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番外篇(56)不懂“规矩”处处碰壁的东汉名将皇甫规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皇甫规(104年-174年),字威明,东汉名将、学者,曾有文集传世,还曾经当过“教师”,开设学馆十四年,以《诗》《易》教授门徒300多人。

除了有才,皇甫规出身也好,祖父是度辽将军皇甫棱,父亲是扶风都尉皇甫旗。

或许是家学渊源,皇甫规熟习兵法。早年历任郡功曹(主管考察记录官员业绩)、上计掾(主管年终考核制度)、郎中(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等职,曾调任(今山东)泰山太守,平定叛军首领叔孙无忌的残余。后历任中郎将(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度辽将军等职,官至护羌校尉……公元174年,皇甫规去世,享年七十一,获赠大司农(管理国家财政)。

从其“干部履历”看,皇甫规可谓成功人士。但究其实,他一生活得很辛苦,曾经被捕入狱,甚至多次差点丧命。需要说明的是,他坐牢不是因为违反了相关规定,而是不懂“规矩”,以至于四处碰壁。

未曾出山 先料战事

前文说过,皇甫规很有才华且熟习兵法,但是直到37岁时才崭露头角。

话说公元141年,东汉西部边陲外族发动叛乱,不仅频频侵扰三辅地区,而且包围安定,谋犯长安。征西将军马贤率十万大军征剿,结果久攻不下。

当年正月二十一日,马贤率领五六千骑兵攻打叛军且冻部落,两军在射姑山会战,结果马贤中了埋伏,连同两个儿子全都战死。

而对这场战争的结局,身为布衣的皇甫规早已有所警觉,并上书当地官员,指出马贤战术错误,可惜没人重视,导致汉军惨败。

经此一役,郡将发现皇甫规颇知兵法,于是提拔为功曹,命他带领800名士兵与叛军交战。皇甫规旗开得胜,斩敌数人,叛军随即退却。由此,皇甫规被举为上计掾。

再后来,多地叛军勾连集合,在陇西地区攻击烧掠,朝廷很是头疼。皇甫规于是上疏朝廷,请求报效国家。皇甫规在疏中指出,马贤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百亿级的巨额军费出于老百姓,但落入了奸吏腰包。百姓之所以当盗贼,外族之所以反叛,是因为一些将领不但不安抚他们,反倒为了自身利益故意侵扰他们……希望朝廷给我兵力,我可以不用方寸之印发布文书,不必一尺之帛作为赏赐,高可以涤除忧患,下可以纳降……

无名小辈,竟说这样的大话,汉顺帝没有理他。

梁冀专权 避祸乡下

汉顺帝死后,桓帝称帝,梁太后临朝,她的哥哥大将军梁冀专权。

公元146年,朝廷诏令举荐人才,皇甫规又“入了戏”,在对策中直言不讳地批评朝政,并指出“今大将军梁冀、河南尹不疑,处周、召之任,为社稷之镇,加与王室世为姻族,今日立号虽尊可也,实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省去游娱不急之务,割减庐第无益之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群臣乖舟者也,将军兄弟操楫者也。若能平志毕力,以度元元,所谓福也。如其怠弛,将沦波涛。可不慎乎!”

在对策中,皇甫规破天荒提出国君如舟、人民是水、群臣是乘客以及执政者是舵手等先进理念,但因为触怒了梁冀,被列入下等,只给了他一个“安慰奖”——郎中。

皇甫规心凉了,以身体有病为由辞职回乡。梁冀坏事做绝,州郡官员为了巴结梁冀,几次三番找茬,差点把他害死。

为了谋生,皇甫规当起了教书先生,以《诗》《易》教授学生三百多人,前后计十四年。

政绩卓著 一路坎坷

公元159年,恶贯满盈的梁冀被桓帝诛杀,朝廷官员杀的杀,免的免,几乎唱了“空城计”。一月之内,朝廷五次以礼征召皇甫规,他都没有答应。

再后来,朝廷征破格征召皇甫规为泰山郡太守,到任后,皇甫规广设方略,平息了地方残余叛乱。

公元161年冬天,并州、凉州外族叛乱,朝廷征剿不利,损兵折将。皇甫规毛遂自荐,以中郎将之职持节督察函谷关以西的军队。十一月,皇甫规进击叛军,斩杀八百人。参与叛乱的先零等诸种夷人敬慕皇甫规的威望和信誉,互相规劝,先后十余万人归降。

再后来,皇甫规又平定了陇右地区的叛乱,重新打通了通往凉州的道路,当地的贪官污吏也被他一一弹劾,或免或杀,又有十余万叛军投降。

叛乱平息,皇甫规持节回乡,但是他既不交朋友,也不讨好宦官,并且不时弹劾不法官吏,结果朝廷和地方官员都对他愤恨不已,于是联手诋毁说他是靠贿赂叛军首领才平息了叛乱。糊涂的汉桓帝不加考证,谴责他的诏书相继飞来。

委屈的皇甫规于是上书桓帝说,自己仅收降叛军一项,节省军费就高达一亿钱,但没有只言片语谈及自己的贡献。我不过弹劾了一些不法官员,他们就造谣说我通过贿赂招降了他们,可是我家境清贫,没有一石以上的存粮;如果说我用的是官府的财物,那么官府的有文书帐簿可查……

见到诏书后,汉桓帝也觉得怪不好意思,于是拜他为议郎,调回洛阳。按照军功,皇甫规应当封侯,但是中常侍徐璜、左悺想趁机要点好处,于是多次假惺惺派手下明知故问皇甫规有何军功,皇甫规知道他俩的小心思,但就是一毛不拔。徐璜等人恼羞成怒,重新以先前的罪名将皇甫规逮捕入狱。皇甫规的部属想凑份子打点徐璜,被皇甫规坚决拒绝。

随后,皇甫规就以没有肃清叛军余众的罪名,下廷尉狱,判处到左校服苦役(劳动改造)。

如此荒唐冤案震惊天下,三公以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前往宫门为皇甫规鸣冤。恰巧朝廷此时颁布赦令,皇甫规脱罪回家。一年后再次出山……

关于皇甫规的后续故事还有不少,篇幅所限,就不赘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太守   皇甫   中郎将   叛军   外族   叛乱   东汉   朝廷   名将   兵法   国学   成语   公元   规矩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