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我国最重的青铜器

在3900年前的殷商,为了祭祀商王祖庚的母亲,让200多名娴熟工匠,制作一方巨鼎,用以祭祀天地。这就是现在赫赫有名的后母戊鼎。

那后母戊鼎为什么从司改为后了呢?从图案直译过来是看作司,但是根据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司在里面代表的是普通职员,既然是普通职员就不可能为了他打造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的巨鼎,而后代表了有地位的人,这就说的通了,所以将司改为了后。

殷商时期,青铜器才开始发展起来,除了武器就是作为祭祀天地的礼器。当时国之大事在于祀与戎,用鼎盛物祭祀天地。

为了制作这方巨鼎从采矿、冶炼、运输、合金、铸造、修饰成型,可以说代表了当当时最尖端的科技,同时也开启了中国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鼎也成为了象征国家和权力的传国重器。

后母戊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宽79.2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用了1000公斤以上的原材料。要知道在商朝青铜器才开始发展,比黄金贵重多了,可见对她的重视。因鼎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后母戊鼎的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在之后范浇而成,整体形制巨大,工艺精巧。鼎的四周铸有盘龙纹和饕餮纹,更显后母戊鼎的威严厚重之感。足上的蝉纹清晰可见,足以见得当时的能工巧匠经过多么细致的雕琢与刻画。

后母戊鼎的发现与保存也颇具波折,1939年在河南安阳后母戊鼎被村民发现,但当时的安阳已被日军占领,日军得知后想运回自己的国家,但在村民吴培文的保护下才得以保存,否则我国就没有这方精美又充满历史感的大鼎了。

在1949年国民党撤退台湾时有意把它带走,但由于过于巨大沉重,流落在南京,后来被解放军发现,转移到南京博物馆。1959年,我国的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母戊鼎也从南京被转移至北京,成为镇馆之宝,之后一直保存在国家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青铜器   安阳   殷商   后母   南京   日军   祭祀   代表   发现   我国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