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志04魏晋南北朝最强?政启隋唐盛世-鲜卑

鲜卑族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影响比较大的游牧民族,史学家陈寅恪曾说: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周。

其中北魏、西魏、北周都是由鲜卑族创立的政权,而北齐是鲜卑化的汉人建立的。梁陈指的就是南朝的影响。

深深影响中国历史的鲜卑族,他们的历史的是怎样的?后来这个民族又去向何方?本期兰初君就试着为大家分享一下。

一、鲜卑族的起源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记载:鲜卑者,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意思是鲜卑族是东胡的一支,族名来源于鲜卑山。

从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想要弄清楚先鲜卑的源流,就要清楚东胡以及鲜卑山。

东胡之前兰初君在介绍匈奴那一期略微提到过,胡是中原地区对古代北方民族的统称,“东胡”名称的由来很简单,“在匈奴东,故曰东胡。”

东胡曾经很强大,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主要目标就是打击“三胡”(东胡、林胡、楼烦)。战国末年东胡占领了阴山以北的蒙古草原,成立政权,首领被称为“东胡王”。

秦始皇死后,匈奴出现了一个政治强人,就是冒顿单于,他带领匈奴攻打东胡,从此东胡分裂为三支:一支叫民人,被匈奴消化吸收,成为匈奴的一部分;一支叫乌桓;另外一支就是今天的主角——鲜卑。

东胡被匈奴打败后,其中的鲜卑选择向东,进入“鲜卑山”发展。

鲜卑山是今天的大兴安岭。1980年,考古学家曾在大兴安岭的嘎仙洞石壁上,找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人雕刻的祭文。

二、鲜卑族的第一次兴盛时期


鲜卑的第一次兴盛与两个因素密不可分,外部因素是匈奴的衰落与东汉扶持;内部因素是杰出的首领带领。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因素:匈奴的衰落与东汉扶持。匈奴在西汉的多年打击下衰落下去,许多草原民族看到机会,纷纷选择转掉回头打击匈奴,鲜卑也加入打击匈奴的行列,为族群争夺生存空间。

鲜卑的行动获得了东汉王朝的大量赏赐,每年赏赐给鲜卑人财货高达二亿七千万钱。

鲜卑第一次兴盛的第二个因素是杰出首领的作用,之前匈奴有冒顿,后蒙古有成吉思汗,而鲜卑在公元2世纪出现了一位杰出首领,名叫檀石槐。

檀石槐出现的时间是东汉桓帝时期,他凭借自己杰出的才能被鲜卑各部落推举为“大人”。这里我们可以把“大人”理解为首领。

檀石槐在公元156年左右统一了鲜卑各部,并且领导鲜卑人打败了丁零、乌孙等民族,完全控制了蒙古草原,史书记载:“尽据匈奴故地”。

如此大的面积,檀石槐不方便实行全部直接管理。于是他把所辖地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让人分别带领。这三支分别产生了后来的宇文氏、慕容氏和拓跋氏。

等内部统一后,加上东汉时期中国气候是寒冷期,北方草原地区生存条件日益恶劣,游牧民族纷纷南下,想要寻找生存空间。因此我们在史书就看到了鲜卑族一次又一次的寇边记录,仅177年一年,就有三十余次。加上汉朝的先进武器以及制造技术逐渐流失到鲜卑那里,有大臣评价鲜卑:“兵利马疾,过于匈奴。”

当大臣对鲜卑的评价传到皇帝那里时,而东汉王朝此时皇帝是汉灵帝,东汉此时距离黄巾起义就七年时间,内部如同等待被点燃的火药,只等待起义的火星炸燃。

正当鲜卑在檀石槐的率领下磨刀霍霍之时,檀石槐死了,死的时候45岁,而鲜卑人失去了自己的灵魂首领,分裂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三、鲜卑上场的过渡阶段:三国时期


檀石槐死后,他的子孙陷入了你打我、我打你的争权夺利阶段,最终导致鲜卑部落瓦解,分裂为三个比较大的集团:一个是檀石槐孙子步度根率领的集团;一个是轲比能率领的集团,最后一个是原来东部大人组成的东部部落集团。

这三家集团与以往草原民族部落联盟分裂后相互攻伐的情况不同,他们提前划分好了各自的统辖地界,和平共处,但是因为是分裂状态,也无法发动对中原的大规模袭击;另一方面,黄巾起义后,东汉陷入分裂,以及后来的三国时期,中原地区也无法统一对鲜卑实行有效打击。

