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古老的日本天皇制,到底有多早呢?可追溯至公元前660年

前言

日本的天皇制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世袭君主制,在今天的政治体制中,大概只有教皇制度比它更早。但矛盾的是,日本天皇很少直接行使权力。或许,这也是这种制度能够长时间维持下去的关键。

天皇制度

日本起源的神话赋予皇室神圣的谱系,天皇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660年,但真正的天皇最早出现于公元3世纪或4世纪。公元6世纪早期以前没有文字记录,但皇室似乎有其根源,它是形成当时日本政体的氏族中的最重要成员。

6世纪后期,佛教传到日本并带来了火葬风俗。在此之前,去世的天皇葬在状如钥匙孔的大坟墓中,四周围以壕沟(这一章前的插图便是一例)。管理这些坟墓的宫内厅很少允许考古学家对其发掘,并主张应该保护它们的仪式性和神圣性,使其免受亵渎。但也有人担忧,开掘皇陵后揭露的真相也许会威胁皇室的万世一系。

日本天皇

天皇似乎源于某种萨满信仰,而天皇制度很早便由其宗教角色界定。天皇实际上是神道教的大祭司。“神道”一词的字面意思是“诸神之道”,这个词出现在佛教从朝鲜传入之后,用以区别本土信仰与“佛教之道”的不同。

起初佛教与神道教没有太大的矛盾,但到了19世纪末,明治政府刻意倡导军事化的国家神道教,理论上要清除所有的“外来”因素。在那之前,神道教实践与佛教实践还是和平共存的。小型神道教神社聚集在大的佛教寺庙边缘,很像人们在中世纪欧洲教堂里看到的供奉圣徒的小教堂。事实上,神道教里的诸神常被视为佛教罗汉或菩萨的化身。出生时接受神道教的洗礼,去世时举行佛教葬礼,中间举办基督教式的婚礼——即便对于今天的日本人来说,这些也是稀松平常的事。一个世代以前,日本人也许没有举办过基督教婚礼,但他们对于神道教仪式与佛教仪式在目的上的冲突更是毫无察觉。

佛寺

天皇制度体现了这种宗教折中主义。大的佛寺是在天皇的直接保护下运作,其住持通常有皇室血统,而天皇本人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主持神道教的最重要仪式,即在伊势神宫举行的祭祀天照大神的仪式,天照大神被奉为皇室的直接先祖。

16世纪,一位欧洲访客尝试为日本的政治架构找出理据,他说日本同时有一位教皇和一位皇帝。他称天皇为日本的教皇,而错把幕府将军当作皇帝。稍后我们会更详细地谈到幕府。该访客的描述的确更接近真实的日本统治体制,英语则不幸地将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称为“His Majesty the Emperor”,以此对译日语的“天皇陛下”。日本人称君主为“天皇陛下”,意在暗示他不仅仅是一国之君。欧洲的“emperor”一词有点张冠李戴,它源于“Imperator”,后者是对罗马最高司令官的称谓。“天皇陛下”指的则是一个民族的宗教领袖,他是日本民族的宗教根源,也是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征夷大将军”的含义更接近“Imperator”的原义。

日本幕府

但如今世界各地都普遍使用“emperor”称呼日本君主,这一点似乎已经不可能改变。不过,我们最好还是记住,在日本的大部分历史中,天皇的实际角色是担当国家的精神领袖而非积极参与统治。因此,当权力转移时,日本新的统治者不需要像中国、朝鲜以及越南名义上的统治者那样,推翻天皇,建立新的朝代。相反,皇室成为统治权的象征,是政治合法性的关键。

藤原家族和平安京的建立

从公元8世纪末到12世纪末,真正的权力集中在藤原家族手中,这个贵族家庭通过后来为人熟知的所谓“婚姻政治”控制皇室。藤原氏的通常做法是确保一位女儿嫁给皇室继承人。这些婚姻缔结时,新郎和新娘通常都还是孩子。藤原氏明白,如果有人能夺走皇室继承的控制权,就会对他们的权力构成潜在威胁。因此,他们一般会安排由男孩继任皇位,他可以主持各种宗教仪式,但无法参与政治操作,而且成年后不久便要退位。在此期间,通常由藤原摄政掌握实权。

