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章宗时期,选官制度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

从金章宗对各项选官制度的改革可以窥探到当时金朝的社会状况,以探究官制改革的变化、原因和影响。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那么金章宗所制定的官制总体来说对当时的金朝社会有哪些消极影响。

金章宗时期的选官制度保留了世袭制残余

首先是门荫官数量的增加。门荫授官也是金代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门荫其实就是变相的世袭。相对于前代诸帝,章宗时期门荫官的特点就是数量大幅度增加,允许六品官和司天太医门荫。

笔者推测,章宗是为争取大贵族和官僚的支持而增加门荫的名额,明昌元年,章宗新君初立,在朝中根基不稳,章宗本人又是以太孙继立。

诸皇叔虎视眈眈,镐王永中,郑王永蹈接连谋反作乱。章宗急需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而科举取士的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入权力中心和掌握朝中或军队的大权,为取得女真大贵族的支持,章宗只能增加门荫的人数。

章宗时期的门荫制度相对于世宗时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六品允许在子孙兄弟中任意荫两人,五品以上增加一个门荫名额,可以荫三个人。

旧制司天,太医等除非有特恩,否则不许门荫,而且难以系班,章宗时期进行了调整,允许年老退休者系班,允许门荫一名子孙。章宗增加了各个品级官员的门荫名额一人,准许高品级的司天太医的门荫。

门荫官是变相的世袭,门荫官增加是历史的倒退,制造了严重的社会不公,绝大多数的门荫官会有优厚的经济待遇,但却难以在规则上有所建树,章宗时期的肱股之臣如徒单镒、完颜仲德等人均是进士出身,而非门荫入仕。

若说章宗初期为取得大贵族的支持而增加门荫,尚可理解,但章宗承安年间以后,政权稳固,最高权力运行平稳,却仍然放纵门荫官的增加,毫无改弦更张之意。

官员数量巨大,而门荫者又占三分之二,导致官冗官滥的状况,发放俸禄,养活这些官员导致财政危机,整个金国开始走下坡路。“方今在仕者三万七千余员,而门荫补叙居三之二,诸司待缺,动至累年。盖以补荫猥多,流品混淆,本末相舛。

至于进纳之人,既无劳绩,又非科第,而亦荫及子孙,无所分别。欲流之清,必澄其源”而且,此时金朝的官僚队伍的素质变的参差不齐,出现官滥的状况,大批官员靠着祖宗门荫入仕为官,其中虽有能人,但多为纨绔子弟,碌碌无为,贪图享受,为日后吏治败坏埋下了隐患。

其次是奏补法等类似世袭制的官制的出台。奏补法是状元荫子的制度,其性质类似恩荫制度。奏补法自海陵王开始,状元及第的人可享受加官荫子的待遇,状元及第者授官品级越高,恩荫子孙越多,其子孙可凭此成为儤使,成为诸司承应人。

直接进入皇宫,为皇帝,后妃,东宫太子服务,或有得到其器重,成为亲信,章宗时期承袭此制,未作改动,给予官员荫子的优待,但所荫之职均为诸司承应人或儤使,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正式官员。

这些人和正式的职事官是两个系统,只是在皇宫的日常事务管理系统中为这些享受恩荫的人找了一个职位,不让他们担任正式的职事官,一定程度避免了正式官僚队伍素质降低。金代的封赠法承袭了宋朝的旧制,但是没有加封的例子。

封赠之后,必须要考察合格后再封,有官无职。文臣封赠朝列大夫,武官封赠宣武将军以上,只有五品官以上才能封赠。

封赠法封官都是只有虚衔,没有实职,实际上是类似于宋朝的官职,差遣的分离制度,有利于皇帝掌控官员,但却造成了大批有职无事的冗官,致使金廷官员数量激增,大量官员的俸禄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然而,金的贸易实力远不如宋朝,与宋的贸易基本处于逆差,得到宋的赔款大部分在贸易中流失,冗官却不断激增,章宗时期,金朝天灾不断,财政支出已见窘境,再加上这些冗官,致使章宗时期出现巨大的财政危机,章宗虽然知道,但是改善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对财政危机实为杯水车薪,造成了金朝统治根基的动摇。

