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言传身教

蔺学伦/文

父亲因家境窘迫没上过一天学,但他能读书看报写信,打算盘算16两秤的账如马走平川。他教我们姊妹几个自小就打“三遍三”“九遍九”“两朵梅花”“金香炉银供桌”等等。父亲说是跟他一个叫罗玉仕的表舅学的。

我11岁那年,父亲领着我上北山采沙葱,回来时在骄阳似火的戈壁滩上正吃着西瓜。父亲告诉我,吃过的瓜壳髅要扣下,如果后面过来的人渴极了,还能溜溜瓜皮。溜过瓜皮后仍然要扣下,再后面来的人实在渴极了还可以嚼几口瓜皮,不至于渴死在戈壁沙漠里。

第二年,我和父亲下南滩去拾粪,到了地埂坡,他领着我向石人毕恭毕敬地鞠了躬。然后说,这个石人据说叫王彦章,打了败仗,穷途末路,怀里揣着冻牛粪焐化了吃,从酒泉逃到这里,站到烽火台上看到了白花花的黑河,一松劲,死了。人都说大将死在苟家滩,就这意思。父亲告诉我,在逆境时要像王彦章那样要忍耐要坚强,但看到光明了要一鼓作气,决不能像王颜彦章那样功亏一篑。

我嫌老牛车走得太慢,父亲就说,一个人步行出远门,看见前面有人骑着高骡子大马,就觉得不如人,泄气了。回头一看,有个挑着担子赶路的人,甩甩和和挺乐观的。他一下子又鼓起了勇气。这就叫前瞭不如人,后瞭人不如。父亲告诉我,人要知足,要勇往直前。

父亲从旧社会、从饥荒年代走过来,他是把能吃糠咽菜都当作幸福的人,他绝不容许孩子们浪费粮食,“打牛千鞭成一粒”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

父亲从不宽容我们和人家的孩子打架,要是打了,是对是错都是自己的错,轻则挨骂受训,重则挨打责笞。父亲反复念叨的是人面前教子枕头边教妻的训条。我们姊妹八个一辈子都从不与人打捶闹棒,我也从未见过父亲和母亲闹矛盾。

父亲深知自家在旧社会、不识字,糊里糊涂地受人欺,所以把子女上学当作头等大事。虽然常常放假时才能补交上学费书钱,但父亲从未说过半句不让上学的话。

父亲会唱许多老曲儿,也教我们唱。王强卧冰孝新娘,孟姜女千里送寒衣,苏武牧羊受尽苦等等。爱国爱家、尊老孝亲的传统美德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儿女们的血脉。

父亲是个戏迷,村上的戏班子唱大戏他场场不卯。王宝钏寒窑十八年、梅柏抱炮烙、苏妲己闹纣王、马包谷儿背石头,哪个是忠臣良将,哪个是奸佞小人,他都头头是道,褒贬有度,爱憎分明。给孩子讲戏文是他教化儿女的方法之一。

父亲是个能工巧匠。穿蒸虑子、做个米箱箱面柜柜、给铣张镢头安个把、拾掇个叉把扫帚、编提筐织篰篮、柳编笊篱笸箩撆子、拧绳打腰子、宰猪杀羊、砌墙抹墙、给人家盘个锅头炉炕、为逝者穿衣入殓,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谁知道?他从没挣过人家的钱,有求必应,并从中得到快乐。

大包干后,父亲种瓜种菜,假期里我常常帮父亲去卖瓜。西瓜换麦子,父亲总给买主让点利,这样卖得也快。父亲常讲,三分利养活人,七分利饿死人,做买卖利心不能太重,价钱尽卖份量赢人,大斗小秤缺阴德的事千万做不得。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规从未写出个一二三来。但儿女们在耄耋之年的父母前个个遵从百善孝为先的古训。父亲做事的风格、规矩、章法,其实就是最好的家风!

作者简介:蔺学伦,男,甘肃高台县人,发表出版新闻、文学、党史作品180万字,获省市社科奖3次、省党史著作类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高台   黑河   酒泉   人面   爱家   镢头   份量   大包干   笸箩   父亲   瓜皮   言传身教   党史   旧社会   姊妹   西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