藤原家族

藤原氏是经过6世纪末开始的数十年氏族权力斗争后脱颖而出的。与此同时,大陆文明第一次涌入日本,并在645年著名的大化革新中达到高潮。这场革新是由藤原氏的祖先发起的,当时他们为了控制国家机器而清除了另一氏族。(685年,他们正式将氏族名称改为藤原。)大化革新相当于把中国复杂的官僚政治制度全盘输入,氏族领袖试图以皇室为核心,模仿他们所知道的最先进政体建立日本的制度架构,借此巩固他们在这个新生的日本国的权力

公元710年,日本将奈良定为第一个固定首都。在此之前,每一位天皇去世后都会指认新的首都。奈良是一个政治城市,与圣彼得堡或华盛顿类似,完全根据命令建造,用以彰显日本国家的政治现实。以当时中国唐朝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蓝本,奈良模仿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使用类似的长方形网格布局,皇宫在其顶端。奈良成为日本首个真正的城市,在其完工之后数十年间,人口增加至20万人。一大批沿袭唐朝风格建造的寺庙反映出大陆的艺术和学问。

长安

奈良最宏伟的建筑是东大寺(其字面意思是“东方的伟大寺庙”)。它建于公元72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建筑,内置世界上最大的铜像。修建东大寺需要向各地广泛征集物资,因而促进了奈良内外权力的巩固。东大寺在功能上相当于日本佛教的“梵蒂冈”,位于全国佛教组织系统的顶端。

8世纪是日本佛教的黄金时代。然而,佛教僧侣权势滔天,不仅干扰了皇位继承,而且因为接连不断地建造寺庙而对国家的财政产生严重威胁。一名拉斯普京式佛教僧侣对孝谦天皇的影响力极大,以至于天皇曾试图传位于他,当藤原家族的一名高层官员试图阻止时,孝谦天皇下令处死了那名官员。

日本寺

日本的统治阶级贵族被她吓得不轻,因此立下规定,不再允许女性登上皇位。(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有少数女皇当权,但她们只能担任摄政角色,直到被任命的皇太子成年。)他们也剥夺了僧侣很大一部分政治权力。同时,为了确保奈良的大型寺庙永远没有机会掌控国家机器,首都从奈良迁出。

经过数次不成功的尝试,统治氏族于794年定都平安京(“和平与安定之都”),那是一片水源充足、三面环山的河谷,后来改称京都(“首都城市”)。同样模仿唐朝首都长安的网格状大道以及皇宫选址,京都遵循中国风水地理学的各种指定规格:一条河流穿过市内,流向东北部(被认为是不祥的方向)的比叡山。

比叡山是京都最高山脉,将该市三面环绕。在那里建造的庞大寺院群,即延历寺,取代了东大寺的角色而站在日本佛教的顶峰。这些寺院能发挥宗教功能,保护京都不受恶势力的影响,但因为距离足够遥远,住持们无法直接介入政治。虽然有这些防范措施,比叡山的武僧还是时不时冲进京都,介入各种派系斗争,直到大名织田信长于1571年一把火将延历寺夷为平地,佛教僧侣的政治权力才被永久消除,再无复辟机会。

比叡山

但这是很多世纪以后的事了。当时,藤原氏在京都建立起一个文明中心,使其在美学和艺术上都堪称当时世界最丰富多彩的。统治贵族会消化和改善之前数世纪学到的一切。由于没有严峻的外部压力,他们有足够的闲暇时间致力于艺术。唯有遥远的凡尔赛或莫卧儿朝廷才可与之比拟,具有同等精致的品位及深远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奈良   京都   佛教   神道   氏族   日本   天皇   公元前   皇室   政治   日本天皇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