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陈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位东汉名臣为何最后不得善终

陈蕃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留下美好的名声,成为一代名臣,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为人正派,性格嫉恶如仇,勇敢的与腐败的官宦集团斗争到底,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将江山社稷放在第一,他的所作所为,展示了他忠贞的精神,成就了他传奇的人生。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陈蕃的祖父曾任职河东太守,陈蕃最开始被举为孝廉之后,也跟祖父一样在郡县立任职。

据记载,陈蕃十五岁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当时的陈蕃因为专心搞学问,所以疏于对房子的打扫,搞得院子里经常是乱七八糟,杂草横飞。有一天陈蕃的老爸带着自己的朋友薛琴去看陈蕃,眼看着陈蕃的住处乱的是一塌糊涂,薛琴看不下去了,一脸责备的表示,你这孩子,怎么不打扫打扫卫生呢,这客人来了多不礼貌啊。

陈蕃对此却不以为然,随机回道到:“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该以打扫天下为己任,怎么能仅仅只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房间呢!”薛琴听了陈蕃的话觉得陈蕃是个有大志向的孩子,以后肯定会有一番大作为,于是非常的欣赏陈蕃的与众不同,然后开心的催促陈蕃赶紧打扫房间。

虽然历史对于陈蕃的父亲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在从东汉时期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分析,陈蕃算是官三代了应该。后来意外陈蕃的母亲去世,陈蕃因此辞官回家,为母亲守孝。

待陈蕃母亲丧期到了之后,刺史周景邀请陈蕃做别驾从事,陈蕃应召。但上班没过两天,陈蕃就觉得自己跟上司的思路似乎不太一样,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陈蕃毅然辞官离去。后来公府也曾召过陈蕃去上班,陈蕃也都拒绝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李膺被朝廷任命为青州刺史。当时的李膺为官清廉,法纪严明,青州地区的一些官吏听说李膺要成为自己的上司,很多人都很惧怕他的威严,纷纷辞职,或是请求调离,只有陈蕃在听说李膺的威名之后,自己主动要求留下,为青州地区效力。

在陈蕃所在地区有个叫周璆的人,非常的洁身自好,曾被很多人多次请召,他都不肯答应,估计是生怕与贪官同流合污。后来还是陈蕃出面,打动了他。

因为当时东汉时期的官员选拔的前提条件是,首先要被举为“孝廉”,所以到了东汉末期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政治秀。当时有个百姓名叫赵宣,赵宣的父母去世,他把自己关在墓道里,表示自己要专心为父母服丧,结果这丧服了二十多年,当地的很多人都知道的孝行,纷纷赞扬他,甚至州郡都几次邀请他,在当地算是个小有名气的“孝”子。

郡里在邀请到这位“大孝子”赵宣之后,就把他交给陈蕃面试一波。结果在面试的时候,陈蕃了解到,这个赵宣有五个子女,最重要的是这五个子女都是在他服丧期间生的。在东汉时期规定,人们在服丧的过程当中,是不可以娶妻或者行房的。已经娶了妻的也要禁止行房,当时古代很忌讳这个。

当陈蕃得知这个问题之后,其实已经明白赵宣的所谓“孝”行,只是作秀而已,于是陈蕃大怒训斥赵宣:“圣人的礼仪制度,有品行讲道德的人都应该遵守;就算不讲道德也应该尽力做到,而且祭祀不需要次数太多,次数太多反而显得不够尊敬。你如今睡在墓穴之中,却在墓穴里生儿育女,你这是欺诈行为,你在欺骗群众,侮辱神明,你好大的胆子,岂有此理啊!”对于性格正直的陈蕃来说,作秀一类的行为,是他最看不上,也是最唾弃的。