要说有没有鲜卑首领想再次统一鲜卑,还是有的,就是轲比能部落。魏明帝曹睿时期,对鲜卑诸部落采用分而治之政策,不让任何一方坐大。

但是这个方法逐渐失效,轲比能不想和鲜卑其他部族相互残杀,最终让曹魏“渔翁得利”,于是和檀石槐孙子率领的部落和解,共同对付曹魏。

魏明帝派遣大军征讨,秉持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不知怎的,最终结果是曹魏和檀石槐孙子率领部落两败俱伤。曹魏全军覆没,檀石槐孙子率领部落遭遇毁灭性打击,一部分投降曹魏,一部分被轲比能吞掉。

就这样轲比能成为拥有“控弦十万余骑”的强大势力。

轲比能除了借刀杀人,还趁着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际,约定和蜀军联合起来夹击曹魏,第四次北伐蜀军因为缺粮撤军,曹魏方面因为大将张郃战死也后撤,轲比能还没来得及发挥就只能无奈收兵退回草原。

轲比能的一系列行动让曹魏高层震动,于是就趁着和东吴、蜀汉没有战事的时候对付轲比能。

鉴于轲比能强大的实力以及不想跟轲比能长期耗下去让东吴蜀汉得利,曹魏采取了比较低成本的办法——暗杀。

公元235年,曹魏派遣刺客杀死轲比能,鲜卑很快就“种落离散,互相侵伐”。

四、鲜卑三大支后来的发展

慕容鲜卑


提起慕容氏,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是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复,他一心想要恢复大燕,而在历史上,慕容鲜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5个国号为燕的政权,分别是: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当兰初君在看这段资料时,有两个感觉:一个是好多燕,一个是好多慕容氏,就像捅了慕容氏的窝。

不过还是试着捋一下。

先说出现时间最早的前燕。


前燕起家是在莫护跋率领时期,他因为跟随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孙氏政权,被封为率义王。

莫护跋孙子涉归将慕容氏都城迁到了辽西地区,开始学习中原文化。


涉归死后,弟弟想要杀掉涉归儿子慕容廆自立,最终没有成功,公元285年,即晋武帝太康六年成为部落首领。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慕容廆的哥哥吐谷浑之后出走,后代迁到了青藏高原附近建立吐谷浑国。

在慕容廆的带领下,慕容鲜卑稳定成长。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乱糟糟一团,各种势力登场,有的反司马氏,比如匈奴人刘渊,有的挺司马氏,比如慕容鲜卑,慕容廆打出了“尊晋勤王”的旗帜,晋愍帝和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都给他封官职。

虽然表面上“尊晋”,但是慕容廆心里有一个中原梦,他经常对人说:“吾积福累仁,子孙当有中原。”

慕容廆在辽西地区收纳流民,学习晋朝的法律制度、提倡教育,他的儿子也继承父亲的政策,父子两代,经营半个多世纪,结果就是高句丽王求和,派遣世子到慕容氏那里当人质,宇文氏首领逃亡漠北。

公元349年,慕容廆孙子慕容儁不再使用晋朝国号,建立燕国,史书称为前燕。


当时后赵陷入内乱,慕容儁派军灭掉冉闵建立的冉魏政权,前燕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慕容儁把都城迁往邺城,重修铜雀台,前燕达到巅峰。

慕容儁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统一天下,为此扩充军力,一户只能留一个劳动力,最终在大臣的建议下修改,修改好的计划没来得及实施,慕容儁病死。之后前燕政权陷入内乱,在与东晋和前秦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后来被前秦所灭。

前燕如果从慕容皝称王开始,享国34年,如果从慕容儁称帝算起,享国19年。

前燕覆灭之后,剩下的慕容氏就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复国运动,先后有四个名为“燕”的政权出现。

后燕、北燕、南燕


先是后燕。后燕是前燕皇室、大将慕容垂所建。慕容垂本人战功着重,但是遭受排挤,被迫投奔前秦苻坚。

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慕容垂趁机复建燕国,公元384年自称燕王,定都中山,史书称这一政权为后燕。


慕容垂以复兴大燕为己任,四处征讨,396年在征讨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路上病死。第二年后燕被北魏击败,国土一分为二。

