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 清明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

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的“信使”,担负着承载文化、引领价值、成风化人的使命。我们希望找到符合当代审美、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古”与“今”的对话,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假日生活版开设了“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栏目,栏目刊登的稿件以诗词景物、意境为线索,将古典诗词赏析、文化背景普及与山水游记写作、个人情感抒发等有机结合,呈现一种“沉浸式诗词赏析”的效果,成为《人民日报》上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唤起万千读者的情感共鸣。

作为集萃与延展,与栏目同名的《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一书近日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选取 30篇文章,分为“山岳篇”“登楼篇”“临水篇”“胜迹篇”“寻古篇”等五个部分,并充实诗词赏析与地名介绍等内容,力求引领读者多角度感受古典诗词的精华与魅力。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登楼篇中的“处处闻啼鸟 鹿门已春晓”。

清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词小注

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评价此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至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句式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身临其境

安徽池州

水墨古韵梦江南

孙 振

淡墨浅韵,旖旎水乡,那小桥流水、烟雨朦胧的江南风光,从古至今,总能靠着它轻盈灵秀的气质,激荡起文人墨客的情怀。其中,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谁说不是勾勒了这温润如水的意境。

杜牧曾在池州做过两年多的刺史,其间他踏遍了这里的名山大川,留下了几十首诗歌,《清明》便是其中之一。如今,烟雨蒙蒙中,沿着杜牧所指的方向,早已不见当年的杏花酒肆,但在池州市秀门山外的村落,同样秀美:

穿境而过的秋浦河形成了秋浦河原生态湿地休闲观光带,展现出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意境;白浦圩、西湘湖、谷潭湖、天生湖串联形成的十里杏花溪田园游憩带,让人有看不完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还有那村落间的小桥流水,田埂旁的犁田打耙,以及水榭亭台边的谈笑风生,似乎再现了当年的繁华景象。

往古村走去,到处是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道不完的皖韵唐风。村口的一湾清泉,潺潺流淌,村子里飘落的杏花随着清泉一直流到不远处的平天湖里,展现出“杏花流泉”的烂漫春光。杏花村的大门“红墙照壁”,红墙后面的杏花树,已经百年沧桑了,守望着这里千古传承的“诗酒花”。

村内漫步,幽幽的青石板路延伸出文脉悠悠。来到九杏坛,相传清代学者郎遂编撰的《杏花村志》是《四库全书》里收录的唯一村志,后人为纪念这一成就,在村口种下9棵杏树,并开坛讲学,教化村民。如今登上该坛,仍可寻味古时的吟咏唱和、曲水流觞,感受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的晴耕雨读。

移步易景,来到一片断垣残壁构成的村门,村门残破,却厚重沧桑。相传这里就是“问酒驿”,是古时官府官员休息、换马的驿站,杜牧当年春行至此,在这里路遇牧童而问酒家。

沿着小道走向杏花村深处,正在复建的明清古村落映入眼帘,村落中的老宅老房,有的是杏花村原有的,有的是从皖南其他地方迁移的。整个村落,粉墙黛瓦,小桥人家,如同诗歌里所描写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边观景,一边谈笑,诗酒曲水中,相信不止杜牧,每个人都会沉醉于这片江南水乡的如诗如画。

再往前行,来到一片开阔的“焕园”,相传郎遂曾居住于此。还有景色雅致的“窥园”,为董仲舒的后人明代文人董子修所建。相传董仲舒专心为学,“三年不窥园”,即三年都没有到旁边的园子里看一下,而董子修偏要“窥园”,不仅建了园子,每日还要到园子里咏诗作赋。两种求学态度,两种生活情趣,似都有可供学习之处。

游累了,还有专门供人休息的“憩园”。《杏花村志》记载,这里曾是“乡先达陈以运课子读书处”,现在已是游人饮茶、游玩、谈笑聚会的场所。或于小亭里纳凉,观花赏鱼;或于茶座旁歇脚,读书品茗;或于园子里踱步思考,茶香伴着花香,让人怡然自得。还有那满园春色遮不住的百杏园,如今,已是杏花盛开的时节,满园粉红的花朵竞相绽放,娇艳多姿、芳香四溢,引得许多游人驻足欣赏。

走了小半天,却被告知,村里的景致还远不止于此。据介绍,夏天,杏花村水路游览的起点“白浦荷风”,莲藕遍发,晶莹剔透,绿波连天;秋天,十里杏花大道上的枫林枫叶似火,绚丽夺目,景色如画;冬天,秋浦河对岸的梅林格外夺目,大雪天气,清雅芬芳的梅花覆盖一层皑皑白雪,便又有了“梅州晓雪”的天然景致。

走,到杏花村来,或泛舟湖上,或漫步田园,或品味诗酒花香,这里看得见山、亲得着水、品得到诗意,总会让每个来此的游客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文章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跟着唐诗宋词去旅游》

编辑:刘雨萱

校对:崔晨

审核:霍伟民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出版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董仲舒   杏花村   池州   清明   酒花   人民日报   亭台   杏花   村落   诗词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