后来,权倾朝野的大将军梁冀找到了陈蕃,派人送信给陈蕃,希望陈蕃能够为自己办点私事。但送信的人到了地方之后根本就见不到陈蕃,于是只能撒了个谎,借别的事情请求见到了陈蕃。陈蕃得知后大怒,直接将梁冀派来的人给打死了。陈蕃也因此将这位权势滔天的大将军给得罪了个彻底,但好在并没有对陈蕃产生性命威胁,而是将官职降低为修武县令。由此可见,陈蕃的性格耿直刚硬,不会委曲原则求全,是个非常不喜欢圆滑的人。也由此开始,陈蕃的仕途就一直是在不断得罪人的路上。

几年之后,汉桓帝上位,陈蕃也开始升迁,官至尚书。当时有两个地方山贼造反严重,让汉桓帝很是头疼,于是这个时候汉桓帝身边的近臣就建议说应该派军队去剿匪,将他们统统杀光磨平。

这个时候陈蕃却不同意这样的做法,于是陈蕃大胆上疏:“从前汉高祖刘邦建立丰功伟业的时候,天下百姓们都如释重负,官吏们对待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现如今这两个地方的老百姓也都是陛下的孩子,如今孩子们之所以会不听话、会叛逆,这不都是因为当地官员们贪污暴政的原因吗?想要百姓安定,那就应该先惩治官员,应该将那些为政不仁、残害百姓的官员统统治罪,另选一些清正廉明的,能够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的位置,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麻烦军队,盗贼自然会平定。此外,三署的郎官们有两千多人,我们还有很多的郎官没地方用,这个时候如果您还要下令推举人才,这怕是会助长不正之风啊!”

陈蕃这一番话说的为国为民,但同时也将汉桓帝身边的大臣们得罪了个彻底,不仅没从汉桓帝这得到半点赏赐,反而还为此被外放成为豫章太守。陈蕃为此非常郁闷,但他丝毫没有降低的原则,反而是紧闭大门,不接待任何客人,无论你是高官还是高权,陈蕃就是不低头。

延熹二年,陈蕃升任大鸿胪。此时恰好有个白马县令李云对汉桓帝上疏直言,可能是因为言太直了,给汉桓帝说生气了,说啥就要处死李云。陈蕃觉得李云是个好人,这样的忠良不应该就这么死去,于是陈蕃上书请求汉桓帝放过了李云,留了李云一命罢官回家养老了。后来没过多久,这个李云又通过陈蕃的提拔任光禄勋。

在当时东汉的制度下,外戚和宠臣们几乎是权势滔天的存在,对于这个现象,陈蕃肯定不能坐视不管,于是陈蕃刚刚回到政治中心,就又开始对汉桓帝上疏直言,陈蕃道:

“臣听说,一心为江山社稷考虑的人,所做所想都是以社稷为出发点;而一心想要讨巧卖乖的人,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得到君主的欢心。

现如今,臣因为陛下的恩宠,位列九卿,臣见到陛下有些事情处理的不太妥当,臣实在是不能不出声劝诫,否则臣就跟那些只知道讨陛下欢心的人没有区别了。高祖曾经立下规矩,不是功臣不能封侯。可是臣听说您要追记河南尹邓万世的父亲邓遵的一些小功劳,要重新给尚书令黄隽先人已经断绝的爵位。

若陛下身边的内侍们都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来获得封邑,您身边的宠臣们都开始随意受赏,授予官职也不再考虑官员们的实际能力,赏赐封地也不再考核官员们的实际功绩,甚至还有一家人好几个都封侯的现象,这样下去天下必将大乱,阴阳必将失调,百姓必定凄苦啊。臣也知道如今陛下您的封赏已经发出去了,说了也无可挽回,但是臣还是衷心的希望陛下以后不要再如此下去。另外我们最近几年征税较高,大多数百姓深受疾苦,饥寒交迫。

但如今宫中的宫女好几千人,一个个都吃得油光满面,打扮的花枝招展,各种开支消耗巨大,这难道不会拖累国家吗?不如就将她们都打发出宫该嫁人嫁人,该干啥干啥。监狱本应该是用来惩治违法乱纪之人的,我们的官吏们就应该要秉公执法。

