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是怎么回事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八王之乱是西晋王朝,一场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共持续了16年,这场动乱最终引发战争,对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加剧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了五胡乱华时期(永嘉之乱)。

公元280年,晋灭三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孙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家归晋,史称西晋。西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统一的王朝,士族就是西晋王朝维持统治的阶级基础。晋武帝司马炎清楚阶级势力过于强大会威胁到中央的统治,于是在公元265年,司马炎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为国,之后又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司马炎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异姓士族为爵位。这给叛乱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司马炎是没有选好继任者,在人事安排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造成了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贾南风就是开国元老贾充之女。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晋惠帝司马衷继位,由于晋惠帝没有能力治理朝政,引来了皇亲国戚争权夺利。晋武帝司马炎死的时候,留下诏书命汝南王司马亮和外戚杨骏共同辅政晋惠帝。而杨骏在晋武帝病情加重时让其自己单独辅政晋惠帝,晋武帝默许,在晋武帝死后,司马亮害怕杨骏要害他,便逃亡许昌,杨骏一时权倾朝野。

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貌丑而凶狠,有政治野心,手段毒辣,她有政治基础,也想夺权。

杨骏辅政的时候,凡是有诏令,晋惠帝过目后,交于杨芷太后(杨骏之女,司马衷生母杨艳的堂妹)下发执行,杨骏为了独揽大权,控制朝政,又由于贾南风不好控制,怕阻碍他擅权,便任命亲信掌管禁军,但这引起了皇室宗亲和一些大臣的不满,连杨骏的两个弟弟都劝杨骏小心行事,以免祸患,杨骏不听。

贾南风为了阻止杨骏专权,便秘密派人联络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要他们带兵进京讨伐杨骏。由于杨骏向来恐惧楚王司马玮,对其从荆州带兵进入洛阳没有阻止。

贾南风有了司马玮的支持,便设计让晋惠帝下诏书,宣称杨骏谋反,一时间洛阳全城戒严,要求楚王司马玮带兵保卫皇宫,围攻杨骏府邸。而杨骏呢又生性胆小懦弱,犹豫不决,错过了逃生的机会,府邸被烧,而自己在马厩中被杀。后来,贾南风又以晋惠帝的名义下诏书,废除了杨芷太后的地位,贬为平民并囚禁了起来。又诛灭杨骏三族,至此,杨骏势力被消灭。

杨骏被杀后,朝政大权由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掌握,楚王司马玮因功被封为卫将军兼职北军中侯(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军),贾南风的亲戚也担任了要职。虽然表面上维持着和气,但是他们暗地里却互相较劲,勾心斗角,谁都想大权在握,特别是贾南风,对未能独揽大权表示非常不满。

而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对楚王司马玮掌握禁军也是很忌惮,便想办法夺其军权,他们让楚王司马玮回封国去,这引起了司马玮的十分不满,于是他倒向贾南风。贾南风倒是很乐意,为了自己的目的,封他为太子少傅。

贾南风为了消灭司马亮和卫瓘,于是又以晋惠帝名义下密诏,命司马玮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司马亮和卫瓘被杀后,有人劝司马玮乘机扩大权力,司马玮犹豫不决,而贾南风也认为司马玮权力过大会威胁到自己,也想杀掉司马玮。

在司马亮被杀的第二天,贾南风用张华计谋,派中将军王宫到司马玮处,说是司马玮伪造手诏杀了司马亮和卫瓘,司马玮的手下一听到是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放下手中的武器散去,司马玮也没有反抗,乖乖束手就擒。贾南风以司马玮伪造手诏害死了司马亮和卫瓘为借口,处死了司马玮。

至此,贾南风终于掌握了朝政大权,亲戚和党羽也大多被委以重任。

贾南风掌权八年后,由于自己没有儿子,为了将来能当上太后,她自己又不安份了。当时的太子是才人谢玖所生,而且贾南风和谢玖一直不和,贾南风就想废除太子,便设计让晋惠帝将他处死,但因为张华的劝阻,太子没有被处死,而是被囚禁在金墉城。

