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及奥地利匈牙利的联合

文|阁老史说

编辑|阁老史说

前言

德意志之实业革命 一八四八年法兰克福公会中之维新党人本有统一德国之计划,而终归失败。推求其故盖在德国诸邦之君主负固自守,互不相下。然是时德国之工商业日兴月盛,统一之基潜伏于此。一八三五年始筑铁道,运输之业于以大盛。敷设电线交通益便。制造品日益增加。推广市场遂不能仅以本国之界线为限。故德国在政治上虽非统一之邦,而统一之基则造端于实业革命时也。

普鲁士为德国之领袖

国土分裂之影响于商业上者 自一八一五年后德国之政治家及工商界中人无不晓然于国土分裂之为害。三十八邦并立国中,彼界此疆俨同敌国。至其有碍于商业之发达则一览当日德国之地图即可知其梗概。自佛耳达(Fulda)至阿尔丁堡(Altenburg)相去不过百二十英里,而经过之邦凡九,界线凡三十四。当一八一九年时有商会曾向同盟国会诉商业上之困苦,谓自汉堡至奥地利或自柏林至瑞士必经过十邦,熟悉关税制度十种,纳税十类。关税同盟 一八三四年一月德国国内十七邦有组织“关税同盟”之举。各邦税线一律废除,商民得往返自由而无阻。十七邦之周围有共同界线以与同盟以外诸邦隔绝。奥地利始虽踌躇,终不加入。其他诸邦则因利害切身故均先后入盟。

威廉第一之即位 普鲁士既为关税同盟之中坚,国力遂渐形浓厚,伏他日战胜奥地利之机。一八五八年威廉第一之即位实为普鲁士开一新纪元。王为人沈毅有为。即位之始即以排除奥地利于同盟之外,合其余诸邦而建设一强有力之国家为己任。彼以普鲁士与奥地利之战势所难免,故壹意于军备之整顿。

普鲁士之军队 德国陆军强甲天下,而实始于威廉第一之改革。五十年以前当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一征服德国时代,普鲁士名将沙纶和斯特(Scharnhorst)始创强迫全国国民从军之征兵制为驱逐法国人之备。凡国中男子身体强健无疾病者均须入常备军受训练。乃退伍而为后备兵以备国家之用。及威廉第一即位,将每年征兵之数自四万人增至六万人,而训练之期以三年为限。限满之后乃退伍而为后备兵者二年。威廉第一颇欲增加后备之年为四。盖如是则国家可得国民从军之义务七年,一旦有事则军队之数可达四十万人也。此事因普鲁士国会下议院不愿供给军费几有中止之势。


俾斯麦之统一政策 然普鲁士王竟一意实行其计划。至一八六二年并任现代著名政治家俾斯麦为相。俾斯麦极忠于普鲁士,精明强悍。其政策在于以普鲁士之精神贯注于德国诸邦。深信君权神授之说,极不喜代议之制。对于自由思想多所藐视。彼以为欲达目的非用武力不为功,盖彼实普鲁士军阀之中坚也。俾斯麦既欲实行其计划遂有三大战争。至一九一四年之欧洲大战世界沸腾,皆俾斯麦政策之遗响也。

俾斯麦成功之要着有四 俾斯麦以为欲使普鲁士雄霸欧洲其要着有四:(一)普鲁士须有强有力之陆军。(二)奥地利非驱出德国范围之外不可。(三)普鲁士之国土必须增加,必须巩固。凡介于普鲁士领土间之小邦均应并吞之。(四)德国南部诸邦向不喜普鲁士之所为,非诱之北附不可。统一德国之业似属无望,盖自中古鄂图第一以来无一能成功者。不意俾斯麦竟能于十年之间成就之,其才力之伟大可想而知焉。

俾斯麦压制普鲁士国会 俾斯麦所遇之阻力第一即为普鲁士下议院之反对增加军费以扩充陆军。俾斯麦遂不顾下院之反对及舆论之非议一意实行其计划。其意以为上下两院既有相持不下之势,而宪法上又无规定解决之明文,则普鲁士王当然可以行使其旧有专制之特权。彼曾向国会言曰:“现在之种种大问题断非演说或多数议决所能解决,吾人所需者唯有血与铁耳。”其时普鲁士之政府抑若回返昔日专制之旧。迨俾斯麦之“血铁”政策成功以后德国人竟多以目的既达何择方法恕之。



