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该!日本的航空工业被美国活活整衰败,先前还遥遥领先中国来着

撰写:@聪明的彼岸qk​

前言:

自从美国在1945年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的航空工业就一直处于美国的监管和支配之下。

美国在二战后通过监管和技术转移,让日本航空工业发展迅速,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制造商之一。

尽管日本航空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近年来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日本航空工业开始展示衰败的迹象。

令人不解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已投入数百亿日元来挽救日本航空工业,但依旧难以扭转颓势。

对比之下,中国的航空工业却显得趋势逆势而行,得到了飞速发展。那么,日本被美国活活整死的航空工业,为何一败涂地,而中国则拥有了如此辉煌的成绩?

以前的日本航空工业有多强?

日本航空工业在战前和战后都曾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航空工业在知识、技术、制造和品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然而,二战的结束对该工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将其降至几乎完全瘫痪的状态。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该工业得以逐渐复苏,但十分磨砺和困难。

1、最初的开端

日本航空工业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日本政府邀请法国航空技术专家到日本开办一所航空学校来培训日本飞行员和技术人员。

1917年,日本航空技术校正式成立,这是一所培训飞行员、地勤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学校。这所学校最初只是向日本皇家海军提供服务,但后来也开始为日本陆军和私人提供培训服务。

1920年代,日本开始在飞机制造方面积极进取。最初,日本的飞机主要是从欧洲和美国进口的。但是,日本政府意识到这种依赖进口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于是开始支持国内的飞机制造业。1920年代后期,日本陆军和海军都开始建立自己的航空工厂,并开始生产自己的飞机。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航空工业在知识、技术、制造和品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日本陆军和海军的航空部队在战术和策略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日本在战争期间制造了大量的飞机、火箭和导弹,其中一些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可谓是高端制品。

日本的最著名的航空工业成就之一就是‘零式战斗机’。这是一种高性能、纵向稳定的战斗机,它在许多空中战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除了零式战斗机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航空器也在日本的航空工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铁砲船、神风特攻队和九九式轰炸机等。

总的来说,日本在战争期间进行了大量的科技投资,吸收了国内外的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航空工业的能力。然而,随着日本的战争失败,他们的航空工业也遭受重创。 许多工厂已经被摧毁或拆除,技术人员大多失去了工作。

3、战后的复兴和挑战

战后,日本一直在努力重建和发展航空工业。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的几年里,日本航空工业被摆在了一个非常困难的位置。日本的制造工厂被毁坏,技术水平下降,缺乏市场,政府也无法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

日本面临着一些挑战,这包括与美国的竞争、缺乏劳动力和原材料的高昂成本和日本经济增长放缓等。这些挑战需要日本创新,打破以往的传统和思维,以保持和增强竞争力。

以前的中国航空工业水平如何?

中国的航空工业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开始向外国购买飞机来开展航空业。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自己的飞机,但由于战争、分裂和政治混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非常缓慢,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发展。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现在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制造中心之一。

1、早期的努力:1920年代-1949年

20世纪20年代,中国向外国购买了大量的飞机,成立了中国航空公司来管理民航业务,开始了一些飞行试验和研发计划。

1934年,中国成立了南昌飞机厂,这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飞机制造的工厂。南昌飞机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飞机——南昌号。由于战争和分裂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航空工业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国内开始实施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政策。在航空领域,中国当局也开始重新规划和调整,计划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体系。此时,中国开始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器材和设备,开始生产自己的飞机。

2、1950年代-1970年代: 大规模建设期

1950年代,中国启动了一系列的大规模工程,目标是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实现从进口大量飞机到自主制造飞机的转变。中国当局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新的飞机厂、航空维修厂、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开始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学习计划。

在1960年代,中国正在加快发展军用航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自主研制的飞机和设备。期间研制成功了第一架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战斗机,歼击-6和歼击-7。这些飞机在外交、展示和战争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亚洲都有着广泛的市场。

1970年代,中国政府决定对航空工业进行重点支持,正式支持工业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研发。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大量生产军用和民用飞机,开始出口飞机到世界各国。

3、1980年代-2000年代: 完善航空产业链

1980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同时开始建立自己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技术,开始向国际市场销售自己的产品。

这个时期,中国航空工业重点发展各类技术和产品,包括商业、军用和民用的飞机制造、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等。

1990年代,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开始逐渐逐步补全自己的航空产业链,从航空电子、结构零件、发动机等紧密配套的关键领域进行改造和升级。

随着产业链的完善,中国的航空制造业逐渐进入各个环节,形成从设计至维护等全方位的模式,研发和生产出很多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成果,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1世纪以来: 争取更多的技术进展

21世纪以来,中国的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政府继续支持航空工业的创新和发展,鼓励更多的国有和民营企业进入这个领域。

中国开始研发大型客机C919等重点产品,而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中国开始在航空电子、空中交通管理等领域研究开发,以便更好地支持航空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4点所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政府致力于发展航空工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逐渐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航空产业链。中国的航空工业正在不断向发达国家的航空工业接近,成为世界航空工业的重要参与者。

3、从遥遥领先中国到输得一败涂地,被美国活活整死的日本航空工业

1、经济衰败和金融危机

我们需要了解到,日本航空工业的衰败是有根据的。在过去几十年里,日本经历了多次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导致其投资在航空工业上的资金不足,缺乏大规模的投资和研发。

同时,由于日本的制造成本一直很高,加上日元升值,使得日本的制造成本更加昂贵,使日本的航空工业难以与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航空工业竞争。

中国的航空工业就得益于其国内的低成本生产环境,利用其庞大的人口红利和成熟的国内产业链,迅速的发展起来。

因此,虽然日本的航空工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由于过去的经济困境和制造成本高昂,使得其在如今的世界航空市场上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2、缺乏创新

日本的航空工业在过去30年来缺乏创新。虽然日本曾是采用革新意识形态的国家,但是近几年来,其航空工业却停滞不前。

尽管一度被看作是开创航空设计的先驱,但是当其他航空制造商开始转向新材料、新技术时,日本却没有跟上这个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的航空工业却利用自身的庞大市场,着重调整市场需求,突出发展民用航空, 借助自主可控技术推动发展,促进了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从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第三,美国技术掌控和限制

美国对日本航空工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虽然美国曾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为日本的航空工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是美国对日本的牢牢掌控也是导致日本航空工业无法自立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从日本在80年代崛起之后,美国就在积极地对其实行技术限制,通过对掌握重要技术的企业进行收购,并在海外建立制造工厂来保持对日本航空工业的控制。

这种局面在日本经济衰退时尤为明显。中国航空工业则是在不断自主创新中成长起来的,得以独立自主的推进全方位的升级改造。从而,中国航空工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的成果。

第四,缺乏合作

日本航空工业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事宜上过于谨慎,这在现代经济下是不利的。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的制造商们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共享,能够让他们更快地推出更先进的飞机。

第五, 人力资源问题

日本航空工业在招聘和培养新员工方面存在问题。毕业生追逐IT和金融等新兴行业,造成航空工业人力资源短缺。另外,由于航空工业历史上没有经验丰富的导师来培养新一代员工,造成技能瓶颈。

第六,内部管理不良

日本的传统管理文化非常注重零件和生产线的管理,而忽略了研发的重要。然而,在航空领域,研发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愿景不清晰,缺乏快速响应的能力,这也导致企业的高层管理困境。

最后

总的来说,日本航空工业一败涂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的航空工业则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慢慢壮大,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最终成为世界航空制造业的领航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日本   美国   中国   航空工业   中国政府   遥遥领先   先前   飞机   年代   航空   领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