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成高净值人士捐赠逾百万最高上亿:这份报告传递什么风向

资产“千万级别”的财富人士如何做公益慈善?有何风向标?日前,招商银行在深圳总部发布《2023中国高净值人士慈善调研报告》。这是国内首个样本量超千份的高净值人士慈善需求调研项目,由招行私人银行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起。

按照调研报告,超八成高净值人士参与慈善。在参与过慈善的受访对象中,慈善投入为1亿元及以上的占1.8%;1000万元到1亿元的占比5.5%;百万元以上捐赠占比超两成,达20.3%;十万元以上的捐赠占比接近45%。

高净值人士最关注“扶贫”。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看到,在受访对象捐赠的慈善领域中,扶贫、济困占比最高,为69.9%,其次是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占比52%。

即使都是高净值群体,大额捐赠人(捐赠额1000万元)和普通捐赠人也有诸多理念差别。按照调研,大额捐赠人更关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ESG发展类议题,一般通过专业慈善组织;常规高净值人士则更关注“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等议题,以“直接帮助”为主。

对于公益捐赠的初衷目标,除了回馈社会,也包括“传承优良家风”“促进家庭团结”“发展高质量朋友圈”等。

据观察,大湾区是高净值群体的集中区域,如何挖掘这个群体的社会综合价值,也是大湾区金融行业的课题。按照日前招商银行发布的2022年度报告,截至2022年末,其私人银行客户(月日均全折总资产在人民币1000万元及以上)为134800户,较上年末增长10.43%,户均总资产2813.38万元。该行相关人士坦言,其私人银行客户中75%是企业主,且大多数为民营企业,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该群体的重要特征。

不过,该报告也指出当前高净值人士进行大额捐赠存在三个痛点:不了解慈善相关政策和行业信息;面对大量慈善组织和项目,缺乏筛选能力;受经济周期、代际传承的影响,慈善项目难以长周期运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分析,该调研报告首次系统展示了高净值人士的社会价值。他认为,目前中国已进入“善经济”发展阶段,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之后,商业逻辑从“争多争少”转向到“争好和更好”。好就是善,因此“商业向善”“科技向善”概念频出,这是一个时代主题。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净值   北京师范大学   捐赠人   招商银行   人士   议题   风向   中国   慈善   公益   群体   私人   价值   银行   报告   项目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