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高中进士,因太敢言被万历帝贬官,晚年《牡丹亭》成千古传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更多民族英雄事迹与大家一起分享,勿忘历史吾辈自强,感谢您的支持


世人皆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前辈能人无数,更是为我们留下了一片浩瀚书海。纵观世界历史发展,能与中国包容万象的文化一较高下者,大抵也只能押上整个欧洲文化。

提起戏剧大师,大家第一反应都会想到西方的莎士比亚。但少有会想起中国明代大家汤显祖,他与莎士比亚被称为中西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而说起汤显祖的生平,可用“先甜后苦”四字概括。

少年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汤显祖,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生人,八月十四日出生于江西抚州临川汤家山。汤显祖家是书香世家,先辈四代皆有文名,多是满腹经纶的学者。

图|汤显祖


汤显祖的母亲也不例外,同样饱读诗书。加上家中父辈都是爱好学习的人,且各自兴趣大不相同,因此家中藏书颇为丰厚。汤显祖一共兄弟有六人,只有汤显祖在外名声最盛。

汤显祖生活在这种浓厚的文学氛围中,好学且在学习上颇有天赋,少时便有所显露。汤显祖5岁开始读书,13岁拜师徐良傅学习,14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声扬四海,文名远播。

汤显祖博学多才,虽出身于富贵之家,却并没沾染不良风气。

反而立志以天下为己任,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拥有一副侠义心肠,时人更是以得见汤显祖为一大幸事。查继佐曾评价汤显祖:“喜任侠,好急人。”

少年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用来形容汤显祖的少年时刻,再合适不过了。然而少年得意终究是年少时,或许汤显祖自己也没预料到,入仕之路会如此坎坷。

自科举制度产生,便为所有人提供了一条道路,一朝成功便能直上青云九万里。因此从古至今,科举都成为无数文人骚客,实现理想抱负的最佳选择。

及至明代,科举成为士人入仕的唯一途径,也就造成竞争愈发激烈,同时舞弊事件频发,导致无数士人命运坎坷。

图|汤显祖

弘治十二年已未会试案和万历十年顺天乡试案,名动天下的唐伯虎、王衡,成为科举舞弊案的最大受害者,人生发生巨大变革,让人窥见了明朝官场的黑暗一角,以及争权夺利的政治集团间令人触目惊心的倾轧。

汤显祖虽未落得唐伯虎那般下场,却也深受其害。

隆庆四年,汤显祖中举人后,准备冲击春闱。当时的宰相张居正,看中了汤显祖的名气,想要汤显祖和他的儿子同科考进士,成为他儿子的垫脚石,还承诺会将汤显祖收入门下,不必担心未来仕途。

但汤显祖立志以天下为己任,不愿意掺和朝堂之上的争斗,更不想活在尔虞我诈之中,终无宁日。因此汤显祖拒绝了张居正的招揽,并没有投靠。

此后汤显祖分别在,万历五年和万历八年参加会试,却遭到张居正的针对,名落孙山。直到张居正死后,汤显祖认为将无人会对自己起意,再阻拦自己实现抱负,于万历十一年再度参加科举,一举考中进士。

图|张居正

但是次年辅臣申时行、张四维相继开始执掌国政,汤显祖与他们的儿子是同科进士,因此受到了二人的大力招揽,想要汤显祖成为他们的入幕之宾,还许诺将馆选的位置留给汤显祖。但是汤显祖初心不改,依然拒绝了二人的邀请。

汤显祖早就在前几次会试中,认清了官场险恶现实黑暗。但汤显祖就是不想攀附权贵,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只想做个清醒的人。实际上,他对自己的选择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心里很是清楚。

不过汤显祖也并非如同大家想象那般,坦然接受了后果,反而愈加悲愤这世道不公。这一点从他《别荆州张孝廉》一诗中写道:

“谁道叶公能好龙,真龙下时惊叶公。谁道孙阳能相马,遗风灭没无知者。”也可窥见一二。

可能正是因为汤显祖是个清醒人,过早看清了明代官场的黑暗,也预示着他的仕途不会是一片坦途,甚至他根本在这样的官场生存不下去,只能选择走其他的路。

图|汤显祖

宦海沉浮小半生,成就杰作《牡丹亭》

万历十一年,汤显祖考中进士后,在南京担任太常寺博士。这一年的汤显祖33岁,人生已经过了四分之一才初入朝堂,开始自己的政治生涯。

他却拒绝了高位辅臣们的邀请,甘愿从最底层做起。在当时众人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官才是终极理想的封建社会中,汤显祖和众人背道相驰,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汤显祖的这一次选择,也导致他丧失了加官进爵的好机会。八年时间中,汤显祖从太常寺博士到詹事府主簿,再到礼部祠祭司主事,每一步都只能靠自己,也走的格外艰难。