慕容垂弟弟慕容德建立南燕。后来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

后燕政权在慕容德建立南燕后,又发生内乱,后来慕容云登上帝位,这慕容云是后燕皇帝慕容宝的养子,高丽人,原本姓高,。他继位后把姓氏改回了高。这一政权在历史上称为北燕。

公元435年,北燕政权被北魏所灭。

西燕

西燕的建立者是前燕皇室、后燕政权建立者慕容垂的侄子慕容泓。他在苻坚失败后,拉起一群人马。但是公元385年被弟弟慕容冲取代,西燕政权到了慕容永手里强盛起来,和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并立,最终还是被后燕打败,公元393年灭国。

拓跋鲜卑

说完了慕容鲜卑,再来看看拓跋鲜卑。

这里插播一条小趣闻,古代中国有很多称呼,比如赛里斯、震旦,还有一个就是桃花石。桃花石的来历众说纷纭,其中有一种说法,来自《草原帝国》作者,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说法,他说桃花石来自拓跋的音译,证据如下:突厥语拓跋Tabgatch,阿拉伯语拓跋Tamghaj,中世纪希腊语Taugast(桃花石)。

话说远了,我们回到拓跋氏的起源。

史书记载,拓跋鲜卑是黄帝小儿子昌意的后裔。

西晋末年,拓跋鲜卑的首领拓跋猗卢自称代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拓跋鲜卑政权——代。没过多久,政权内部陷入纷乱,最终在拓跋什翼犍的领导下,政权才趋于稳定。拓跋什翼犍两次远征漠北高车、两次讨伐铁弗匈奴,代国军事实力达到巅峰,但是最终抵不过前秦苻坚,公元376年被前秦所灭。


公元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北方又陷入纷乱,除了慕容氏诸燕之外,还有就是拓跋氏重建的代国了。公元386年,拓跋珪举行登基典礼,没过多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北魏在拓跋珪的带领下兴盛,公元397年灭后燕,之后将首都从内蒙古地区的牛川迁到平城,即今天山西大同。

拓跋珪晚年因为服用五石散导致性情大变,性格喜怒无常,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最终北魏内部爆发内乱,拓跋珪被刺死,废太子继位,即北魏太宗拓跋嗣,423年儿子拓跋焘即位。


拓跋焘是一代雄主,在位期间进一步开拓北魏疆土,先后灭掉匈奴赫连氏建立的大夏、北燕、匈奴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打败柔然,统一中国北方。

拓跋焘晚年死于宦官宗爱之手。

经过一番折腾,北魏皇位落到了拓跋焘孙子拓跋濬之手,他26岁去世,儿子拓跋弘即位,年仅12岁,实际掌权者是文明太后冯氏。

冯太后是一位非常有政治手腕和能力的女性,她设计诛杀想要谋反的宰相乙浑,掌管朝政时,对北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规范官员风录,颁布均田令、实行政策打击隐瞒户口的情况,经过一系列改革,效果是“海内安之。”

冯太后去世后,孙子拓跋宏继续祖母的政策。这里忍不住插播一下,这里的拓跋宏与上面的拓跋弘不是一个人,后者是前者的老父亲。

老父亲拓跋弘不是冯太后的亲生儿子,而且冯太后有情人,拓跋弘就诛杀了冯太后的情人,冯太后心怀怨恨,逼迫老父亲拓跋弘给好大儿拓跋宏让位,没多久就死了,时年23岁。而好大儿拓跋宏就是后来的孝文帝。

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拓跋宏亲政,他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让北魏政权彻底成为一个中原王朝。


首先是把首都从平城迁到洛阳。北魏到了孝文帝已有近百年时间,平城作为首都不再符合北魏的定位, 首先平城距离中原腹地还有一定距离,不便于统治中原地区;其次是平城物产不丰富,无法供给首都;再次北魏的统治中心随着统一中原向南倾斜,把平城当作首都,不便于利用中原的人力物力;最后是平城是鲜卑的守旧势力,想要真正变成统一王朝,必须争取汉族的支持,显然如果在平城,阻力会很大。

公元493年,孝文帝定都洛阳。

接着孝文帝就制定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包括仿照汉族官职改革,改汉姓、穿汉服、定汉语为国语、与汉族通婚、建立门阀制度等等。孝文帝本人也从拓跋宏改为元宏。