如果执法者不公平,官员们不守法,国家的政治利益就将会遭受到损害,使得天下的百姓都生出民怨,监狱里也只会有受苦受怨的百姓,如果爵位依靠行贿就能够得到,那岂不是如苍蝇般又脏又臭。陛下您应该挑选忠良,下令将选举人才这类的事交给三公去办理,大家各司其职,该赏赏,该罚罚,这样才是应该庆幸的。”

汉桓帝此时还算是个比较有正事的皇帝,汉桓帝的上位之路非常不容易,就连之前权势滔天的大将军梁冀,也都是汉桓帝忍辱负重计划干掉的,他起初还是又想过为汉朝做一些好事的。于是他采纳了陈蕃的很多意见,并且还真的如陈蕃所说的放出了不少宫女,就连封爵之事,也是只是封黄隽为关内侯,邓万世为南乡侯。

但汉桓帝的理智,明显没有坚持多长时间。

延熹六年,汉桓帝出去围猎,自古帝王都喜欢围猎,到了春季或者秋季都喜欢举办个皇家狩猎联欢会啥的,汉桓帝自然也不例外,但是围猎之事非常刺激、危险,陈蕃觉得这个事情不太好,于是又开始跟汉桓帝碎碎念。

“臣听说一般帝王围猎都在秋天的时候,根据时节变化,有助于祭祀。但如果不顺应时节,而是顺应心情的话,这就有点放纵无度了。天下太平的时候,这些事情都要节制,更何况现在国家正处于‘三空’的境地,田野空、朝廷空、国库空。而且现在用兵不止,百姓们也苦不堪言,纷纷流离失所,现在正应该是陛下忧心憔悴,夜不能寐的时候,怎么反倒是还耀武扬威,反而还开始醉心与玩乐之间呢。并且,秋季是多雨季节,也是百姓们开始播种的集结,这个时候要他们驱赶禽兽,从事劳役,这不是贤明的君主应该干的事啊,这不是体恤百姓的行为啊,这样的游乐行为,会祸害百姓的!”陈蕃一顿碎碎念上奏,但这一次汉桓帝看着陈蕃的长篇大论,叹了口气,然后并没有理睬他。

自从陈蕃做了光禄勋之后,他与同事黄琬一起共同掌管官吏的选举工作,但是陈蕃这个人从之前的事情我们也看得出来,他是真的为江山社稷考虑的,而且他这个人简直是刚正到家了,完全不会给任何权贵面子,什么给豪门子弟开后门的情况更是不可能。陈蕃在这样一个位置,得罪了很多的官宦子弟,后来陈蕃因为被官二代诬告,罢官回家了。但这次陈蕃回家也没待两天,就又被朝廷喊了回来,调职为太中大夫。后来汉桓帝还曾让陈蕃代替杨秉的太尉职务,陈蕃好一番推辞,但汉桓帝并没有多听他念叨。

陈蕃身为人臣,看不惯的事只能靠念叨,靠上疏,靠上奏,靠碎碎念,毕竟真正掌握话语权的还是皇帝,所有的大臣们都拿陈蕃的刚正不阿没有办法,但同样身为人臣的陈蕃也一样拿身为君主的皇帝没招。

几年之后,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被再次起用,他们回到朝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挤并诬陷忠良,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刘祐、冯绲、李膺等人因为违背汉桓帝的旨意,均受到了惩罚。陈蕃眼看忠良被害,于是想找机会给李膺等人求情。陈蕃三番五次的对汉桓帝请求,无论是上朝还是上疏,陈蕃反复几次对汉桓帝发起碎碎念技能,但是汉桓帝却丝毫不听,陈蕃愁的是泪流满面。

当时有个小宦官叫赵津,他和南阳恶霸张汜等人都是宦官们的手下小弟,同时他们也仗着宦官们的权势四处作威作福,知法犯法。

此时太原与南阳的两位郡守,刘瓆与成缙负责审讯他们。在审讯的这个过程当中,汉桓帝已经下了命令赦免他们。但这两位郡守仍然是审讯到底,并且在他们交代了一切罪状之后直接将他们处决。这一举动彻底得罪了宦官们,于是宦官们开始找机会报复。他们上表汉桓帝,表示刘瓆与成缙不听皇命其罪当诛,理应处死。