但汤显祖并没有被磨灭斗志。他依旧秉承着年少的理想,为自己理想的官场努力,为天下不平之事仗义执言,身上依旧有着少年的意气风发。

图|汤显祖

可直到年逾四十的汤显祖,仕途不断受挫。在曲折黑暗的官场上,他对当时科举的腐败乱象、考官的荒诞行径以及政治集团的黑暗,有了无比深刻的认识。

不到十年的政治生涯,汤显祖双眼见过的阴暗不计其数。之前说过,他这个人认真又不愿意苟且,对于自己所处的时代,这种伪诈而诡滥的世风早已经深恶痛绝。

汤显祖曾说“天下忘吾属易,吾属忘天下难也。”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当时世事总难以认真,但汤显祖却是那个难得认真的人。不愿为了现实的利益,改变初衷降身辱志,从而随便做人,马虎做事。

万历十九年,天降异象,彗星入娄。彗星形状酷似扫帚,被古人认为是扫帚星、妖星,是不祥之兆。当时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认为,是上天警示他,德行上有过失。

于是朱翊钧向全国官员连下两道诏书,在前一封诏书中,承认朝堂官场黑暗的风气,罪责皆在自己身上。在下一封诏书中,却又将罪过推到臣子身上,迁怒于臣下,对六科十三道罚俸一年。

图|明万历帝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万历皇帝下的两封诏书,根本不是为了整改朝堂,只不过是为了应付上天,做给众人看看的面子工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害怕上天降下责罚,自己皇帝做不长久。

朝堂上的人心里同明镜一般,都在配合万历皇帝表演。其实汤显祖也看得出来,万历皇帝是个低能庸君,自己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无疑是自取灭亡。

不过,可能是在这八年的为官生涯中,汤显祖看到了整个王朝积弊已久,很多严重的问题急需要解决。所以他想抓住这次难得机会,万一万历帝真的听取意见,那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于是汤显祖写下了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将自己的意见向万历帝表达,希望自己的慷慨直言,能够触动万历皇帝使他觉悟,达到扫除积弊、端正风气的目的。

就文章本身来看,是汤显祖掏心窝子的谏言。直指辅臣申时行,为其儿子在科举考试中作弊,还徇私舞弊打压举报他的朝廷命官,而万历帝却未看清其面目,致使正直的官员不敢再发言,申时行霸道横行。

图|东林党争

汤显祖这篇奏疏言辞激烈,上疏部分对万历皇帝的批评,还只是隐含在言语的判断之中,轻易看不出来。

但在此奏疏的最后一部分,汤显祖却直指皇帝昏庸无能,导致朝堂时局动荡奸人当道,有学识在朝中无根基的文人学士,想要科举出仕却无出头之路。

万历皇帝本就没有容人之雅量,向百官下诏书悔过也并非真心实意。所以结果显而易见,汤显祖失败了。万历皇帝龙颜大怒,对进谏言的汤显祖毒施辣手,打击报复。

汤显祖被贬官到边鄙之地雷州半岛,成为了徐闻县的典史添注。这份官职不入流也没有实权,想要重新回到朝堂,无疑是难于登天。不过一年以后汤显祖遇到大赦,有幸内迁到了浙江遂昌,任知县。

而被贬谪的汤显祖,从萧瑟奇骏的北国风光,逐渐走到了岭南充满异乡情调的山川风貌。一路上的见识使得他叹为观止,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眼界,更是为创作《牡丹亭》积累了现实的素材。

在岭南生活的这段时光,应当是汤显祖为官生涯中,最为快乐的时光了。他将自己的抱负才华,在这片天地之中尽情释放,使得这块贫瘠的土地日渐富裕,一片欣欣向荣。

图|牡丹亭剧照

在遂昌这个地方,他将中年的郁郁不得志,全然忘却。但也许是生活过于欢乐,让汤显祖忘记了这方乐土,并不是他的理想国。汤显祖竟然擅自释放囚犯,让他们回家过年,还允许他们元宵上街观灯。

