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七贤”的集团-蚕岭七贤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么背景?

参与蚕岭七贤聚会的成员中,除中人身份的洪裕孙外,大部分出身宗室或者与王室有关联的名门世族。七人中秀川正李贞恩、茂豊正李摁二人从官名可知为宗亲,南孝温和禹善言、赵自知、韓景琦全部为名门世族出身。

特别是韓景琦是癸酉靖难一等功臣上党府院君韩明浍的嫡孙。之后加入的明阳正李贤孙也为宗亲,柳房是燕山君时期鼓动士祸的大臣柳子光之子。有很多史料记载表明,柳房对其父柳子光的行为有相当大的不满。

这些宗室或者名门世族因既得权被完全认可,不需要应试科举也可以成为官僚,但只不过是名誉官职。蚕岭七贤是怀着对世祖篡夺王位的反省意识,在“时世不当仕”的境况下拒绝成为仕宦人物。

“蚕岭七贤”概况

燕山君时期,他们真正的意图为人所怀疑,最终难免招来杀身之祸。蚕岭七贤代表人物南孝温和洪裕孙各自撰写《秋江集》、《篠丛遗稿》传下来,通过他们的著作,可以得知当时时代状况和他们的相互关系。

蚕岭七贤是指南孝温、洪裕孙、李贞恩、李摁、禹善言、赵自知、韓景琦等七人。蚕岭七贤名称来自世宗的孙子,也就是成宗的堂叔。与蚕岭七贤成员交游的宗亲富林君李缇的诗集《四雨亭集》也提到七贤名称,其中《寄正中百源》一诗中写道:“自号蚕岭七贤”。

正中是秀川正李贞恩的字,百源是茂豊正李摁的字,蚕岭是他们主要聚会场所之一。从“古有竹林七,今有蚕岭贤”的诗句中可知蚕岭七贤聚会是效仿魏晋竹林七贤的聚会。李缇也亲自参加蚕岭七贤聚会,给在座的人展示自己的诗,还多次赠诗给李贞恩和李摁,这些记载可以在《四雨亭集》中看到。

从“古有竹林七,今有蚕岭贤”的诗句中可知蚕岭七贤聚会是效仿魏晋竹林七贤的聚会。李缇也亲自参加蚕岭七贤聚会,给在座的人展示自己的诗,还多次赠诗给李贞恩和李摁,这些记载可以在《四雨亭集》中看到。

他们追崇魏晋竹林七贤的聚会,标榜魏晋竹林七贤,放浪无忌、群饮诽谤、臧否人物、傲世非俗,故起名为“竹林七贤”。蚕岭七贤大部分人都是来自与王室有关联的家族,或者是权力在握的贵族子弟。他们在成宗时期,对世祖的谋权篡位,持有特殊的责任意识,放弃走进官场,形成悠游自在的文人集团。

蚕岭七贤文学是不属于当时主流文学思潮的非主流文学。他们以癸酉靖难和篡夺王位为契机,显现出对现实政治体制的抵抗,以及不受佛、道理念束缚,追求独特的文学世界,开拓文学的新纪元,在他们具有独创性的文学著作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热情。

在后人所写的韩国文学史中,把金时习、蚕岭七贤等前期文人,在分化过程被主流排斥,或者因为他们对现实的幻灭,而脱离主流领域的文学思潮,界定为“方外人文学”。

方外人文学这一名词为现代韩国文学史所提及,使用时间不到几十年。前期方外人代表中有金时习,蚕岭七贤成员在韩国文学史中也被视为方外人。他们是被主流势力所排斥,或者因现实的幻灭,脱离主流领域的文学思潮。

他们对现实政治体制表现出抵抗态度,不拘于佛教和道教思想,在具有独创性的文艺创作方面,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蚕岭七贤通过文学,表现现实中受到的挫折和失望。

他们递交当时视为禁忌的昭陵复位上疏,对道家持有开放的态度,隐居在自然山林之中,举行竹林七贤的聚会。南孝温还不顾周围人的挽留,留下“吾岂惜死,终没大贤之名”的《六臣传》,把死六臣的忠节事迹留传于后世。

蚕岭七贤成员在性理学封建秩序中,是以追求自由生活为目标的风流人物,也是放浪不羁之人。蚕岭七贤文学在官人文学和处士文学为代表的当时文学思潮中,成为众所瞩目的方外人文学,并受到认可。

