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出身的大学教授娶没有文化的姐姐,相守43年,他却爱了她73年

1975年,书画家启功的妻子重病在床,弥留之际,妻子说:“我在后院埋了宝贝。”结果启功在自家后院的墙角挖出一口大缸,里面有4个麻袋,他打开一看,失声痛哭。

在爱妻离世后选择了只身一人,孤独地走到生命的尽头。

这个女人没文化,不漂亮,凭什么让启功痴迷于她70多年?

启功(中)和祖父裕隆(左)在一起

 01、落魄贵公子初遇丁香般的姑娘

1912年,雍正皇帝的第九世孙启功出生在北京的什锦花园胡同,虽是如假包换的皇亲贵胄,但他并没有享受到令人羡慕的祖荫。

在启功眼里,“爱新觉罗”只是满清部落的称呼,就和现在的小区名称一样。所以他一直坚持自己“姓启名功”。

在启功刚满一岁时,父亲就离世了,10岁时,祖父因病离他而去,使得这个原本就家道中落的家庭雪上加霜,这时母亲克连珍和姑姑恒季华共同挑起了家庭重担。后来全家不得不搬出什锦花园胡同,靠卖书画为生。

1931年还没有读完中学的启功被迫辍学,之后,他一边做补习老师,一边寻找其他长久稳定的工作,他只想挣钱养活母亲和姑姑。

或许因为启功已到而立之年,或许为了传宗接代,1932年母亲给启功定了一门亲事,对方是比他年长两岁的章宝琛。当时启功正忙于寻找事业,根本没有结婚的念头。

但是启功是个孝顺的人,在母亲的坚持下就答应了下来。

年轻的启功

1932年,正值启功家祭祖的日子,母亲和姑姑请章宝琛到家里帮忙,也是那时,两个年轻人第一次面。

那天,母亲让启功到胡同口接章宝琛。

很不巧,那天空中飘着绵绵细雨,像是给二人的初次见面平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

启功来到胡同口,远远见到一个姑娘撑着把花伞,娉婷袅娜地从对面小道上朝他走来。

恍惚间,启功想起戴望舒的《雨巷》的画面,这不就是那个丁香般的姑娘吗?

初次见面,总会感到尴尬,等到姑娘走近,启功有些冒失地问:“是章宝琛吗?”

姑娘羞赧地点了点头,明知故问道:“你是谁?”

这时,启功有些迫不及待地说:“我是启功,你比我想象中的可爱。”

1932年10月,启功和章宝琛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

02、婚后平淡生活显真情

启功(左一)和夫人(左二)、母亲(右二)及姑姑(右一)在一起

婚后 ,两人之间虽没有感情基础,但相处也算得上相敬如宾。

新媳妇进门,家里的所有事情都由章宝琛操持,无论多累,她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

母亲和姑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难免会无端生气,启功在外面难免遇上烦心的事,回到家常常会冲她发火。

可无论什么情况,章宝琛从来不顶一句,有什么委屈都偷偷躲起来流泪。她还会温声软语安慰他,开导他。

有时候,启功见到章宝琛独自躲在角落啜泣,他也会后悔,觉得妻子操持家务,尽心尽力照顾家中老人和自己,自己还冲她发火,实在太不应该。

这时,他会向妻子道歉,哄妻子开心。

刚结婚时,启功忙于结交朋友,家里总是高朋满座。那时候,启功家很小,朋友们把他们的卧室挤得满满的,常常聊天到半夜才离开。

章宝琛一言不发,站在炕前静静听他们侃侃而谈,还时不时为大伙儿端茶倒水,伺候周到。

章宝琛对两位老人照顾周到,对启功体贴入微,唯独对自己苛刻。

每月微薄的收入她先计划好日常开销,还会为启功留下一些钱,购买书籍和丈夫喜欢又不太贵的书画。

章宝琛的贤良淑德令启功十分感动,在平淡的生活中慢慢对她产生感情,他们逐步进入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幸福生活。

启功(左一)和夫人(左二)、母亲(右二)及姑姑(右一)在一起

1957年,母亲和姑姑相继病倒,靠章宝琛一个人照顾,家中所有脏活累活她一个人全部包揽下来,直到两位老人相继去世,才得以松一口气。

长期的劳累,让章宝琛日渐消瘦,启功看了很心痛,也很感激,更多的是对她的爱。从那以后,启功总是恭恭敬敬的称呼章宝琛“姐姐”。

03、风雨同舟,相伴一生

由于抗战支出增加,物价飞速上涨。这时,启功在社会上已小有名气,他找到两份家教换取微薄收入以维持生计,闲暇之余,在家中读书作画。

一天,启功看到妻子在补一只被补得看不出形状的袜子,心中一阵酸楚。

他暗暗决定要多挣点钱改善家里的生活,不让妻子吃苦。

他站在书柜前,看着自己的画作,决定把它们拿出去卖了。可是他把卷起来的画卷拿到了门口,文艺青年的那点骄傲让他犹豫了。

章宝琛知道丈夫的难处,便说:“以后你就在家作画,卖画的任务就交给我吧。”

启功先生的作品

启功和章宝琛夫妻恩爱,遗憾的是,他们结婚多年都没有孩子。启功是家中独子,章宝琛感到非常自责。

那时启功在辅仁大学教书,他常常和女学生去看展览,久而久之就传出一些风言风语,别人不知道,章宝琛怎会不清楚丈夫的人品。

为了能让丈夫延续香火,她决定退出丈夫的生活,好让他再婚生子。

于是,她留下一封离别信,就回了娘家。

启功得知后,来到岳父家想劝章宝琛回家,只是她去意已绝,不肯回家。

情急之下,启功骗章宝琛说生不出孩子是自己的原因。

章宝琛听后安慰丈夫:“别难过,我们不要孩子了,再也不分开了。”