改革是有阻力的,为了震慑,他诛杀驸马穆泰、毒杀太子。

公元499年,孝文帝病死,儿子宣武帝元恪继位。他继续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同时攻占了南朝巴蜀的一些地区。

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儿子孝明帝即位,年仅6岁,政权由胡太后主持。

如果用两个字来评价胡太后掌权期间的所作所为,两个字:胡搞。养情人,其实这种事情嘛,兰初君身为女性,觉得大概率男女在人性上的共同点要大于不通电,评价政治家要回到政治的层面,但是这位胡太后,真的是胡来。孝明帝去世后,她说孝明帝有儿子应当即位,但是没过多久说这个“儿子”是女孩,选择宗室元钊即位,这种做法让北魏人无不愕然。

另外她治下的北魏、吏治败坏,卖官鬻爵成风。加上连年天灾不断,最终爆发六镇起义。

六镇原来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原来首都平城以北设立的六个军镇,主要目的是用来防御来自北方袭扰,拱卫京师。

六镇的地位一开始很高,每镇设立的镇都大将或者是拓跋宗王,或者是鲜卑贵族,士兵也是拓跋氏人。但是随着迁都洛阳,原来六镇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日益下降,不仅朝廷给的良好经济待遇逐渐消失,而且组成成份也从原来的贵胄变成了发配边疆的犯人。

最终种种因素积压,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在六镇之中的沃野镇发动起义,得到边镇居民响应。史称“六镇起义”。


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两个强权人物:汉族出身的高欢以及鲜卑宇文氏出身的宇文泰。正是这两人把北魏一分为二。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宇文鲜卑

建立北周政权的宇文氏,其祖先记载是出自炎帝。

宇文鲜卑是鲜卑化的匈奴人,《魏书》上说宇文鲜卑的语言和鲜卑语不太安逸,怀疑是匈奴鲜卑的杂种,语言也是两者的混杂。

历史上宇文鲜卑经历多次迁徙,与其他两大鲜卑的关系,概括起来是:与慕容鲜卑是三代世仇;与拓跋鲜卑是两代姻亲。

到了北魏道武帝时期,宇文部的宇文陵被封为安定侯,到怀朔六镇之一的武川镇就职。

宇文陵的孙子是北魏末期权臣宇文泰。

公元534年,宇文泰带着北魏孝武帝西走长安,建立西魏政权。

西魏一开始总体实力不如东魏,加上北魏末年战争频繁,民生凋敝,宇文泰进行改革,包括劝课农桑、提拔贤良、均平赋税等等,西魏逐渐由弱变强。

556年,宇文泰病逝,政权到了侄子宇文护手里,他也是一代权臣,逼迫原来西魏皇室禅让政权给宇文泰儿子宇文觉,西魏灭亡。

第二年宇文觉被宇文护所杀,他又迎立宇文泰儿子宇文毓,在位几年又被杀。


560年北周第三任皇帝宇文邕继位,他用计除掉权臣、自己的堂兄宇文护,开始亲政,他就是北周武帝。

北周武帝采取一系列改革,比如下诏释放汉族奴隶,允许汉人参军,扩大兵源,宗教上灭佛,使得朝廷财富大增。

这些改革让他有实力进行统一战争,577年北周灭掉北齐,统一黄河流域,578年征讨突厥,行军途中病逝,时年36岁。

北周武帝死后,儿子继位,他是北周 有名的昏君,三年之后得风寒而死,儿子宇文阐继位,权臣杨坚掌权。

他先后杀掉5位宇文氏宗王,并拉拢一些鲜卑贵族。

581年杨坚夺权称帝,建国号为隋,北周灭亡。

五、鲜卑的回响


提起隋唐,很难回避鲜卑。最知名的评价就是陈寅恪的话: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首先是血统上,另外隋唐皇室就留着鲜卑族的血液,比如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伽罗是鲜卑族人。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伽罗的姐姐。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是鲜卑族人。

另外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因为建立者的外族身份,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在平城修建云冈石窟,到了洛阳修建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以及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这里又有一条插播,北魏皇室后代到了唐朝后出了一位大诗人,就是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他和白居易提倡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以上就是鲜卑族在隋唐时期的回响。

参考资料:

1、[法]勒内·格鲁塞著.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2011

2、李振峰著.鲜卑简史.中华书局.2021: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鲜卑   东胡   北周   中原   北魏   游牧民族   匈奴   隋唐   慕容   政权   盛世   公元   宇文   最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