成立背景

创建于1392年并存续五百多年的高丽王朝的国家理念,就在于儒学的王道政事。明天理、正人心为国王的治国之道,以名分和义理拥戴国王和国家为百姓的义务。不侍奉两个王朝,对国王尽义理为本分的性理学的世界观,成为在整个时期被强调的社会基本伦理。

在这样的时代,不守本分和义理谋权篡位,必然会招来反对和抵抗。“蚕岭七贤”是指前期的宗室或者与王室有关的名门世族的子弟李贞恩、李摁、禹善言、赵自知、韓景琦等七人组成的文人集团。他们基于对性理学之忠贞,并对首阳大君篡夺王位,怀着反省意识,在“时世不当仕”的境况下拒绝出仕。

第六代王端宗出生于世宗二十三年,在同王三十年被册封为王世孙,文宗即位后成为王世子。文宗在位两年三个月就逝世,端宗时十二岁在1452年登基。宫中序列最高的后妃垂帘听政,乃是年龄小的国王登基时的惯例,但是端宗即位时,宫中既没有大王大妃,母后权氏为世子嫔时,生端宗两天后即死亡。

于是端宗即位后所有的政事权利,都掌握在奉文宗遗命的顾命大臣手中,即领议政皇甫仁、左议政南智、右议政金宗瑞等人受命辅佐端宗。受世宗和文宗委托,保护端宗的集贤殿学士成三问、朴彭年、申叔舟等人为辅佐大臣。

但是王权削弱后呈君弱臣强的状态,宗亲势力的不满日渐高涨。宗亲中代表性人物就是世宗的次子首阳大君和三儿子安平大君、六儿子锦城大君。特别是首阳大君和安平大君相互间势力竞争激烈。

在这样的情况下,端宗一年十月十日晚,首阳大君喊到:“今奸臣金宗瑞等弄权专权,不恤军民,怨咨滔天。不有君上,日以长奸,密附于瑢,将图不轨。党援既盛,祸机正迫,此乃忠臣烈士奋义效死之日也。吾欲剪除之,以安宗社,何如?”

此后到右议政金宗瑞之家,当场击杀金宗瑞及其子金承挂,并发动这个事件称为“癸酉靖难”。首阳大君给金宗瑞、皇甫仁等人安上推戴安平大君为王的罪名,并杀害宰相们,由此掌握政权后,流放安平大君父子,最终赐死其父子俩。

经历癸酉靖难,首阳大君、郑麟趾、韩明浍等三十七人成为靖难功臣。两年后,即端宗三年,首阳大君最终从端宗手中抢夺得王位并登基。这就是第七代王世祖。此后,将端宗从上王降级为鲁山君,母后文宗妃显德王后权氏死后被废位,其坟墓昭陵也从宗庙和陵庙被撤走。

世祖登基无视嫡长子继承的原则,于是世祖在位初期发生了包括朴彭年、成三问、李塏、河纬地、柳诚源、兪應孚的死六臣?和锦城大君组织的端宗复位运动,李施爱之乱在咸镜道地区爆发,政局简直是动荡不安。

南孝温的追復昭陵上疏世祖时期的政事格局,到成宗时期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第八代王睿宗即位十三个月逝世后,成宗在十三岁与端宗相仿的年龄即位。于是成宗初期贞熹王后实施垂帘听政,这时期政事主导权自然地掌握在包括贞熹王后和韩明浍、申叔舟等癸酉靖难功臣手中。

从成宗立场上看,无论自己的年龄还是政事环境,都无法正常掌控王权。但是这样的状况随着成宗八年撤帘,成宗开始亲政,迎来新的转机。成宗亲政后,努力削弱大臣势力,试图实施政事改革。

其变化的核心就是培养言论机构台谏,来恢复被癸酉靖难所伤害的性理学伦理观,同时牵制世祖时期的大臣。成宗八年十一月,宗亲李深源说道:“在左右,虽十年之变,犹夫其人也,故好善者殿下,而沮之者左右也。”批判世祖以来大臣们长期执权。次年四月,李深源又公然呈交了“不用世祖勋臣者”的上疏。

一周后,儒生南孝温呈交了关于追復文宗妃显德王后的墓地“昭陵”的上疏,引起更大的争议。让昭陵复位的主张,意味着南孝温否定世祖政权的正当性,但他与李深源的主张一起招来巨大的政事波澜。南孝温递交追復昭陵上疏后,帮助世祖事件的大臣们谴责他为狂生,并强烈要求实行审问。

