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四镇降清:22万明军充做满清“带路党”,南明崩溃的起点

崇祯十七年(1644年)4月25日,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攻陷北京,大明帝国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今景山)上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吊自杀,大明帝国灭亡。自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到朱由检煤山殉国,大明立国276年,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大明这家近300年的“公司”也算是根深蒂固,广袤的南方依旧控制在忠于明朝的势力手中,而且南方没有像北方那样受到战乱波及,好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当崇祯殉国的消息传到大明的南京(1412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但依旧保留了南京的首都地位,大明实行的是南北两京制,南京算是北京的备份),南京的大明官员经过多次博弈最终拥戴朱由检的堂兄、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元弘光,南明弘光朝廷正式成立。当时的弘光朝控制了整个江南膏腴之地,拥有正规军50余万,且财富充裕、粮草充足,又有淮河、长江天险,可谓是拿了一手“王炸”的牌。

反观北方,李自成在进入北京后,因为没有及时调整政策,导致与士绅集团反目成仇,更是逼反了山海关总兵官吴三桂,最终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投降清廷,清军兵不血刃拿下了梦寐以求的山海关,进入中原,并在一片石之战中歼灭李自成主力,旋即占领北京,成为北中国新的主人。当时北方的局势一片混乱,清军入关后也是把李自成作为第一打击对象,所以局势对南明颇为有利。甚至出现河南、山东地区的义军主动归附南明的情况,如果南明能够及时北上,恢复河南、山东不是没有可能。可惜南明弘光小朝廷终究是扶不起的阿斗,对形势无动于衷,最终坐失良机,待清军剿灭李自成南下进攻后才如梦初醒,仓促准备江淮防务。

南明弘光朝廷在江北组建了4大军区,号称江北四镇,试图以此来抵御清军南下。四镇者,分别是驻防真州(仪征)的黄得功部、驻防寿州(今寿县)的刘良佐部、驻防淮安的刘泽清部以及驻防扬州的高杰部。

其中以高杰部实力最为强悍,高杰本为李自成部将,因为与李自成的老婆邢夫人私通,得罪了李自成,最后投降明军,后来李自成纵横中原,高杰南逃扬州避难,被城中的马士英(南明弘光朝的内阁首辅)收编,所部4万余人皆为晋陕壮汉,非江南柔弱之兵可比。南明弘光朝廷的重臣、督师史可法也是对其寄予厚望,高杰也被史可法的忠心感召,率部北上徐州御敌,结果被睢州被许定国刺杀(因为高杰在李自成麾下时,曾与许定国交战,并屠杀了许定国全家,许定国诱骗高杰到睢州赴宴,高杰大意入城,遂被刺杀)。高杰死后,所部群龙无首,不久后,满清豫亲王多铎率10万清军南下,高杰旧部降清。

高杰旧部降清后,像是打开了多米诺骨牌,不久后,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纷纷不战而降,南明重金打造的江北四镇以及江淮防线瞬间崩溃,而且江北四镇的22万明军摇身一变成为清军,之后跟随清军攻打南明,成为清军平定江南的“带路党”。之后清军兵临南明在江北最后的重镇扬州,史可法拒绝多铎的招降,但终因寡不敌众,扬州陷落,史可法自杀殉国,清军在扬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大屠杀,80万人遇难,是为“扬州十日”,而屠城的清军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原江北四镇的明军旧部。

清军攻陷扬州后,继续南下,兵临南京城下,弘光元年(1645)五月十五日南明弘光朝廷重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打开南京城门,向清军投降,清军占领南京,朱由崧出逃芜湖,五月二十二日,南明弘光朝廷的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一同劫持朱由崧,将其献给清军,次年朱由崧在北京被清廷处死,南明弘光朝廷灭亡,清军底定财富重地江南,此后南明的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江南这个财富之区。而清廷也是因为有了江南,才占据了战略主动,清廷之后不用为粮饷发愁了。而江南之失,罪在江北四镇,江北四镇降清可谓南明崩溃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崇祯   山海关   江北   大明   清廷   扬州   江南   南京   满清   朝廷   北京   起点   万明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