金章宗时期的官制造成卖官鬻爵的现象

纳粟补官的泛滥。纳粟补官的性质等同于用粮食买官,相对于金朝前期诸帝,章宗纳粟补官的数量急剧增加。

章宗实行纳粟补官,等同于卖官鬻爵,纳粟补官再加上常平仓使国家积存了大量的粮食,却造成了新的危机,农民储粮减少,米价却贵,国家粮多钱少,造成极大浪费。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接踵而至,造成民间的经济一片混乱,对于金国的吏治产生了更糟糕的影响,凡是有钱人就可以花钱买粮,向国家大量纳粮就可以入仕为官,使国家出现了大量冗官,随后就会花费大量俸禄养活这些官吏,使国家陷入巨大的经济危机和恶性循环之中,经济混乱,社稷倾颓,整个金国走了下坡路。

明昌七年,塔塔尔部起兵叛金,受蒙古逼迫,从明昌元年开始到明昌六年黄河不断泛滥,水患此起彼伏,天灾人祸不断,大批农民逃亡,赋税减少,军费增加,章宗为解决财政危机又滥发交钞,边疆的军事压力,自然灾害不断,导致国内财政危机,急需敛财,由于这种状况出现纳粟补官的制度。

金章宗选官有任人唯亲之嫌

章宗增设特推恩制度,其性质是任人唯亲。特推恩制度下,这些东宫旧人或是章宗父完颜允恭当太子时东宫的属官,或是章宗为太孙时身边的亲信,笔者认为绝大多数皇上登上皇位后都会提拔身边的亲信,章宗亦不例外。

但这样的授官方式实质上是任人唯亲,这些东宫属官并非科第军功出身,水平参差不齐,只是依傍能在日后当上皇帝的主子(皇太子或皇太孙)而得到做官的机会,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嫌。

金章宗政权中滥用吏员

右职官员选拔:令史,译史,通事,枢密院令,通事御史台令,女直知法检法宗室将军,内侍御直等均属吏员,在政权机构中处于附属地位,金代各级朝廷中都设有吏员。右职官员选拔的性质就是把部分“吏”融入“官”的系统之中。

吏员考满即通过一定的试用期或通过考核后大多会出职为官,脱离无品吏员的行列,正式担任职官。或任随朝官或任地方官,从吏员步入正式官员的行列,省令史就属于中央吏员,这些吏员可以参与规则,向皇帝上奏言事,甚至参与决策。

但这些吏员非科第非军功出身,自身素质本就不高,借着近身皇上的机会出职任官,大多数的吏员为官皆为贪官污吏,对金代的规则有着不良的影响,章宗的改革虽在某种程度上对吏员出职进行了限制,也在选拔方面提高了吏员的素质,但始终未能完全根除吏员贪酷的弊端。

金章宗时期冗官增加

章宗设立闲职,压制宗室。章宗时期延长宗室将军的任期,使其升迁速度减缓,笔者以为,对宗室将军任期的改革就是变相压制宗室的势力,加强皇权。章宗以太孙的身份即位,诸叔不服,宗室人员接连叛乱,如郑王永蹈之乱。

让章宗对宗室很不信任,此举是压制宗室,不让其升迁过快,以免其掌权叛乱,后由常调官改为随朝官,明升暗降,限制其行动,大有监视之意。金代儤使的部分职务名称来自辽代,“奉御”本来叫“入寝殿小底”,“奉职”本来叫“不入寝殿小底”,符宝郎和符宝典书本来叫“牌印祗侯”和“牌印令史”,都有辽代制度的痕迹。

这些职务一般限定由皇室亲戚担任。由皇亲担任皇帝后妃的近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他们的安全,同时也给无战功,无功名的闲散宗室和荫叙者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

在章宗泰和年间内侍御直的选拔发生了变化,“泰和二年,以参用外官失防微之道,乃创寄禄官名”。虽然设立这些闲职可以供养宗室,一定程度上起到团结宗室的作用,但是弊端却日渐凸显,这些闲职的俸禄也是一大笔开销。