当时山阳太守瞿超没收了中常侍侯览的钱财,东海相黄浮以罪状处死了下邳县令徐宣,后来瞿超与黄浮也都受到了宦官们的报复,受了刑法,并被关押在劳役。

宦官们祸害朝政,陈蕃与司徒胡广、司空刘茂一起去劝诫汉桓帝,请求他们赦免瞿超等人,汉桓帝对他们三人的此番举动非常不高兴,宦官一派的官员们也因此而弹劾三人,见此处境,刘茂等人就不敢在出声说什么了。

但是陈蕃却丝毫不惧,独自对皇帝上疏道:

“臣认为,要想治外必先安内。现如今各地的贼寇十分猖獗,但深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朝政内部的紊乱,为此微臣彻夜难眠、寝食难安啊,实在是担心忠臣会被逐渐远离,我们朝政内部的隐患日益严重,而外部的灾难也更是水深火热。

先帝创建这丰功伟业实属不易,梁冀他们一家五个侯爵,这天下几乎被他们家祸害了个遍,理应处死,平息社会舆论。现如今前车之鉴又再次上演,如今宦官们又开始掌权夺势,相互勾结,结党营私。小宦官赵津、恶霸张汜等人藐视枉法,贪污钱财、危害百姓,贿赂讨好您的宠臣,前太原太守与南阳太守将他们收押处决,虽然赦免之后不应该在处死,但是他们也是为您考虑,替您除掉这样的虚假小人,您又为什么要生气呢?

小人在您的耳边迷惑您,您大发雷霆,对他们的惩罚实在是太过分了。并且,前山阳太守与东海相一向是秉公执法,嫉恶如仇,但他们两人却因为处理了两个宦官手下的小弟,而因此获罪,无法得到您的宽恕。那两个小人为非作歹,数万家财均是贪赃枉法所得,他们根本就是死有余辜。

现在您身边的这些小人们,恶劣的随意伤害党人,随意的给忠臣制造罪状,致使忠臣们含冤入狱,他们只会在您的身边向您哭诉,无理取闹。您应该断绝这些内侍干预朝政,政治上的事情就应该交给朝廷内对应的部门官员,选用真正高尚清廉的官员,整治这些奸恶的小人,只有这样才能国泰民安。臣知道臣说的话您不爱听,但臣之所言都是帮助您的,所以臣才敢冒死说这些话。”

陈蕃冒死进谏的话语,并没能打动执迷不悟的汉桓帝,反而是让汉桓帝更为震怒,而且陈蕃的奏章更是让宦官党恨的咬牙切齿。之后陈蕃无论是上奏人才,还是上奏建议,宦官们都以汉桓帝的名义统统驳回,就连很多与陈蕃交往很好的官吏也都因此被治罪,或是调离中央。只因为陈蕃是当时的有名的名臣,所以宦官们一时无法加害到陈蕃头上,但其他声望不如陈蕃这样强大的忠良们,很多都被宦官给祸害个够呛。

而就在宦官们的祸害之下,很快就开始了第一次的党锢之祸。

延熹九年,李膺等人就因为宦官们的加害入狱。陈蕃别无他法,只能再次上奏皇帝,表示李膺他们都是忠臣,皇帝不应该危害忠臣而听信小人,并且还列举了宦官集团下面在贪污受贿的罪证,就连当时朝廷派发地方的赈灾款,也被宦官的小弟们贪污了大半。为此,陈蕃表示只要汉桓帝能够赦免李膺等人,惩罚奸恶小人,就算杀了陈蕃,陈蕃也心甘情愿。

