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政“明星”

懒政就是不干政事,方式很多,花样百出。但是,只有懒出理论,懒成艺术,懒入青史,才是真的高手。

大宋王朝,有两位高官懒出高水平。王珪历仕三朝,无所建树,官却越做越大,宋神宗十六年,时称“三旨宰相”:上殿奏事时,王珪只说“取圣旨”;皇上若问他有何意见,他只说“领圣旨”;退朝交办事项,他只说“已得圣旨”。堂堂宰相,位高权重,他每天所做之事就是“请旨”“奉旨”“传旨”,遇事坚决不表态。

有宋一朝,王珪不是孤证,与其“媲美”者,天官侍郎赵叔问也。赵侍郎肥而喜睡,又讨厌宾朋好友。无论在单位还是下班回家,常常将“休息,勿扰”的牌子挂在门口。大家称他是“三觉侍郎”,就是“朝回、饭后、归笫”也。他身居要职,养尊处优睡大觉,只顾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根本不问国家大事和天下苍生。

还有比这更厉害的。五代末帝时,马胤孙为相,时号“三不开相公”:入朝印不开,见客口不开,归宅门不开。十国时,徐光溥为宰相,开始喜论事,后为同朝官员构陷。吃过闷亏之后,每次开会,他一言不发,但假寐而已,时号“睡相”。官僚机构的决策主要是两个途径,一是开会,一是批公文。开会不开口,办文不动笔,今古奇观。

大臣懒政,皇帝怠政。怠政“冠军”非万历帝莫属。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但“罢工”三十四年,藏在深宫中,“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内阁首辅李廷机受不了,打算辞职,写了一百二十三份辞职报告,都石沉大海。李廷机冒着杀头的危险,自作主张跑回福建老家。这么大的事,万历皇帝都“懒”得追究,由他去了。

《世说新语》载,东晋丞相王导到了晚年,处理政事只在文件上画圈签“同意”。自己感叹说:“人家说我老糊涂,后人会想念我这个老糊涂。”当然,不想干事的,一定会想念这位老前辈。


摘自 | 《领导文萃》2023年4月上

稿件来源 | 《字里人间》

本文作者 | 丁时照

责任编辑 | 曙祥

微信编辑 | 又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神宗   明朝   王朝   老糊涂   政事   侍郎   圣旨   宰相   万历   皇帝   明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