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22岁逝世,弟弟朱由检继位后,如何处理21岁的皇嫂?

崇祯皇帝继位时,他那被后世称为“五大绝世艳后之一”的皇嫂张嫣只有21岁。

此时,对于如何确定这位皇嫂的地位和尊号,成了礼部大臣们头疼的一件事。

毕竟自古正经传位都是子承父位,不论孩子是否皇帝亲生,顺理成章登基后都要尊称上一任皇帝皇后为父母。

可崇祯皇帝不一样,他继承的是自己哥哥的位置,自己的皇嫂如何安置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最终,由崇祯皇帝朱由检亲自尊皇嫂为“懿安皇后”,并让她在宫中安度余生。

在朝堂上和深宫中谋生的人们,向来是容易势利眼的,很多人一开始以为崇祯给张嫣的体面不过是做做样子,一个失去丈夫的寡妇,能依靠谁呢。

崇祯时期的一位总管太监仗着自己官职大,故意找借口在张嫣晨起时进入她的宫室,想要亲眼看看她的美貌。

他以为皇帝不会和自己计较,没想到转天张嫣将此事告发后,崇祯帝直接将他赶去了明孝陵种菜。

对于这位对大明功不可没的皇嫂,崇祯给了她最好的礼遇。

年少入宫,力保皇位

张嫣入宫时,只有十五岁,放在现代不过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年纪,她却坐上了皇后的位置,承担起了母仪天下的职责。

她的夫君明熹宗朱由校,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其他皇帝在生命的尽头,担心的都是皇位传承之事,而朱由校担心的却是下一任皇帝崇祯薄待张嫣,还特意嘱咐了崇祯一番口谕。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重情,朱由校对张嫣是百分百的信任。

也是因为重情,朱由校放任乳母客氏弄权,导致客氏和奸党魏忠贤蛇鼠一窝,为祸朝政多年。

碍于还有张嫣这个皇后在一旁心明眼亮,魏忠贤一党总想除之而后快。

朱由校的乳母客氏甚至编出了皇后张嫣并非张国纪亲生女儿,而是某位罪臣之后的谣言,令人四处传播,还找到朝臣上奏弹劾张国纪。

所幸朱由校并没有相信风言风语,还狠狠地处罚了弹劾之人,这下魏忠贤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张嫣和朱由校成亲两年就怀孕了,身为一名孕妇,张嫣时常会身体不适,这又让那些小人抓住了机会。

他们买通了一名服侍张嫣的侍女,让她在给张嫣按摩腰背时,故意下狠手击打张嫣的腰部,致使张嫣年纪轻轻便硬生生地流产了。

古代妇女流产和生产,都不亚于在鬼门关走一遭,哪怕放在科学技术相当进步的今天,这两件事也马虎不得。

张嫣是幸运的,她又一次在魏忠贤的陷害下活了过来,可对于年仅十七岁的她,有一件事是万分不幸的——那就是她再也不能生育了。

由于没有证据直接指向魏忠贤,即使朱由校将那名宫女再怎么处罚,也没什么大用处。

张嫣颇有作为皇后的一身傲骨,经过这件事情的打击,她不仅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生斗志。

有一次,朱由校去看望张嫣,见她的桌上摆着一本书,便问她在看什么。

张嫣回答说是《赵高传》。

赵高就是成语“指鹿为马”里的那名小人,我们都知道的典故朱由校当然更清楚,他明白张嫣这是借这本书提点自己,魏忠贤不是什么好人。

面对皇后张嫣的提点,朱由校虽没反驳,但也只是尴尬地笑了笑,便把话题搪塞了过去。

这就是朱由校做事平庸的地方了,他既不允许魏忠贤伤害妻子张嫣,也不想彻彻底底地清扫朝堂,令人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

虽然朱由校对“赵高”一事只是敷衍过去并未放在心上,但“赵高”本人可不是。

听说了此事的魏忠贤恼羞成怒,竟在宫中安插了一批带着武器的外人,并故意引导朱由校亲自发现。

朱由校惊怒之余,立刻将这件事交由魏忠贤领导的东厂处理排查。

魏忠贤正是计划借由这件事诬告这批人是张国纪安排进来的,一旦事成,张嫣一族便再无回天之术。

当他冲冲地找到自己的心腹商量此事时,那人提醒了他一句:“主上凡事愦愦,独于夫妇、兄弟间不薄,一不慎,吾辈无遗类矣。”

