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丨追寻红色足迹 看烽火硝烟里的“红色摇篮”

大河网讯 “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您看到这段文字是否会轻轻哼唱?《丢手绢》几乎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儿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首歌诞生于七十多年前的延安保育院。

4月5日,“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记者跟随2023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媒体团走进圣地河谷·金延安剧场,共同观看了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随着演员们一同走进了那段峥嵘岁月。

《延安保育院》根植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在“延安保育院”的真实故事。共分为四幕:回家、成长、转移、东渡,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一支红军部队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遭遇敌军袭击,伤亡惨重,其中一位身背婴儿的红军女战士弥留之际将孩子宏远托付给战友后,孩子跟随幸存的战士们艰难跋涉,来到安全温暖的家——延安保育院的故事。它是延安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峥嵘岁月的浓缩和别样呈现,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延安保育院》院长饰演者乔娅说:“我从2015年开始饰演院长这一角色,自己也经历了身份的变化。”她告诉记者,当自己也有了孩子,演这个角色的心情就从“饰”变成了“是”,“我觉得自己就是舞台上这些孩子的妈妈,对我所饰演的这个角色也能更加共情了。”

据悉,《延安保育院》已常态化演出12年,先后获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奖、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文华剧目奖、延安精神教育基地、陕西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全国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大众游客重温革命历史、学习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情景教学课。(李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保育院   延安   陕西省   峥嵘岁月   剧目   艺术节   硝烟   红军   烽火   摇篮   足迹   中华文明   角色   红色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