陈蕃就差用以死明志来劝诫汉桓帝了,但汉桓帝却因为陈蕃的话语太过于直白,直接罢免了陈蕃的官职。陈蕃也因此与刘淑、窦武被天下士人合称“三君”。

后来到了永康元年,汉桓帝驾崩,撒手人寰,窦皇后把持朝政。窦皇后与父亲大将军窦武都非常的欣赏陈蕃的为人,以及陈蕃的做事风格。因此陈蕃再次回到政治中心,被朝廷重用。

建宁元年,皇嗣的问题确定,汉灵帝登基继位,窦太后再次表彰陈蕃,封陈蕃为高阳乡侯。但陈蕃却推辞不跟受封,陈蕃前后总共上奏了十次,才说服窦太后取消了封赏。之后陈蕃与大将军窦武一起为朝廷尽心尽力,起用了很多的贤者名士,为国家做出了不少贡献,天下也算是太平了一段时间。

然而小人确实无孔不入的,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寻找机会,为自己牟利,就算是搅乱朝堂也在所不惜。

汉桓帝的乳母赵娆,一直都是窦太后身边的人,当时的中常侍曹节、王甫私下里贿赂赵娆,讨好窦太后。窦太后对他们很是信任,于是曾多次下令对这些宦官封爵赏官。时间一长,宦官们的野心也随之越来越大,越发的贪婪邪恶,陈蕃早就视宦官如仇敌,真是不除不行。

陈蕃的这个想法,大将军窦武也深有感受,于是也在谋划如何对付宦官们。有了大将军的支持,陈蕃认为此时正是除掉宦官们的最好是时机,此事顺应人心,又对太后有功德,所以这个事一定没有问题。于是陈蕃向太后上疏,大致内容就是陈蕃要正义直言,如今京师上下都视这些宦官们如蛇蝎,这些人祸乱天下,应该治罪处死,否则这样下去一定会危害国家,发生动乱。希望太后能把这个奏章给太后身边的这些小人们看,让他们知道天下人有多痛恨他们。

令陈蕃意外的是,窦太后并没有如陈蕃所想同意此事,文武百官们得知了这件事之后也没有一人不为此震惊。陈蕃等人见窦太后不同意,于是就打算商量计划,诛杀宦官。

没过两天,陈蕃与窦武等人正在密谋歼灭宦官这件事被泄露了,曹节得知后也不能坐以待毙坐着等死不是,于是曹节等人伪造了窦太后的旨意,下令杀了大将军窦武等人。陈蕃当时已经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他在听说大将军的死讯之后,第一时间率领自己的属官与学生共计八十多人,一起拿起武器冲进了承明门,齐声高喊宦官们造反叛乱,为忠贞的大将军报仇,王甫在看到陈蕃带人杀进来后,下令让人逮捕陈蕃。

面对举起武器的陈蕃,王甫的士兵们都不敢靠近他。于是王甫又增加了士兵将陈蕃等人层层包围,最后将陈蕃逮捕入狱。在北寺狱中,宦官们对陈蕃进行了一番惨无人道的羞辱,而后当天就杀害了陈蕃,并流放了陈蕃的所有家人、宗族。

回顾陈蕃的一生,我们发现,陈蕃作为东汉的忠臣,他的一生都在于那些朝堂的祸害们作对。他的敌人要么是霸道专权的外戚们,要么就是霍乱超纲的宦官们,陈蕃作为忠臣为东汉朝纲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并且陈蕃为人刚正不阿,从来不会向权贵低头,更不会向小人屈服,他为了东汉的江山社稷,可以将自己的生死之事都置之度外,即使朝堂上无人支持,即使掌权者无法理解,他仍然心甘情愿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与全部精力,最后哪怕在七十多岁的高龄,陈蕃也毅然决然为国家甘愿赴死。只可惜,一代忠臣竟然在经历这样的屈辱之后死去,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惋惜。

这样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陈群,这样为了东汉朝廷奉献了一生的陈群,怎么能不是一代名臣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东汉   忠良   太守   宦官   忠臣   大将军   陛下   太后   朝廷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