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制造业对现代科技服务的市场需求为何会不断扩大?

文|听文

编辑|大树


只有当科技服务业达到一定规模且集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促使二者形成协同发展

一、研究结论

产业间的紧密联系和频繁互动促使彼此在空间位置上不断聚集,二者协同集聚有助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研究了我国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在梳理文献、理论分析协同集聚的形成机制以及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构建NET-SBM-DEA模型和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对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和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分析。

并建立面板Tobit模型检验协同集聚对两阶段创新效率的总体影响及区域异质性。

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影响的作用机制,并从专业化集聚视角检验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理论研究层面。

研究对产业协同集聚涉及的工业区位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等进行回顾。

进而对两个产业形成产业协同集聚的内在动力以及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讨。

研究认为,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通过产业关联、规模经济、循环机制和政策环境为二者协同集聚提供了内在动力

而协同集聚通过规模效应、知识溢出和竞争效应产生创新成本剩余和收益剩余,进而促进了创新效率的提升。

第二,实证研究层面。研究将高技术制造业创新过程视为一个网络系统,利用NET-SBM-DEA模型测度了两阶段创新效率。

第三,二〇〇九-二〇一九年技术研发效率均值为0.680,成果转化效率均值为0.487,成果转化效率低于技术研发效率;

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呈东、西、中部地区梯次递减格局。

利用产业协同集聚指数测度协同集聚水平,二〇〇九-二〇一九年我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均值为2.37,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二〇〇九-二〇一九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均值为1.75,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二〇〇九-二〇一九年协同集聚均值为4.76,绝大多数省市的协同集聚水平仍较低;

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呈东、中、西部地区梯度递减格局

利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总体影响和区域异质性,协同集聚对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阶段创新效率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规模经济、知识溢出和竞争效应是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作用过程中的主要中介渠道。

两者协同集聚有助于提升规模经济、促进知识、技术的溢出、加剧市场竞争,从而形成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效应。

利用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非线性影响,发现高技术制造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发挥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

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发挥协同集聚对成果转化效率的促进效应

高技术制造业集聚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对科技服务业的吸引能力,扩大科技服务业的规模,促进二者分工深化和知识外溢。

有利于发挥协同集聚对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当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时,其与高技术制造业形成的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较弱。

从而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过程产生的知识溢出、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对创新效率的增进效应难以充分发挥。

二、政策建议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增强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的作用

应进一步发挥协同集聚的创新效率促进效应。

加大在财税、人才、土地等方面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政策力度,吸引人才、投资和企业等资源的聚集。

促进高技术制造业打造多元化产业集群,引导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在空间位置上协同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

加强企业交流服务设施建设,创建技术创新联盟等企业信息技术交互平台。

促进技术、知识和经验等知识类资源的传播、共享,为企业间技术交流和合作创造提供平台支撑,打破沟通壁垒,优化利用产业资源,提升产业融合度。

第二,注重区域差别化发展

各省市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产业发展情况制定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发展战略。

若某些地区存在两类产业的发展失调,则应着重补齐短板产业,逐步扩大协同集聚的创新效应。

从全国视角来看,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

不同区域之间应当着重发展自身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防止发生产业重复建设、过度建设的情况,避免资源浪费和产业同质化竞争。

从区域协同视角来看,要加强东部地区的先进技术向中西部地区的辐射能力。

从研发补贴、税收激励等方面吸引高技术企业和科研人才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和跨区域协作交流,提升区域创新的协调性,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协同效应。

第三,重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

完善成果转化收益激励机制,推进新技术的市场推广和应用。

研发成果的市场转化是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瓶颈,应着重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依托成果转化业绩,在职称评审以及岗位考核时给予认可。

根据成果转化人员实际贡献给予合理经济回报,利用市场化手段,构建从企业、社会角度多方激励机制,提高成果转化人员收益。

要改善技术交易市场环境,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信息匹配,提高成果转化的市场匹配率

本文从理论上探究了科技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形成机制。

但是由于个人学术水平有限,并受到可获取的数据资料的限制。

未能对这些机制作出数理模型的推演分析、寻找恰当的指标对其作准确科学的定量分析以及进行形成机制的实证检验,这些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另外,本研究从省级尺度对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和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分析,这可能会对回归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实际上,我国人口、资金等要素正加速向都市圈、城市群等区域集聚,国家正不断出台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等,城市群将成为中国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

未来可以从地级市和城市群尺度进行研究,将会使得结果更真实可靠,也能为各地区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高技术   制造业   科技服务   服务业   效应   效率   机制   区域   水平   产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