当时的太子太傅是赵王司马伦,经常讨好贾南风,为贾南风所信任,司马伦也得到了守卫皇宫的禁军的兵权。在太子被囚禁的时候,司马伦与孙秀等人想要推翻贾南风一众党羽,以“要让大家断了对太子复位的希望”为借口,劝其党羽尽早杀掉太子,太子不久被杀。而后,司马伦和孙秀等人伪造诏书,以贾南风杀害太子为罪名,废贾南风为庶人,贾南风被囚禁,张华等人也被杀,很多官员也被罢免。贾南风后来又被司马伦伪造诏书让其喝下金屑酒而死。

贾南风死后,司马伦伪造诏书自封自己为相国,孙秀等人握有兵权,司马伦一党掌握了朝政大权,不过司马伦一党也是道德和能力不行,互相之间勾心斗角,没有什么建树。司马伦废晋惠帝称帝后,晋惠帝被软禁在金墉城,人心也不稳,这又给了别人机会。

齐王司马冏便联合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和孙秀带兵反击,被战败,司马伦也被囚禁在金墉城,也是被喝金屑酒而死,司马伦一党被消灭。

司马冏杀了司马伦以后,迎接司马衷复位,他担任大司马一职,主理朝政,司马颙、司马颖也被封高位,他们拥兵自重。司马冏也是独揽大权,行为不检,荒废政事,这又给了其他有权力野心的藩王有借口讨伐的机会。

翊军校尉李含到长安,慌称奉皇帝密诏,要河间王司马颙攻打司马冏。司马颙一番考虑后,决定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又兴兵进攻洛阳,说是有内应长沙王司马乂接待,司马冏得知后,派将领董艾去攻打司马乂,司马乂赶紧带着人乘车往皇宫跑,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囧,司马冏战败被杀,儿子被囚禁在金墉城,其党羽也都被杀,司马乂又独揽大权。

然而,司马颙又不满司马乂独揽大权,多次派人刺杀都没有成功,便令部将张方率兵7万与司马颖的20多万大军一起进攻洛阳,晋惠帝命司马乂为大都督,率兵迎击,双方大战几个月,司马颙、司马颖联军被杀有6万多人。司空司马越(东海王)乘司马乂军疲惫,便联合一些禁军将领将司马乂抓获,将他交给了司马颙的部将张方,司马乂被烤死。

司马颖在朝野有威望,军事实力强,官拜丞相。司马颙官升太宰,司马越官升尚书令。而司马颙上书认为司马颖为皇位继承人最合适,便废了皇太子司马覃,司马颖为皇太弟,仍保留丞相职位。

司马越对司马颖的专政十分不满,于是带领10多万大军和晋惠帝一起进攻邺城,讨伐司马颖,东安王司马繇劝司马颖投降,司马颖不从,派将领石超率5万军队迎战,并击败了司马越,晋惠帝被俘,改年号为建武,他还杀死了司马繇。

司马越战败逃到下邳的时候,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楙不接纳他,于是司马越又逃回其封地。司马颖想着司马越是同宗室的兄弟,下令宽恕司马越并要他回朝,司马越不答应。

司马越兵败后,他的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联合王浚,杀死了司马颖的幽州刺史和演,司马颖一怒之下,便出兵讨伐司马腾,而司马腾联合一些异族等势力一起反击司马颖,司马颖也派石超等将领和新任的幽州刺史王斌一同抗击司马腾,但是司马颖军被异族军队所击败。

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员和士兵大量逃亡,司马颖更是恐慌,他和几十个将军、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异族人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到朝歌,由于没有追上,便返回了。

但是,洛阳是由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控制的,他便挟持了晋惠帝,用以控制司马颖。司马颖回到长安以后,就被司马颙废除了皇太弟之位,并要求司马颖离开长安回其封地。这下司马颙可以说是大权在握,他自行任命百官,并把秦州改为定州。

司马颙让晋惠帝下诏立司马越为太傅,并回朝共同辅政,司马越不答应。司马颙又挟持晋惠帝,要求晋惠帝下诏罢免司马越等人的官职,司马越不干了,便起兵讨伐司马颙。为了战争的顺利,司马越派人游说司马颙晓其厉害关系,司马颙本来是同意的,但是其部将张方不同意,张方的建议司马颙又不赞同,没办法,司马颙只得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派司马颖率领将士在河桥抗拒司马越,司马越被战败,恰好这时候范阳王司马虓派八百骑兵过来帮助司马越,在路上与刘祐相遇,双方战了一回合,刘祐众将士兵被击溃,司马越在司马虓的帮助下,战事反败为胜,一路前进并在屯阳武驻扎下来。

