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凿壁偷光”而闻名史册的匡衡,长大后都干了啥?别再误导孩子

想必你小时候应该不止一次听父母或者老师讲过匡衡《凿壁偷光》学习的故事,又或许,你再次将这则故事讲给孩子的经历。

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老师和父母都想通过这则故事来激励我们学习。

那么,刻苦学习的匡衡后来怎么样了?他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吗?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

为何说现在说老师和家长不要再用这则故事来误导孩子了呢?匡衡到底做了什么事?

01 凿壁偷光留千古

汉朝时期有这样一个姓匡的农户,这家世代务农,偏偏在匡衡这一代,他酷爱读书,但是家里实在是太穷了,别说送他进学堂读书,就连一本书都买不起。

他只能跟着亲戚学习,有了认字的能力,这也让他对知识有了更深的渴望。为了能够读到书,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匡衡来到了一个富人家做工,不要工钱,但要求可以读书,就这样他有了读书的机会。

但是,白天大部分的时间他都在做工,能够看书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这可让他非常苦恼。

匡衡读完一卷书要半月一个月左右,这进度实在是太慢,天黑之后没办法做工,早早就可以休息。

一天,他便发现了墙壁上有一个缝隙,透过微微光芒,这一束光对他来说更像是照亮人生之路的光。

他将这个缝凿得越来越大,大到可以看书的地步,就这样他读了一卷又一卷,他的这种不向命运低头,刻苦学习的精神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传颂。

当然,匡衡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一路来摸爬滚打成为了汉朝的丞相。

这简直就是草根逆袭的典范,这作为励志故事也没有错,但是他成为高官之后所有的事就有点让人愤慨了。

02 深耕《诗经》得重用

匡衡科考成功,但是这样一个没有背景之人为何能够得到帝王的赏识?

匡衡从小对《诗经》就有着独特的见解,当时的儒学之士曾传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这也说明了他对《诗经》理解颇深。刚好深得当时身为太子元帝的赏识。

元帝登基之后匡衡得到了升迁,后来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其喜爱《诗经》,匡衡的官场也是越发顺畅。

他深知百姓的艰难,因此在围观期间尽可能地去给百姓争取更多的福利,直言进谏。

虽说他的一些建议总是被驳回,但是他也总能通过《诗经》旁敲侧击,让汉元帝接受他的建议,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爱戴。

他与权力最高点的距离越来越接近,这时候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向他示好,他也开始产生了动摇,渐渐迷失了自我。

不再考虑劳苦的民众,开始只考虑自己,想尽办法得到更多的钱财,更多的权力。明明尝尽了底层人物的苦楚,在利益面前还是选择了屈服。

03 无恶不作,终食恶果

诬陷打压良臣,他凭借着汉元帝对他的宠爱,他开始搬弄是非,打压良臣,让不少人含冤入狱丧失了性命。

由于他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权力,大臣们根本无法与他抗衡,只能接受残酷的现实。

正是因为没有人能够约束,他在朝堂之上越来越放肆,做起恶来更是不管不顾,与坏人勾结,贪污官银。

当然,还是有人敢于与匡衡抗衡,这个人就是陈汤将军。

但是他并没有什么好的下场,陈汤将军看不惯匡衡等人的行为,他敢公然与匡衡作对,这让匡衡很不舒服。

随后,匡衡便连同其他人一起打压陈汤将军,最后被贬为庶民。

令人发指的行为实在是天理不容,这和贼人秦桧有什么区别,从此之后朝堂之上也没有人敢再与匡衡作对。

一旦尝到了荣华富贵,权势的甜头,再想回头就非常难。当然,他多年来闯出来的一番伟业,自然是想要代代相传。

人常说什么样的父亲教出什么样的子女。

他的孩子从小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再加上他自己的影响,也是逐渐走偏,成为了人人避而远之的对象。

匡衡的儿子更是靠着自己父亲的地位,无恶不作,甚至使人丧命。面对证据确凿的现实,匡衡硬是将自己儿子改成了无罪释放,百姓有苦难言。

汉元帝在分封的时候,原本赏赐的土地为三十一万亩,匡衡却投机取巧利用图纸上的错误数据,非法占用了四万多亩。

他终究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样的大贪官也只有皇帝才能整治。

汉元帝其实多多少少也了解匡衡的所作所为,但是迫于他的身份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非法占用国家的土地,这可是一件重罪,最后也以此为由,将匡衡贬为庶民。从此,匡衡的政治生涯在此终结。

墙倒众人推,曾经高高在上的丞相匡衡,现如今成为了一个庶民。

他如同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度过了凄惨的余生,这时候的他追悔莫及。头发花白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行走在街道上,竟然有些可怜。

多少人为他这样的结局感到惋惜,但这毕竟是他自己的选择,怪不了别人,谁又能想到人人传颂之人会是这样的一个大恶人呢?

人生漫漫,充满着太多的诱惑,一步错,步步错,最终会害了自己。

不管是谁,想要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都要做到一点:心存善念。心存歹念的人终究不会有好的下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看待一个人一件事时,要从多方面观察,理性看待,向他们的功学习,以他们的恶为耻。

世上没有绝对的恶,也没有绝对的好,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做到理性全面,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凿壁偷光   孩子   无恶不作   庶民   史册   汉朝   丞相   诗经   做工   将军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