意思就是朱由校虽然在许多事的处理上都是一副头脑不清晰的样子,但是唯独在非常看重夫妻和兄弟手足之间的血缘亲情,诬陷这件事一旦失败,那么他们这些只是依靠奉承皇帝而存活的人,便再也没有活路了。

听了这话,魏忠贤也是后怕,遂放弃了诬陷张嫣一家的想法,随意找了个由头那几人处置交差了。

后宫客氏独大,经常会安排一些宫女服侍皇帝,后宫嫔妃倒是少有生育。

等到朱由校生命将尽时,客氏找了一名怀有身孕的宫女,对朱由校说怀的是他的血脉,如果生下的是个男孩就能继位当皇帝了。

本来朱由校很高兴自己后继有人,但这等大事他还是要和张嫣商量一下,结果被张嫣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按理说后宫不得干政,何况是国本继立这样的大事。

但此刻的张嫣满目坚毅,她劝说朱由校不可轻信客氏,应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朱由检,这样起码可以保证皇家血脉。

看着妻子不容置疑的神情,朱由校从一开始的心中有气,慢慢转为了钦佩和疼惜。

最终,朱由校同意了张嫣的建议,想来他多少也明白,因为自己在魏忠贤一事上的优柔寡断,为了保住大明,张嫣是多么的辛苦和不易。

而被临时通知继位的朱由检,心中也是对这位皇嫂也是钦佩不已。

兄长托付,崇祯礼遇

皇室兄弟间的关系最为复杂,能继位的怕其他人有野心,不能继位的又怕自己被猜忌,彼此之间都存着提防之心。

皇位继承本就是敏感话题,兄终弟及这种事实在是太少了,因此,朱由检对于继位一事存了万分的小心,不敢轻易答应。

可时间不等人,谁知道魏忠贤一党又谋划着什么坏主意,为了国家大业,张嫣亲自出面劝说朱由检,这才让他答应下来。

临终前,朱由校将弟弟朱由检叫至病榻之前,语重心长告诉朱由检:自己和张嫣的感情很好,张嫣也是个正直有远见的人,虽然她做为后宫妇人会有议论朝政和谏言皇帝的举动,但是她的话对于治理国家都是非常有益的,以后张嫣年纪轻轻就要守寡了,你(朱由检)务必要善待她。

剧照

可以说,朱由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担心张嫣独自一人会受人欺负,这番话语虽短,却将张嫣的为人处世都和朱由检交代了一遍,意在让朱由检务必信任张嫣,否则,如果皇帝不能成为张嫣的后盾,她肯定会受很多委屈。

其实,哪怕没有朱由校的这番嘱托,朱由检不会薄待张嫣。

虽然朱由检只比张嫣小五岁,但他也是看着皇嫂如何与魏忠贤“斗法”长大的,旁观者清的他深知皇嫂的才能与不易,所以,朱由检自小对张嫣就非常敬重。

这次继位之事,若没有张嫣的劝说,只靠朱由校一人恐怕很难让朱由检放心继位。

在他眼里,政事之上,皇兄可没有皇嫂“靠谱”,可见朱由检对张嫣是发自内心的敬佩,因此,朱由检登基后没多久便尊皇嫂张嫣为懿安皇后,赐居慈庆宫。

当时许多宫人认为张嫣不过是“前朝旧人”对她并不十分尊重,时常在服侍张嫣时偷懒怠惰。

张嫣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对这种事并不十分在意。

但朱由检知道后,或让周皇后处理,或亲自出面,总不会姑息养奸。

加上之前觊觎张嫣美貌的太监总管被罚去皇陵种菜的事,朱由检将张嫣在后宫的地位维护得极为稳固。

而后的朱由检要做的便是整顿吏治,张嫣手中有着不少魏忠贤的罪证,人证物证俱全,朱由检下令逮捕魏忠贤。

而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还没被抓捕回京便自缢身亡,失去了朱由校和魏忠贤的客氏等人,也如丧家之犬一般尽数伏诛。

