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里,丁香树下,诗人学者共论齐白石的诗与艺

四月,法源寺丁香盛放。

据传京城原有四大花事:法源寺的丁香、崇效寺的牡丹、极乐寺的海棠、天宁寺的芍药。如今,唯有法源寺丁香年年如约而至,在闹中取静的千年古刹开出烂漫春意。

法源寺齐白石寓居处

一百年前,20 世纪中国最富盛名和影响力的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曾寓居法源寺的如意寮、羯磨寮。在此,齐白石结识了一批民国耆老名宿,开始“衰年变法”,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红花墨叶”的风格,在书法、篆刻方面也自创一格。

北京画院藏有一幅齐白石在法源寺创作的《真有天然之趣》的小画,绘就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鸟,齐白石在小鸟身上信手写下 :“真有天然之趣”。“真”是他对艺术的一份真切,“天然”体现了艺术家与自然万物的结合与融汇,“趣”深含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艺术格调。“真有天然之趣”——呈现了齐白石对艺术、对生活、对自然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

法源寺丁香

4月9日,法源寺丁香诗会:“真有天然之趣——作为诗人的齐白石”在京举办。在紫白两种丁香的婆娑花影中,在鸟鸣与香雾的缭绕之下,诗人、学者共同诵读齐白石诗歌,探讨齐白石艺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魅力。

悯忠阁前,吟诵齐白石的诗篇

法源寺“丁香诗会”由来已久,明清时期盛极一时。著名学者顾炎武、纪晓岚、林则徐和书法家何绍基等,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和咏颂丁香的诗篇。龚自珍还在法源寺为丁香写下“词流百辈花间尽,此是宣南掌故花”的佳句。

嘉宾观赏悯忠阁前的丁香

民国时期,文人王闿运于1914 年重开丁香诗会,邀请在京名流百余人,可谓群贤必至。印度大文豪泰戈尔也曾在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陪同下游览法源寺,赏丁香,瞻古刹,留下了“岁寒三友”的珍贵照片,以及一段文坛佳话。齐白石曾于1919 年参与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发起的丁香诗会。他在法源寺不仅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还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智勇法师介绍法源寺丁香诗会历史

在法源寺悯忠阁前,智勇法师介绍道,法源寺是北京城内历史最为悠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千年古刹,初名“悯忠寺”,乃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为征辽阵亡将士所建。明代经历四次重修,改名为崇福寺,自清雍正十一年,更名为法源寺。当时寺内种植牡丹百余种,尤以前庭后院的丁香极为繁荣,乃至号称“香雪海”,因此法源寺又名“香刹”。

从唐太宗悯怀将士建立“悯忠寺”到“靖康之难”宋钦宗、徽宗皇帝被金人所俘囚禁在法源寺,从明末忠臣袁崇焕的头颅被秘密偷运至法源寺,到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法源寺的名字一直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沉浮联系在一起。台湾作家李敖写的小说《法源寺》更使得法源寺扬名海内外。

诗人西川朗诵

诗人西川朗诵了齐白石的《自嘲》和《杂感》(两首)。在《自嘲》一诗中,齐白石以农人自拟,生动地描写出自己焚膏继晷辛勤作画的生活情状:“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具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从《杂感》(两首)中,则看出齐白石初来京师,卖书鬻画维持生计的不易。“大叶粗枝亦写生,老年一笔费经营。人谁替我担竿卖,高卧京师听雨声。”“禅榻谈经佛火昏,客中无物不消魂。法源寺里钟声断,落叶如山昼掩门。”

北京画院宣教部主任罗元欣朗诵

北京画院宣教部主任罗元欣朗诵了齐白石的一首带有生活气息的《题牧牛图》:“祖母闻铃心始欢,也曾捻角牧牛还。儿孙照样耕春雨,老对犁锄汗满颜。”她介绍道:“北京画院有这样一幅齐白石画的《牧牛图》,只画了一个牛屁股,所有的小朋友到北京画院看到这幅画之后,他都会觉得特别有趣,齐白石为什么只画牛屁股呢?后来我们想一想,齐白石小的时候,就是这样跟在牛的后面牧牛,然后一天一天长大的。他画这样一幅画,实际上是把我们带入到童年的视角里面,这是一幅非常有趣的作品。”