但成宗的反应非常意外成宗考虑到事件的严重性,并以许多大臣要求治罪来看,完全可以处罚南孝温,但以求言为借口来予以赦免,这里应该有十多年来为身居要职大臣所牵制的缘由。开始亲政的成宗,庇护积极推进性理学理念的台谏和新进士类的氛围之形成,这是诞生蚕岭七贤等集团的决定性背景。

第十代王燕山君不仅在时代,甚至在整个韩国历史中,都被评价为暴君式的代表人物。虽说国王和大臣之间关系向来紧张,但像燕山君这样在十二年较短的统治期间发生两次士祸,杀害如此多的人,乃前所未有。燕山君时期政事势力的对立状态早早就显现出来。

对自由而强有力的王权有着强烈欲望的燕山君,在即位后就开始控制台谏的言论。不仅在政事上,在个人方面,他对父亲成宗相当反感,认为台谏的越权行为是因为成宗没能控制好台谏。于是燕山君站在大臣一边,最终在燕山君四年触发戊午士祸。

戊午士祸始于台谏,金額孙把对世祖批判的见解写在史草的事情,被大臣柳子光和李克墩告到燕山君那里。但是士祸的重要转折点是柳子光发现金驵孙的师傅金宗直的《吊义帝文》,此文牵连到对世祖的不忠,使处罚对象扩大到包括金宗直门徒的新进士类。

《吊义帝文》是吊丧被项羽杀害的楚怀王心,名为写义帝的文章,实则将义帝隐指被世祖杀害的端宗。柳子光等告发此文时把处罚对象渐渐地扩大。扩大处罚对象,可以说是肃清事件的一般流程。

但是被祸及对象从直接关联史草事件的金宗直等人,扩大到并没有直接关联的外围人物,只能说其事件的最终目标一开始就另有所向,或其目标一直在变。于是国王和大臣势力打算不仅除掉台谏,还想把新进士类消灭于萌芽状态。

在这过程中,发生“七贤之狱事件”,让蚕岭七贤第一次被提及。柳子光亲自上启称道,行为诡异并诽谤政事的代表为南孝温、洪裕孙等人组织的蚕岭七贤,还让义禁府逮捕他们。

然后,一周后关于蚕岭七贤有以下的供词被上交但是柳子光审查这个供词内容后,发现其子柳房参与蚕岭七贤聚会的事实,于是三天后重新上启奏请释放除了中人身份洪裕孙外所有人。七贤之狱事件发生于戊午士祸的尾声。

这是柳子光以清除金宗直残党为借口,针对洪裕孙所引发的事件,当时南孝温已经死亡六年。戊午士祸后,与历史上很多暴君一样,燕山君逐渐地恣意行使自己的王权。所以戊午士祸之后,政事势力的权力之争变为大臣和台谏联合对立国王的形态:台诛不计事体而言之,大臣亦从而言之,决不可听也大臣认同台谏言论的现象对燕山君来说是相当大的负担。

于是燕山君决心无论对大臣还是台谏都需要无差别、直接的肃清。这是燕山君为实现专制王权的意愿,及毫无自制和政事考量的非理性肃清,这使他的统治沦为专权,而决定性事件乃是发生了极其残忍的甲子士祸甲子士祸后官僚势力完全没落。儒家王道政事停滞不前,学界萎靡不振。

甲子士祸当时牺牲的人中,包含怂恿戊午士祸的尹弼商和韩致亨等人,积极参与世祖王位篡夺的靖难功臣韩明浍和郑昌孙也包括在内,让人感到政事的无常。既是蚕岭七贤的成员,也是宗亲的李摁,也被以勾结朝廷官僚的罪名处以死刑。处死李摁的燕山君还要求追罪復昭陵的南孝温,并要把他的后代也铲除掉。

于是戊午士祸时已去世而没受到侮辱的南孝温,最终被开棺斩尸,其独子南忠世也难免遭受刑罚。甲子士祸后,直到中宗反正后废位的二年间,燕山君最终实现其行使专制王权的夙愿,但是他的专制统治只能使他成为暴君的历史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文宗   王权   燕山   竹林   大君   宗亲   政事   韩国   大臣   聚会   背景   集团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