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设市,市政府直抵前线,中国这次要让印度看到的,不只是决心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边境一直是我国守护疆土的重要部分,而我国与印度的边境问题一直是双方僵持不下的焦点。对于边境领土的问题,两国之间不止一次发生冲突,而每次冲突势必会发生人员的伤亡。

此后,进行了双方多轮高层人员的会晤谈判,才缓和了紧张的局势。中国与印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边境问题,首先要从“麦克马洪线”说起。

“麦克马洪线”

1950年年初,印度人从西山入口向达旺挺进,到一九五四年,印人对麦线以南原来属于西藏的门隅-洛隅-下察隅彻底占领。为了这个目的,印度政府在东北部设立了一个特别的边境线,即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麦线)”是英国殖民者同印度政府在中印边境上单方面划定的一条不合法的分界线,受到了国民党政府、西藏地区以及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直到今天,不管是原中华民国(现在的台湾)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把中国与印度的传统分界线定在喜马拉雅山和阿萨姆大草原的交界处但印度却固执地坚持“麦克马洪线”,甚至在一些地区还跨越了“麦克马洪线”,导致了1962年中印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目前,中印边境东段的实际控制线与这条线的方向较为接近,但又不完全一致。

对于这段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三次较为重大的斗争阶段,这三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耗损了双方国家的财力和物力和人力。但是对于印度这样强行夺取的做法,是世界非法侵占国土的严重行为。如果不进行解决,将会带来恶劣的影响

而美国单方面地将“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两国的边境分界线,将我国的藏南地区划分给了印度这一行为引起了我国强烈的不满。

美方这样一个进行多方挑拨,坐收渔翁之利的国家,其恶劣行径严重触犯了众多国家的底线。他的用意无非就是想要从中作梗,破坏两国之间的关系,拉拢印度一起抗衡中国,再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

我国对于这样的行为绝不会再坐以待毙,韬光养晦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是我国全面反击的时候。

藏南设市背后的用意

近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将西藏的米林、错那两县正式撤县设市的公告,分别由林芝市、山南市代管。

这样的设置有什么用意呢?

首先这两个地方离当时的作战区域很近,这就相当于来到前线进行对抗。其次为了更好的对西藏地区进行资源支持,基础建设,对于基础设备要积极推进,只有在西藏地区建设完善,巩固地区发展,才能在此避免重大冲突的发生,确保边境的安全。

近年来,我国对于西藏地区的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在人民卫生服务方面,进行了基层巡回诊疗。我们知道,偏远地区的条件比较艰苦,人民对于生活所需的建设和物品都还难以达到发达地区,医疗、教育等资源都是稀缺的。

而通过建设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够让在那边的人民享受到基本医疗的项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一定的保障。

不仅在卫生服务方面进行建设,国家还持续推进了电网的建设,通过对电网建设推动各种产业:电力设备、建材水泥、农民增收等多项经济发展,全面提高当地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基础。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我们国家建设富强的目标,在这一方面更要对偏远地区进行大力的发展,达到富扶贫,实现共同富裕。

此外,还进行了交通公路的建设,交通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交通便利才能让各种物资进行有力的运输,各地的经济通过物资运输交易快速发展起来。

同时,交通公路的建设也能让货物资源更快地送达,保证边境地区的物资以及坚守战士的衣食住行等保障。

而这次的举措,我们要让印度看到的,不仅是决心,更是我国强大的实力,以及坚决守护我国每一寸疆土的底线。你闯,我们就建;你闹,我们就练。我国一直在进行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这样的事情,并且在执行力上毫不犹豫。

为我国偏远地区的人民们打造一个更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把经济、产业发展起来了,外人就不敢随意侵犯我国领土和人民的安全。

结语

中国的领土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在祖国的边境地区,一直有战士在那里守护着,我们之所以能够在春天看花、在夏天听雨、在秋天收获、在冬天居窝,都是他们一日复一日用生命站岗守护换来的。我们应当心存感激,为他们祈福,为他们自豪。


最后,大家对于藏南设市这一举措有什么看法,欢迎在我们的评论区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印度   中国   麦克   分界线   西藏   偏远   边境   市政府   前线   决心   我国   地区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