《北京文学》执行主编、著名诗人师力斌朗诵

《北京文学》执行主编、著名诗人师力斌朗诵了齐白石的《题画》:“绝后空前释阿长,一生得力隐清湘。胸中山水甲天下,删去临摹字一双。”师力斌说,这首诗写的是造化自然。他还朗诵了齐白石的《题桃源鱼隐图》:“平生未到桃源地,意想清溪流水长。窃恐居人破心胆,挥毫不画打鱼郎。”师力斌认为,齐白石的《题桃源鱼隐图》有解构主义的意味。他还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新诗《法源寺丁香》。

诗人安琪朗诵

诗人安琪朗诵了齐白石的两首咏物诗。第一首《题松树》:“松针已尽虫犹瘦,松子余年绿丝苔。安得老天怜此树,雨风雷电一起来。”安琪说:“这首诗我对‘雨风雷电’四个字印象特别深,我们一般可能不是用这种顺序,他用雨风雷电,这就是诗人的一种创造性的组词方式。”第二首《不倒翁》:“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随后,她为大家朗诵了自己的诗歌《生命全集》。

北京画院理论部副研究员张楠朗诵

在北京画院美术馆藏有一幅齐白石的《柴耙》,《柴耙》顶天立地,由焦墨画成。北京画院理论部副研究员张楠特别喜欢这幅画的题画诗:“似爪不似龙与鹰,搜枯爬烂七钱轻。入山不取丝毫碧,遇草如梳鬓发青。遍地松针衡岳路,半林枫叶麓山亭。儿童相聚常嬉戏,并欲争骑竹马行。”这首诗虽然写的是再寻常不过的柴耙,白石老人却从中提炼出天然的情趣和巧妙的哲思。

簇拥在悯忠阁前的游客

簇拥在悯忠阁前的游客

众多游客簇拥在悯忠阁前,在丛丛丁香树下聆听诗人学者们的朗诵,在阵阵掌声中,四月的诗心也悄然苏醒。

藏经阁外,共话诗与画的交融

从悯忠阁移步更为雅静的藏经阁,几位嘉宾在欣赏一番齐白石画作之后,围绕齐白石诗与画的魅力展开跨界对谈。

嘉宾欣赏齐白石画作

嘉宾欣赏齐白石画作

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宗性法师

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宗性法师谈到,艺术家无论写诗还是作画,多少都会“真有天然之趣”。“从文学、从诗篇的角度讲,可能它少不了情感和灵性,这些情感和灵性就是最自然的流露。所以我想白石老人在法源寺这段经历里,在他的诗篇和画作里,都充盈着这样一种气质。当下的时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容易给我们的精神上造成压力。今天重温白石老人当年的艺术修为,落实到每个人的当下,我觉得我们应该在生活里回归到这种‘真有天然之趣’,回归到我们自然的情感,回归到我们的灵性生活,这样才能够拥有真正健康自在的人生。”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感慨说,刚才一进法源寺,扑鼻的丁香味道,感觉上十分雅致。“这种雅致让我想起我们做研究的时候常说的一个概念,就是要到历史的现场中去。今天在法源寺这个历史现场,感触特别深。”

每一次在陌生的地方介绍齐白石,吴洪亮都会谈《真有天然之趣》这张画。他说:“再过些年,可能除了《蛙声十里出山泉》,应该就是《真有天然之趣》最有名了。2005年北京画院成立美术馆的第一个文创,那个本子当年是我做的,我想来想去找不到题目,就把它命名为《真有天然之趣》。它代表了齐白石艺术中很核心的部分,真有天然趣味。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大家去讨论中国文化、中国艺术时,都要从真开始,从天然开始,从趣开始。齐白石画这个当然很有趣,而有趣的后面是趣味,是品格,这些都是跟我们今天讨论中国文化独有的价值是有关系的。”