汤显祖的放肆,被政敌抓住了把柄,在官员考核时中伤汤显祖。直到他听说有人为了赶走自己,竟然派税使来遂昌扰民,这完全违背了他做人的原则。

或许是已经尝试施展自己的抱负才华,去造福了一方百姓,看到了自己建造出来的理想国度。对于汤显祖来说,在仕途一道上已经没有什么遗憾。

万历二十六年,他不等税使来,便主动向吏部提交了辞呈。甚至都没有等待批复,便弃官离开任上,回到了家乡临川。那时的他,还在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新被起用。或者官场被肃清,天下海晏河清。

但是汤显祖的期盼都落空了,在日复一日中他打消了入仕的念头,潜心研习与戏剧和诗词创作。最终创作出“临川四梦”,其中最得意之作《牡丹亭》,受到无数世人追捧,使得他一跃成为戏剧大师。

图|牡丹亭古画

不过从现实层面细究,汤显祖创作出《牡丹亭》,不仅源于他个人文学素养高,更是因为他宦海沉浮半生,尝尽了人间苦楚,才会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验,从而表现在作品之中。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前文提到,汤显祖的人生,可以说是先甜后苦。这句先甜后苦,不单单是指他的仕途,包括汤显祖的个人情感以及生活,也形容的非常恰当。

世人皆是,《牡丹亭》讲述的是官家千金杜丽娘,同出现在自己梦中的书生柳梦梅相爱,结果醒来得知只是南柯一梦,寻到牡丹亭没见到意中人,后忧虑致死。

杜丽娘化为魂魄寻找爱人柳梦梅,人鬼相恋后死而复生,和柳梦梅厮守一生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却又不只讲了爱情故事,还折射了现实生活。

汤显祖一生共有三位妻室,其中感情最深的乃是他的原配夫人——吴玉瑛。吴玉瑛比汤显祖小四岁,两人自幼便相识,称的上是青梅竹马。汤显祖的祖母和母亲,都很喜欢这个小姑娘。

图|汤显祖

而吴玉瑛的父亲,对汤显祖的人品和才华赞不绝口,更是有心撮合两人。两人定亲那年,吴玉瑛才刚十岁。也是同年,汤显祖考中秀才,无数人上门想要结亲,却都被汤显祖拒绝了。

五年之后,汤显祖行及冠礼。不久后,便和吴玉瑛成了婚。两人婚后感情和睦,吴玉瑛先后诞下两个女儿,却都不幸早殇。幸而后来又生下两个儿子,冲淡了部分的哀伤。

万历十三年,吴玉瑛患咳疾,后不治而亡,年仅32岁。吴玉瑛陪伴汤显祖走过了懵懂无知的幼年、意气风发的少年、抑郁不得志的中年,陪同他历尽几年苦难,死在了汤显祖最爱她的时刻。

汤显祖和发妻的感情,也注定了《牡丹亭》是以“至情”为感情基调,同时也为作品中杜丽娘和柳梦梅是阴阳相隔的一对爱人,提供了现实的素材。

汤显祖受到祖父和祖母的直接影响,对于道教有着天然的亲近。而祖父选择在仕途失意后隐居山林,也在汤显祖的心中埋下了隐居避世的种子。

图|汤显祖之墓

汤显祖两次会试失利、一朝被贬的仕途体验,掺杂着师友被害、知己离世、痛失爱子、父母离去以及发妻亡故的种种不幸,这些堆叠起来的痛苦令汤显祖五味杂陈,只觉人生艰难、身心疲惫。

反而令他开始潜心道家讲究的“自然”,以此来重塑自己千疮百孔的精神世界,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和某种意义上的解脱。因此我们能看见,汤显祖的至情至性在《牡丹亭》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结语

汤显祖受到的儒家思想,使他过于关注现实社会的品性,要求自己在杂乱的世界始终如一,反而在明代这样的社会,颇有种生不逢时的感觉。一味坚持追求自我,保持这一种痛苦的清醒。

而现实社会带给汤显祖的打击,虽然不至于让他一蹶不振,却使得他深陷痛苦之中。前头反差过大的人生,也让汤显祖在晚年时期,尝尽了愁苦。

此时寄情创作于《牡丹亭》,自然也将这种愁苦带入其中。但是汤显祖接触的道家思想,却使他得以解脱。宦海沉浮体验的人间冷暖,人生风雨中的前行,感情和心灵的淬炼,都是《牡丹亭》成为不朽之作不可缺少的因素。

汤显祖能够成为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大家,未尝不是这些经历造就的,真可谓时势造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遂昌   万历   莎士比亚   会试   诏书   牡丹亭   科举   仕途   进士   官场   晚年   皇帝   高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