笔者认为章宗即位之初可以采用此法巩固统治,但应随着统治的巩固,逐渐削减宗室闲职,尤其是章宗在位中后期,和蒙古打仗,全国灾害频发,军粮不足等状况出现时,应削减这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巨大开销。

金章宗时的非进士出身者任监当官造成监当官的腐化

监当官制度,指自从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盐官之后,非进士出身的监当官丧失了升任县令的资格,因此尸位素餐,亏损课税。可事实上只是从明昌三年开始用进士担任盐官,但不是只用进士。章宗前期任用进士做监当官,不至于凋零成风。

泰和七年颁布了文资官、吏员及宫中承应人应验资历注授盐使、判官及诸场管勾,课额增亏升降格。可见盐官尸位素餐亏损课税不是由于非进士出身升迁缓慢,是因为其自身堕落。

泰和年间是章宗在位的末期,此时各种社会矛盾已凸显出来,金国的国势也由盛转衰,整个社会都呈现一种堕落的状态,不是只有盐官堕落而已,其根本原因是整个金国的统治阶层骄奢淫逸,堕落之风盛行。

笔者认为,此时章宗选拔进士出身的人做掌管财政的监当官,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凋零堕落,为官僚机制注入生气,而且泰和年间是章宗在位末期,整个金国的发展已见颓势,堕落盛行,必须要悬崖勒马,扭转乾坤,因而此举对整个国家是有益无害的,这也是章宗扭转颓势而做出的努力。

此制不完善之处,就是仍然保留吏员和承应人出身的监当官,而且监当官升职速度极慢。章宗应彻底废除承应人和吏员任官制度,提高监当官的待遇和升迁速度,如此即可保持官员的积极性,又可一定程度地避免官僚凋零成风。

总而言之,章宗官制的消极影响是章宗统治中后期激化了各种潜在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是汉化和女真传统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官僚集团的膨胀和腐化以及不断发生的天灾。

金朝的官僚集团到章宗统治时期空前膨胀,章宗在推行科举、军功授官、学校取士和察举制等对国家有益的选官方式的同时,又允许世袭,功臣子孙分承应人,门荫选官,纳粟补官等消极腐化的选官方式存在。

尤其是章宗统治后期,这样出身的官员占了三分之二,造成了金朝官僚队伍的急剧膨胀,冗官造成了冗费,不但加重了财政负担,而且败坏了官僚系统的整体素质。此举使金国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章宗的后半生都陷在财政危机的泥潭中,章宗造成的这个流传直至金灭亡都没解决。

此时的金国由于身陷财政危机,国势已经明显的衰退,再加上滥发货币等不当的经济政策导致金国一蹶不振,经济体系崩溃,国家系统也随之瘫痪。在选取官员的标准上,章宗既重视科举制度,又很袒护女真贵族。

对于极为重要的职务如掌管兵权的大将和主管国政的宰执,却都以女真人担任,非女真人只能担任副职来辅佐他们。章宗在选官的态度上如此矛盾,既重视汉族的文化和官制,又留恋女真的文化传统;

既想唯才是用,适应中原的统治,又唯恐丧失女真尚武传统。其他民族出身的官员很难进入国家统治的高层,间接流失了许多可用之才,减弱了科举的积极作用。章宗虽然一再命令猛安谋克加强训练,虽然短期内有了效果,但收效甚微,对于整个猛安谋克集团战斗力的下滑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尤其是门荫法、奏补法、世袭法、封赠法等选官制度的实行,使国家官僚机构里出现了大批冗官,国家花钱养了一大批闲人,给整个金国留下了财政危机的内伤。

章宗想要继续维持金国的盛世,却因天灾和国家环境的改变而无所适从,个别失当之举间接加速了金的衰败,从其选官制度的改变可以看到当时金国的环境,看到章宗面临的诸多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官制   女真   泰和   时期   财政危机   宗室   进士   官僚   出身   官员   不良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