡荡过去,展开队列,震慑匈奴——这都没问题,必须这样,投降,是弱者向强者屈服,强者要表达仁慈善意,但必须同时展示强悍和威严。

临门一脚,休屠王后悔了,毕竟投降这个事,不光彩,但凡有条路走谁愿意投降呢!浑邪王说这个时候你跟我说不降了,我裤子都脱了你跟我说贞洁?现在还能回头么,本来只是打败仗的事,现在又多了一条叛逃投敌,二罪合一,回去能活命么,伊稚斜能放过你我么?一不做二不休,手起刀落咔嚓了休屠王,兼并了他的军队。之后,霍去病率军过了黄河,与浑邪王隔空喊话。

浑邪王手下将领,相当一部分不愿意投降,遁去,悄悄跑了,队伍眼看要乱,这个时候小霍展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狠辣——

票骑乃驰入,霍去病应该是断定浑邪王真想投降,不是诈降,但最后关头遇到不可控的情况,手下人纷纷离队——毕竟谋划投降的事只能小范围进行,绝大多数人是最后一刻才知道是来投降的。所以小霍当机立断带领小队人马直接冲进匈奴大营,与浑邪王碰面,帮助稳定局面。这个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万一人家临时反水那就麻烦了。

但小霍这股牛逼劲震住了匈奴,毕竟不久前马蹋河西走廊,这叫血脉压制!与浑邪王见面后,双方肯定交了底,促使浑邪王下定决心投汉,以铁血方式诛杀了不肯投降的手下,多达八千人,这个杀戒一开,就没法回头了——八千人,不是小数目,史书仅仅记载了一个数字,大家脑子里能脑补疯狂杀戮、血流成河的场面吗!

独遣浑邪王乘传诣至行在所,然后小霍安排浑邪王独自去行宫觐见武帝——以合理的理由,将浑邪王与他的军队分开,这一步非常非常重要!之后,在汉军的监视下,匈奴之众尽数度过黄河进入汉界。

降汉的匈奴约四万(如果不诛杀那八千人,会怎样),对外号称十万,这次内讧分裂,对匈奴打击极大!


既至长安,天子(武帝)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封其裨王呼毒尼等四人皆为列侯;益封票骑千七百户。——资治通鉴

自古对异族来降者,都是尽心收纳,做给别人看,让更多的人来投降,从而不战屈人之兵……封赏巨大?能比军费更巨大?

浑邪王封万户侯,赏赐无数,浑邪王手下将领有四人封列侯,封其裨王呼毒尼为下摩侯,鹰庇为煇huī渠侯,禽梨为河綦 侯,大当户铜离为常乐侯。——史记,迁儿大爷记录这个爵位的时候,就这个痴迷的状态,一字不漏、一丝不苟、津津有味、如泣如诉……说明西汉那会儿的人,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是非常注重军功,在乎爵位!

另外,小霍这次立了大功,虽然史书一句话带过,但真的是天大的功劳!如果他当时不是以极大的勇气冒着有去无回的风险进入匈奴大营稳住局面,极有可能生变,毕竟当时匈奴人很多选择离开,他们不愿意投降,这股反对力量很强大的,总共四万人的队伍,浑邪王诛杀了八千人才稳住局面……所以,如果任由局势蔓延,任凭这些人离开,很可能就不是这个结果——武帝给小霍又增加了一千七百户的食邑!


说一点受降背后的花絮,两件事,都跟汲黯有关 ——


浑邪之降也,汉发车二万乘以迎之,县官无钱,从民贳 shì 马,民或匿马,马不具。上(武帝)怒,欲斩长安令,右内史汲黯曰:“长安令无罪,独暂臣黯,民乃肯出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汉,汉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敝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资治通鉴

这是说浑邪王来投降,汉朝这边组织人去迎接,做气氛组,拉横幅、放气球、敲锣打鼓、表演个节目啥的,总之就是要让匈奴同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民族大融合嘛,就该象回家一样。

但问题是,这样做需要钱啊,老百姓出来捧个场那算义务,但迎接匈奴需要汉朝派马啊、骡啊什么的拉东西,县官,就是官府,没钱租不到,打算打白条跟百姓借,百姓说啥,又要白嫖啊,女票可以,得给钱,现钱……百姓将马藏起来,不配合,官府没辙——这说明啥?说明老百姓被白嫖怕了!

这事儿惹得武帝不高兴,展现汉朝大家庭团结友爱一家人的机会,就被你们给搞坏了,一怒之下要砍了长安令,当时首都地区叫京畿(分为三辅),由几个县组成,如长安县、万年县等等,长安县归右内史管理,大县(万户以上)长官曰令,小县曰长。

当时的右内史是刺头汲黯,汲黯一听啥,要杀我的人,跑去找武帝,武帝说你来干啥,汲黯说还能干啥,我来喷你的,长安令无罪,你要不杀了老汲我吧,你杀了我百姓就肯交出马来了……话音一转,老大你别嫌我烦啊,匈奴这帮逼背着他们的老大跑来投降,这是不忠不孝的行为,值得张灯结彩吗?我们按程序一个县一个县接转就可以了,何至于搞得这么大动作,地动山摇,百姓腾涌天下骚动,以至于耗空了大汉的府库和民财,就为让匈奴高兴,高我们一等?

武帝听了,默然,不说话——也就是说,这件事汲黯逆了老板的心意,但老汲这一番说辞也不无道理,武帝的做法的确有待商榷,好大喜功了,所以老汲这么一喷,武帝无言以对,毕竟,武帝虽凶悍,但仿佛似乎好像,也讲点道理。

这是马的事情,后面又惹出另一件,人的事情。


用古人智慧

武装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资治通鉴   单于   黄河   汉军   长安   汉朝   匈奴   边境   千人   敌人   队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