消息传到长安,司马颙十分恐慌,他想杀掉部将张方来讨好司马越。于是就派张方的亲信暗杀张方,得手后将头颅送到司马越的手中,司马颙也是天真的认为可以平息司马越的进攻。但是司马颙又后悔了,并怪罪于刺客杀了张方,刺客被处死。然而张方的死对司马颙更加不利,因为司马虓攻占了司马颙的荥阳,又击破石超,占领了许昌,在萧县又大败刘乔,刘乔逃往南阳。

司马越的部将鲜卑将领祁弘等人攻破了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派将领抵抗司马越的军队,又战败,他就独自逃到太白山躲藏了起来。而后司马越进入长安,鲜卑军队进入长安以后,选择屠城,杀死2万多人。在河桥方面的司马颖军,也被司马虓的骑兵和平昌公司马模的军队所击败。

司马越进入长安后,封梁柳为镇西将军,守关中。他率领诸侯和鲜卑将领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自己官升为太傅录尚书,加下邳、济阳两个郡,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

晋惠帝下令将士搜捕司马颖,司马颖只得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到处逃亡,在顿丘县被太守冯嵩所抓获,冯嵩把他们父子三人交给在邺城的司马虓处置,司马虓不忍心加害,只将他们父子囚禁。但是,一个多月后,司马虓暴毙,他的长史刘舆认为司马颖在邺城有声望,会给自己带来威胁,于是伪造诏书赐司马颖死,两个儿子也被杀。

公元307年,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有人怀疑是被司马越毒死,司马衷的弟弟司马炽继承皇位,是为晋怀帝,司马炽一登基,就下诏书命司马颙为司徒,让他回朝廷接受任命,司马颙想都不想,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司马模派遣的将领梁臣杀死在车内,他的两个儿子也被杀,八王之乱到此结束。

公元307年,晋怀帝改元永嘉,东海王司马越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西晋内耗严重。期间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被杀害者众多,导致州郡无兵可用,各种迅速矛盾爆发,加之自然灾害严重,官僚腐败,动乱不断,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全国各地流民起义,爆发了几次大的流民起义。这些起义更加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

魏晋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大量的迁移各少数民族到内地补充劳动力和增强军事力量,主要的有匈奴、鲜卑、羯人、氐人、羌族,称为五胡。但是由于魏晋统治者的歧视和压迫,导致了五胡等少数民族经常与西晋统治者发生斗争,也动摇了西晋统治者的统治根基。

其中以刘渊部为主,他是匈奴五部之左部帅刘豹之子,刘豹死后,代为左部帅,晋惠帝时升为五部大都督。在八王之乱的中后期,被匈奴贵族推举为大单于,准备反叛,召集五万兵马,进攻洛阳。石勒、王弥分别归附刘渊,使刘渊实力大增,于永嘉二年称帝,将都城南迁,进一步向洛阳逼近进。

永嘉三年,刘渊等人对洛阳形成钳形之势,几次战斗下来,都未能攻克洛阳,刘渊的儿子刘聪在王弥的劝说下南下割据兖州和豫州,并切断了洛阳东南部的粮道,围困洛阳。第二年,刘渊去世,他的儿子刘聪夺得帝位,洛阳由于长期被围困,城内饥荒严重,次年,刘聪再次攻打洛阳,这年,司马越去世,西晋为司马越举行奔丧,石勒就趁机追击奔丧的军队,歼灭了数十万晋军,太尉王衍等人也被杀,六月攻陷洛阳,晋怀帝也被俘,后被毒杀,司马邺在长安即为,是为晋愍帝。八月,汉赵刘粲攻陷长安,南阳王司马模被杀。十月,石勒消灭黄河一线的晋军主力,永嘉之乱结束。之后,刘曜又攻破长安,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

永嘉之乱亦称为五胡乱华,是塞外众多少数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建立的数个非汉族政权,由此形成了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使中国分裂的时间长达270多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士族豪强们的门阀政治,社会越来越乱,社会病态糜烂,无道之甚,真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豪族,皇帝只不过是个傀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永嘉   南风   司马   王朝   诏书   洛阳   西晋   长安   将领   太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