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老父亲为儿守坟23年 建国后挖出来的破包 竟惊动了中央

80岁老父亲为儿守坟20余年,坟里到底埋了什么?直到建国后,老父亲挖开了他守了23年的坟,里面是什么呢?从儿子的坟中挖出来的破包,竟然惊动了中央,直接进入国家档案馆。

时间背景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浦江上空,国民党反动派扫荡式杀害共产党员。

事情发展

“四·一二”事件以后,张人亚担任上海党中央的内交科长,他身负重伤,跑回浙江老家,将一个包裹交给父亲。并向父亲交代“这个东西比我的命我还重要,一定把它藏好了,如果我回不来,把它交给共产党。”他的父亲得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非常震惊,内心也充满了害怕。

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身为农民的他,面对当时党组织所面临的情景,他根本就没有想过会有解放的时候,他想让自己的儿子能够平安的活着,他在回屋放东西的时刻,张人亚此刻跪别父亲进屋的方向,他知道此次前去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当父亲出来后,发现儿子早已没了踪影,心中便有个声音,一定要帮助儿子守住这个秘密

后来他把这个包裹藏在家中,生怕包裹被别人发现,有一天小儿媳妇帮他晒被子,他看到后,立马紧张起来,赶紧冲进房间,直到看见那个包裹,才稍微松了一口气。随后他趁晚上,把包裹藏到了草垛里。后来他在街上卖菜的时候,看到那些共产党的革命烈士有的被逮捕,有的被击毙。他不懂这些人豁出性命也要守护的是什么东西。但也就是这一次,他真的被信仰的力量震撼住了。他想起儿子张人亚临走时的嘱咐:“爹爹,我交给你的东西一定收好了,否则他们就白牺牲了。相信我,红色的中国一定会出现,我们的理想也一定会实现。

为张人亚立“衣冠冢”

1928年冬,张人亚的父亲张爵谦几番忖度,终于想出了“衣冠冢”的“苦肉计”,编了个“不肖儿在外亡故”的故事,将包裹埋进去。并且他要一直守在“衣冠冢”旁边,在坟墓旁边搭建了一个草屋,张爵谦从此吃住都在山上的“衣冠冢”旁边。这也引起了小儿子的不解,有一次小儿子心疼老父亲,着锄头就将茅草屋给毁了,让父亲回山下家里住,父亲生气的把儿子踹了回去,由于没了草屋,他只好下山。

再次上山守墓

下山后,村里总是有人讨论,都在怀疑里面是不是埋了什么值钱的东西,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天夜里,张爵谦怎么也睡不着,他总是心神不安,像是有什么预感一样,穿上衣服,提着油灯便来到了山上,正好撞见有人正在刨儿子的坟,他上去把人赶走,发现坟墓已经被挖开了一半,他默默的用手捧起黄土盖在坟头,这时他的小儿子和村里人也来了,积压已久的情绪终于崩溃了,他大声怒吼着,“谁也不能过来”,这是一位老父亲对儿子的思念。

年过半百的老父亲又在坟墓旁搭起了草棚,继续守护着张人亚的“衣冠冢”。无数个春去秋来,从青丝鬓白发,时间来到1949年,这天,村里鞭炮齐鸣,人们高声欢呼呐喊着。张爵谦好奇的往山下看去,新中国成立了。

神秘包裹再见天日

1951年,年事已高的张爵谦请人打开了儿子的“衣冠冢”,张爵谦守护23年的秘密终于重见天日,他找到组织,将珍藏的包裹上交出去,也算是完成儿子的一个遗愿,他还向组织打听他的儿子的下落。

神秘包裹里面是张人亚保存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历史上第一部党章,更是至今唯一一部原始文本,二大的党章等,当时中央十分重视,保存下来的革命文物多作为一级文物被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收藏。

直到2005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张人亚下落的亲属们,偶然发现了一篇刊登在1933年瑞金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上的悼词,才得知一直战斗在革命一线的张人亚已于1932年12月23日因病去世。在这份悼词中,张人亚被称为“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人物介绍

张人亚(1898年-1932年12月23日),原名张静泉,谱名守和,浙江北仑霞浦人,革命家。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早期宁波籍中共党员;曾在“四·一二”事件以后担任上海党中央的内交科长;担任过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为党中央秘密筹集过大量活动经费。他是第一届中央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委员、中央出版局局长和印刷局局长。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党中央   衣冠冢   中国共产党   中央   小儿子   坟墓   包裹   父亲   儿子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