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布多之战:民国与沙俄的巅峰对决,华夏痛失外蒙古

1911年5月,四川发生保路运动,清廷遂征调临近的湖北清军入川镇压,如此一来湖北只剩下了湖北新军驻防,湖北的防务空虚。而湖北新军中有大量的革命党,于是在当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领导湖北新军在湖北省会武昌发动起义,是为武昌首义。武昌首义后,各省纷纷响应,脱离清廷控制,半年内,整个南方脱离清廷并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为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清廷在内外交困中退位,268年的大清帝国灭亡,2000多年的帝制时代终结,历史进入民国时代。

因漠北远离内地,民国政府对漠北的清军还来不及改编,是故漠北的驻军依旧是以原清军为主,但是根据清帝退位诏书规定,仍合汉满蒙回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由此确定了民国对漠北领土继承的法理依据,所有漠北清军也属于民国的武装力量。

就在内地爆发革命的同时,漠北(外蒙古)局势也开始波云诡谲起来。民国的北方邻居沙俄见民国初建,局势混乱之际率军进入库伦(今乌兰巴托),驱逐了在库伦的驻防清军,并以外蒙精神领袖哲布尊丹巴为旗号,建立所谓的大蒙古国”政府,拉开了外蒙独立的序幕。同时,扶植亲附沙俄的丹毕坚赞为西蒙古总督,沙俄由此实际控制了漠北,丹毕坚赞系藏蒙混血儿,因其极端残忍好斗而有大名声,号称“黑喇嘛”,此人麾下还有一支哥萨克骑兵军团,饶是骁勇善战。

沙俄驱逐库伦的清军后,又将目标对准了科布多。这里面有个背景,1731年清廷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驻地库伦,负责掌管唐努乌梁海、科布多和喀尔喀四部及所附额鲁特、辉特二部军政,沙俄驱逐了库伦清军后,控制了喀尔喀四部及所附额鲁特、辉特二部,但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依旧控制在清军手里。唐努乌梁海因地近沙俄,沙俄知道这里早晚都是他的“肥肉”(1921年唐努乌梁海在苏联的策动下被迫"独立",脱离华夏版图),而是将触角伸向了科布多。

科布多,系漠北重镇。它东接喀尔喀蒙古的扎萨克图汗部,有驿道直达乌里雅苏台,西通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伊犁南通迪化(今乌鲁木齐)、巴里坤,北邻唐努乌梁海,西北与俄罗斯接壤,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清军在漠北最后一个据点,只要保住科布多就能够保存收复外蒙的希望,但沙俄显然不会让华夏保留这个希望。1912年秋,沙俄支持丹毕坚赞攻打科布多,丹毕坚赞带领所谓的“俄蒙联军”(其中主力仍是沙俄支持的哥萨克军团3000余人),总兵力6000余人,进攻科布多。因科布多城池高大,丹毕坚赞遂先进攻承化寺(现阿勒泰市),切断科布多的后援补给,再以重兵围困科布多城,8月6日,科布多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陷落,参赞大臣溥润(科布多城的清军最高指挥官)被驱逐出境,至此,清军在漠北最后一个据点陷落,漠北整体性沦陷,是为科布多之战。

丹毕坚赞攻占科布多后,以科布多为基地图谋侵占新疆阿勒泰地区,如果阿勒泰再失,则北疆乃至新疆将出境危险,新疆督军杨增新遂命令部将张键率领刚组建新疆新军和伊犁统带哲布丹增的满营,计3000余人火速驰援阿勒泰,并电告张键和哲布丹增“阿存则新疆可保,阿亡则新疆难以独全”,要求其务必守住阿勒泰。最终张键和哲布丹增在察汗通古与丹毕坚赞的“俄蒙联军”遭遇,并展开激战,丹毕坚赞大败,仓皇逃回科布多。杨增新正欲乘胜追击收复科布多,奈何民国国势衰微,沙俄又威胁民国政府不得进入外蒙,最终杨增新的计划只得无疾而终,如今人民只能通过塔克什肯口岸眺望那绿草茵茵,牛肥马壮的科布多。科布多以及外蒙的百万国土从此成为了异域之邦,只能道一声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沙俄   阿勒泰   民国   武昌   库伦   清廷   漠北   华夏   新军   新疆   湖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