两人琴瑟和鸣,小日子越过越好,启功的事业也开始蒸蒸日上。

1952年,辅仁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燕京大学教育系、北京大学教育系合并为北京师范大学,他成为这所大学的副教授。

启功先生在课堂上

1957年,启功因难被停职,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一时缓不过来,坐在书桌前一动不动。突然对章宝琛说:“如果我走了,你自己要好好的。”

章宝琛看他痛苦的样子,紧紧抱住丈夫,说:“以前那么苦的日子,我们都熬过去了,你可不能想不开呀,你要有个好歹,我还怎么活呀。”

为了让丈夫振作起来,章宝琛想尽办法劝他写书,作画。还鼓励他说:“谁批你,骂你都没有关系,陈校长知道你是好人,我也知道你是好人就够了。”就这样,启功解开了心结。

那时候,他们生活拮据,章宝琛就算卖掉珍藏的首饰,也要换钱给启功做点好吃的。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她还会常常给启功添置新书。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启功一切公开的读书、写作都不被允许,他就私下里学。为了让启功安心在家写作,章宝琛每天坐在门口为他把风。

为了保住启功的藏书、字画和书稿,细心的章宝琛偷偷地拿来几个麻袋装起,放在一个缸里,埋在后院的墙角,连启功都不知道。

04、一生挚爱,永在心尖

1975年,章宝琛积劳成疾,终于倒下了。

她自知自己时日无多,突然告诉丈夫:“我在后院埋了东西。”

启功回到家,挖出一口大缸,里面竟全是他的藏书、字画和书稿。

那可是他多年的结晶呀,妻子竟在他不知情的时候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帮他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启功情不自禁失声痛哭。

不久之后,在章宝琛的弥留之际,嘱咐启功:”我死后,你一定要再找一个人来照顾你!“

启功说:”上哪还能找到如你一般的女子?我不会再找了。“

妻子逝世后,媒人纷至沓来,他都一一拒绝了。

岂料,还是有介绍人不甘心,竟到他家查房,见到了双人床,硬说启功肯定有意再娶。

启功先生居住的斗室

于是启功干脆把双人床换成单人床。

章宝琛走后不久,启功搬进了学校分给他的房子——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看着房子,启功想起了曾经相濡以沫的妻子早已和他阴阳两隔,妻子多年没有穿过好衣服,生前没能住进属于自己的家一天,他的心就抽痛。

他生怕妻子找不到回家的路,搬家那天,他特意来到妻子的坟前,说:”宝琛,我们终于有自己的家了,我这就带你回家。“

回到家,启功做了妻子喜欢的菜,不停地给她碗里夹菜。

只是夹到碗里的菜多得从碗里掉了下来,他意识到爱妻再也回不来了,妻子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来......

少了妻子的陪伴,再多身外之物又有何用?于是,启功把卖字画和手稿所得的200万元全部捐给了北京师范大学,自己住在那所简陋的小房子,每日粗茶淡饭。

在章宝琛去世的20多年间,启功一直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中不可自己拨,他无儿无女,没有人可以诉说,只能将所有的相思凝聚成文字。

“结婚四十年,从来无吵闹。白头老夫妻,相爱如年少。相依四十年,半贫半多病。虽然两个人,只有一条命。我饭美且精,你衣缝又补。我剩钱买书,你甘心吃苦。今日你先死,此事坏亦好。免得我死时,把你急坏了。枯骨八宝山,孤魂小乘巷。你再待两年,咱们一处葬......”

2005年6月30日,93岁的启功带着对妻子的无尽思念溘然长逝。家人们把他的骨灰与章宝琛合葬,分开了30年的夫妻终于团聚了。

启功先生的“抱竹”照

05、结语

从古至今,爱情就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看过很多文人墨客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就像一个大型的“出轨”现场,他们大多感情丰富,到处留情。

风流才子郭沫若,一生有四段婚姻,他的每一段婚姻的结束都是“情非得已”;风流大师齐白石90多岁临终前还为自己筹备婚礼......

然而,同为大家名师的启功却与他们不同,他感情专一,家里一手包办婚姻的妻子成了他一生唯一深爱的女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们一生相守相依43年,但爱情却存继了73年。

婚姻的意义是什么?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回答:“结婚不是拖垮彼此,而是生活中给对方鼓励,遇到事情能有个人商量,在生活累的时候,彼此相互安慰鼓励,下班回家能有个人,一起吃饭。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有个温暖的拥抱,有个暖心的问候。这一生太漫长了,总要有个相知相守的人一起走完这一生。”

启功和章宝琛这段看似不般配的婚姻,却造就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

章宝琛是个传统的女性,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善良、温柔、勤劳、贤惠,成为启功源源不断的动力,终赢得启功的深情。

启功懂得珍惜、感恩,发现妻子的闪光点,成为当时的一股清流。

真正的爱情,是源于真正对对方的了解。

幸福的婚姻,是支持对方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两个人共同经营的结果;

幸福的婚姻,是不管两人经济如何,都能彼此携手同甘共苦,共同努力共创美好;

幸福的婚姻,是两人之间给彼此精神的依赖,让两个人感情更加的稳固。

不是每一段爱情都会轰轰烈烈,历经过生活的磨难,就会发现相濡以沫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后院   姑姑   大学教授   皇家   出身   妻子   丈夫   家里   姑娘   多年   姐姐   母亲   感情   婚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