吴洪亮认为,法源寺丁香诗会虽然是个小范围的相聚,但讨论的问题和思考的事本身,能够激发出大家的慧心灵性,这一点特别重要。

诗人西川

西川则谈到在藏经阁外看齐白石的册页所感受到的惊喜与讶异,他坦言自己对齐白石有了全新的认识。“当他画小草虫的时候,他的那种专注,他的那种守规矩,画得非常的细,可以看出齐白石身上有一部分东西是非常的谨慎,那个小草虫画得是很谨慎的,就是往里面收的那样一种东西。但是当他画山水,包括那些构图、裁边,他又表现出一种那么大的自由度。有时候我们如何定义大艺术家、小艺术家,或者大诗人、小诗人也一样,就是看这个人的开合度。一般来讲一个小诗人或者是一个小的艺术家,他的开合度会相对的小一些,他会把活儿做得非常精致。而大艺术家或者大诗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已经变成怎么玩怎么是了。比如齐白石到了那个份儿上,进入到小鸟的‘真有天然之趣’,是这么一种浑然天成的状态了。”

西川说,这次活动原意想探究一个作为诗人的齐白石,但发现齐白石实际上无法穷尽,常看常新。

师力斌谈到,我们若要了解一个大家,一定要切近的踏踏实实的读作品,读他的诗歌,读他的绘画,这是他的一个特别深的感触。“比如说对于齐白石,原来我以为就是画南瓜、画虾、画寿桃,跟赵本山的小品和余秀华的诗歌一样,属于大众文化。但法源寺这个活动,再一次提醒我一定要读作品。他的每一幅画,他的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齐白石,这是我以前完全没有想象到的。所以我觉得今天可能我们才刚刚开始进入或者是认识我们以前所自认为熟悉的那样一个齐白石,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诗人安琪

对安琪而言,法源寺之行让她同时受了历史的教育和美学的教育。走到法源寺这样有深厚历史遗存的地方,是对自身的一种激活。安琪说,法源寺的历史更多跟悲壮相关,今天她才得知原来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那张很经典的照片是在法源寺拍的,也得知齐白石跟法源寺有深厚的渊源,原来法源寺在历史的悲壮之外还有浪漫的一面,具有美学的价值的一面。

“不管是从湖南‘北漂’到北京,还是他的创作,其实都体现了齐白石自由的心性,即‘无法无天’。但是他的‘无法无天’,不是说体现在绘画上是狂泼乱抹的,他又很有章法,他的画在我们面前非常具有一种美的规划。”安琪说。“真正的高手就像齐白石先生这样的,人是很自由的,但是他的画却表现出很大的格局,而你又看出他有一种规训,这种结合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北京画院的理论研究部主任吕晓

齐白石曾自言“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北京画院的理论研究部主任吕晓说,齐白石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师,原因之一就在于他是一个诗人,或者他至少是一直力争要成为一个诗人。他在诗歌上下了很多的功夫,诗歌是他能够与文人进行对话的工具。

吕晓介绍,齐白石最初动意出版诗集也许就是在法源寺。1916年他把中年的诗抄下来,1917年请樊樊山作了序,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付梓。一直到1928年,齐白石不仅出版了他的诗集,也出版了他的画集。同时他也在筹划出版第二本诗集,就是1933年3月1日出版的《白石诗草二集》。

“齐白石的诗很直白,从中你能够体会到他的情感。比如说他今天是开心了,或者他很伤心,或者是在思乡,甚至于他很多的印章,也是用的一句诗词。他的诗画统一,特别他的题画诗是非常有意思的。他能够把他的人生理念,他的想法、情感都倾注其中。北京画院收藏有很多齐白石的诗稿,那些诗稿上留下了他反复去修改琢磨的痕迹。”吕晓说。

与会嘉宾合影

活动最后,吴洪亮总结道,北京画院因为有齐白石,变得更有个性、更有厚度,而且也更有趣了。“其实一个机构如何能有生命力?我觉得要依托我们对前人的研究,而且我们前面的这些前辈给了北京画院特别神奇的力量。”

法源寺丁香

据悉,2024 年是齐白石诞辰 160 周年,北京画院以此为契机,将开展包括展览、论坛、文旅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形成全球性艺术事件。让齐白石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在 21世纪的全球语境下,焕发出新的风采,传递出强有力的声音。法源寺丁香诗会:“真有天然之趣——作为诗人的齐白石”乃是此次系列活动的首发之声。

南都记者 黄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齐白石   丁香   诗人   桃源   画院   画作   诗篇   灵性   北京   法师   嘉宾   艺术家   诗歌   学者   艺术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