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魏国越过太行山迁都大梁,是祸还是福?

三家分晋之前,占据山西高原上的晋人,始终是秦国东进的最大阻碍,这种情况并未随着晋国解体而得到太大改观。韩赵魏升格诸侯之后,非但没有从整体上削弱三晋的实力,反而在短时间内演化为三个强势的军事集团,其中赵国继承晋国的北部领土并得到太行山以东的邯郸地区,韩国得到上党高地及其以南地区,魏国分得河东、河西和太行山以东的邺一带。起初,三家国土犬牙交错,尽管后来相互交换部分城池,但魏国依旧被韩国一分为二。

从地图上分析,假设魏人将东西两片国土中的任何一部分与韩国进行置换,魏国的国土都可以连成一片,但魏国人不愿意这样做。魏国的西半部分是晋国的龙兴之地,这里包含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和河西之地,自晋人分封至此便开始经营,历春秋近三百年的耕耘,是魏国当之无愧的大本营。至于其东半部分则在河南河北的结合部,土地肥沃且人口稠密,于当时而言是名副其实的膏腴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韩国贫瘠的上党高地,魏国不论拿出哪一部分来交换都觉得吃亏,如果魏国不能做到东西并向发展,就只能通过二选其一来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以魏国有限的国力是无法做到东西并重的,在西部收到秦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后,魏国采取守势,东边在西门豹治邺后前景可观,使得魏国的基本国策在连续三代君主身上出现摇摆不定。

图-魏国夺取河西

在第一代国君魏文侯时期,魏国的主要战略方向是一如既往地向西扩张,此时魏国的国都还在安邑,也就是今山西省运城。魏文侯任用李悝进行变法,魏国的国力对秦国形成碾压之势,在魏武卒的疯狂打击之下,老秦人接连丧城失地,大将吴起更是几度打得秦国濒临亡国。但在赳赳老秦的拼死反击之下,随着吴起因受猜忌逃往楚国,逐渐魏国从战争中夺取的利益也越加微薄。

始终无法在拉锯中完成对秦国的绝杀,连年的高额投入,使得魏国高层逐渐怀疑与秦战争的性价比,进入魏武侯时代,魏国的国策开始发生微妙的改变。眼见老对手秦国已无力翻身,魏武侯将目光从西部转向中原,秦国因而从战略上得到喘息之机。中原地区土地肥沃、城郭富庶,魏国以东部国土为支点不断向周边扩张,尽管遭到以齐国为首的东方诸侯的联合反制,但凭借着强大的国力,魏军总体上胜多负少。

图-赵魏韩迁都

这一时期堪称魏国的黄金时代,但辉煌的表象之下却潜藏着因战略重心东移而酝酿的祸患。魏惠王九年,魏国干脆放弃故都安邑并迁都大梁,尽管大梁之繁荣让这些山西汉子瞠目结舌,但这也导致魏国失去山西高原的地理屏障,转而将自身置于中原四战之地。

图-魏国攻克邯郸

公元前354年,魏赵之间爆发战争,赵国不敌魏军而导致邯郸被围,收到求援的齐国采用孙膑“围魏救赵”之策直取大梁,魏军紧急回援并在桂陵遭到大败。十三年后,魏齐再次爆发马陵之战,齐军复制桂陵之战的战术,魏将庞涓战死,魏国再度受到重创。

而在中原接连失利的同时,恢复元气的秦国又于公元前352年攻破安邑,魏国逐渐进入两面夹击的境地。倘使魏国不曾迁都大梁,以安邑的山河之险,断然不会被齐国直捣都城,艰难求生的秦国也不大可能会迅速回血。然而历史总是在一次次的抉择中走向定形,两线出击的魏国在强盛时固然可以威服四方,可一旦显露出衰退之态,必然遭到群雄分而食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27

标签:魏国   太行山   大梁   晋国   秦国   河西   邯郸   中原   齐国   韩国   战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