至此,明朝江山算是在张嫣的努力下保住了。

朱由检刚刚亲政时,有很多地方不明白,但有一点他很清楚,就是后宫不得干政。

毕竟他是亲眼看着客氏是如何以妇人之身在后宫为祸朝政的,因此对这种行为颇为忌惮。

在他眼里,除了为大明鞠躬尽瘁的张嫣,其他人都是不可以完全信任的。

可张嫣和朱由检到底是隔了一层的叔嫂关系,还是不能时时插手政治的。

朱由校在位时不介意张嫣这样做是因为他看重夫妻感情胜过帝王的猜忌之心,但朱由检可就不一定了。

作为前任皇帝的遗孀,她如果总插手当今圣上的朝政总是不好,因此,张嫣便找到朱由检的妻子周皇后,希望借周皇后之口提点朱由检。

有一次周皇后和朱由检谈论起一些朝臣的欺上瞒下之举,朱由检的脸色立刻就不好了,他以为周皇后是动了什么不该动的心思,便问她是从哪里知道这些事的。

看着朱由检一脸不满的样子,周皇后十分害怕,当即就坦白说是懿安皇后张嫣告诉她的,怕皇帝被小人蒙蔽,因此要周皇后帮忙劝诫。

果不其然,朱由检一听到是张嫣说的,便放下心来认真采纳了周皇后的建议。

可见,朱由检对张嫣同样是十分信任且尊重的。

生为大明,死为大明

崇祯帝对张嫣如此礼待,除去张嫣曾经匡扶朝政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张嫣本身也是一位非常明事理的人。

她虽然有着不同于那个年代一般女子的真知灼见,也对朱由检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但她正直清廉的性格令她做人做事都很本分守己,不会因为皇帝的器重就有什么僭越之举,她只在朱由检允许的范围内做一些自己的贡献。

不过这也导致,张嫣在崇祯时期的作用没有在前朝那么大了,毕竟朱由检不可能天天和皇嫂聊朝政,但他又信不过周皇后。

因此,朱由检比起哥哥朱由校就少了一大助力。

倒霉的是,崇祯后期,东林党人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人都是有贪欲的,没有了其他敌对势力的制衡,东林党中也出现了不少贪腐之徒。

崇祯远在朝堂之上,很难对底层百姓的生活有什么深刻的了解。

正赶上崇祯时期的蝗灾旱灾接二连三地发生,老百姓本就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再让那些贪官剥削掉一层皮,各地的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

还不等朱由检将国内的暴乱好好解决,外部的努尔哈赤在统一了女真族后,便对大明虎视眈眈。

最终,在闯王李自成的铁蹄下,大明宫的宫门终是被踏破了。

大明的江山就此落下帷幕,朱由检发誓宁死不做俘虏,为防皇室血脉被人践踏,他先是亲手斩杀了自己的女儿,而后命各种妃嫔尽数自缢,其中也包括周皇后和懿安皇后张嫣。

当然,做为皇帝的朱由检也不可能独活,安排完这些后,他远上煤山,用一根白绫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张嫣看着乱做一团的大明皇宫,深深地叹了口气,她举头望天,脑海中将自己这些年的浮沉都回顾了一遍:“夫君,我已竭尽所能了。”

而后,端庄无比的她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了黄泉路,与身边哭喊逃窜的宫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懿安皇后张嫣,一生刚正不阿,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评价她:“其开国及中兴之际,代有圣后辉贲彤史。”

魏忠贤害不了她,这些外邦外族更别想侵犯她的生命,她是大明朝的皇后,自然也要为大明殉葬。

就这样,“一代贤后”张嫣,义无反顾地消逝在了生养自己的土地上。

生,她见证了大明的荣耀和风雨;死,她亦成全了皇室的骄傲和骨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崇祯   大明   朝臣   皇位   朝政   提点   后宫   皇后   皇帝   弟弟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