什列斯威好斯敦事件 不数年间普鲁士之军力骤然增长,已有战胜其世仇之望。俾斯麦既欲逐奥地利于德国同盟之外,乃利用什列斯威、好斯敦(Schleswig-olstein)事件以实现其计划。什列斯威、好斯敦两地中之居民虽多系德国种而附属于丹麦,然与丹麦之关系不甚密切。一八四七年丹麦王宣言将两省合并于丹麦王国。德国人闻之莫不愤怒。至一八六三年丹麦竟合并什列斯威。俾斯麦之计划 俾斯麦以为欲解除此事之纷纠莫过于将此两省夺为己有。

同时并可得对奥地利宣战之机会,彼先邀奥地利协同普鲁士筹商解决之法。丹麦王绝无让步之意。普鲁士、奥地利两国遂于一八六四年二月向丹麦宣战。丹麦以弱小之邦而与两大国战,故不数月而败,遂割两省之地于两国以和。至于两省领土之处置一听两国自决之。俾斯麦实不愿两省处置之适当,盖彼本欲借端以伤奥地利之感情,同时并可占有两省之地也。乃于好斯敦境内沿波罗的海滨之基尔(Kiel)地方修筑军港为屯驻普鲁士海军之用。奥地利以其食言也遂大愤。

一八六六年之战争及北部德国联邦之组织

德国同盟之解散 一八六六年四月俾斯麦与意大利约,谓三月之内如普鲁士与奥地利宣战,则意大利亦当出兵相助以获得威尼西亚之地为目的。普鲁士与奥地利之感情日趋恶劣。一八六六年六月奥地利使公会下令召集同盟之军队以与普鲁士战,普鲁士议员遂宣言同盟之解散。普鲁士之宣战 六月十四日普鲁士奥地利两国均有宣战之举。当时德国诸邦除梅喀棱堡(Mecklenburg)及北部德国诸小邦外,莫不助奥地利以攻普鲁士。俾斯麦急提出要求于北部德国诸大邦——汉诺威、萨克森及厄斯加塞尔——令其与普鲁士一致。诸国不允,普鲁士军队遂入侵其境。



萨多瓦之战 普鲁士之军队训练有年,征略北部德国势如破竹。七月三日大败奥地利军队于萨多瓦。三周之后奥地利不复成军。普鲁士遂霸。北部德国联邦 普鲁士深知美因河以南诸邦尚未有与北部德国诸邦联合之意。故仅合美因河以北诸邦而组织北部德国联邦。普鲁士并乘机扩充领土,凡北部德国诸邦之曾反抗普鲁士者除萨克森以外无不据为己有。如汉诺威、厄斯加塞尔、拿骚(Nassau)、法兰克福自由城及什列斯威与好斯敦两国均人属于普鲁士。

组织之要件 普鲁士之领土既大加扩充,乃召集诸国筹商制宪之方法。普鲁士所抱之目的有三:(第一)凡普鲁士治下之人民不问属于何邦均应予以参政之机会,则国会尚矣;(第二)普鲁士之霸主地位须始终维持;而(第三)同时各邦君主之尊严又不能不顾及。乃决定以普鲁士王为联邦之“总统”。设联邦议会(Bundesrat)为行政机关。在联邦会议中各邦君主及三自由城——汉堡、布勒门及律伯克——至少各有一表决权,以明示其不隶属于普鲁士之意。以为北部德国联邦之统治者实为联邦诸国之全体,而非普鲁士王也。实则会议中之表决权数共四十三,而普鲁士竟得其十七。而且同时并可望他邦之援助。至于宪法之编订非常周密,故他日南部德国诸邦——巴威、符腾堡、巴登及南厄斯——加入联邦时已无更张之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奥地利   俾斯麦   普鲁士   匈牙利   丹麦   德意志帝国   目的   德国   国会   同盟   联邦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