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茂 庞葱-历史上的游说之士 说服的代价

游说之士所要游说的对象,通常都是君主、宰相之类的特定人物,而且机会也不会很多,商鞅三度要求谒见秦孝公,这是属于特例,绝大多数的游说之士都是一次定胜负。

下面介绍的例子,各位可以从中获知反复游说所带来的正面效果和反面效果。

纵然君主接受了自己的进言,但君主身旁有很多重臣,他们能自由地谒见皇上,更有机会向皇上进言相反的意见,则彼此的胜负就显而易见,因此上流的游说之士必然会将这些未知情况预先作好防患措施。现在介绍二则故事。

曾参与杀人

秦国有位大臣名叫甘茂,当他还是一介游说之士时,由于张仪的介绍才得以谒见秦惠文王。到了武王时代,张仪出奔魏国,甘茂才得以晋升左丞相一职。

且说甘茂奉武王命令欲前往魏国,与其结盟共同伐韩,武王不放心甘茂一人前往,于是又派遣一名副将向寿随之前往魏。

甘茂到达魏国,顺利地和魏王完成同盟条约后向向寿说:

“你先行回国,告诉武王'魏王已答应甘茂的同盟请求。但现在尚不能对韩出兵’,将来事情如果成功,功劳全属副将你。”

向寿回国后,照甘茂交代的话全传给了武王。武王便来到息壤迎接甘茂回国,同时询问为何不能攻韩。甘茂回答:

“攻击的目标是宜阳,宜阳自古以来便集合了上党、南阳的首富人士,虽然名称上它只是个县,但它的实力已到达一个郡的程度,而且自秦都要攻入宜阳,当中要经过很多险峻难行的地方,所以攻韩并不是件易事。”

在中国,郡是高于县的上级行政单位。

“而且我只是个外臣,如果樗里疾、公孙衍等和韩国有私交的重臣们向大王进言,不要进攻韩国,那大王一定会接受他们的意见,如此一来岂不背叛同盟的魏国,而且韩相公仲侈如果知道攻击韩国是甘茂出的主意,一定会把账计到我头上。

现在我来举个例子。

古代在曾参(孔子弟子,以孝亲闻名)故乡,有个和曾参同姓名的人杀了人,有人误会是曾参杀了人,便将消息告知曾母。

'曾参杀人了’

'这个孩子不会杀人的’

曾参的母亲仍然一如常态地继续织布。不久又来了第二个人。

曾参杀人了

曾母还是继续织布。不久又来了第三个人。'曾参杀人了’

这次曾母连忙放下机杼跑出屋外。

曾参的人格,母子的信赖,都无法承受连续而来的流言,我没有曾参般的人格,大王对我的信赖也不及曾母对曾参的信赖,所以我担心只要有人向你检举我,你一定会马上相信他的话。”

武王回答:

“我发誓,我绝对不会听信他们二人的话。”于是武王和甘茂在息壤订下互信誓约。

甘茂开始进攻宜阳,经过五个月还无法攻下,于是樗里疾和公孙衍便向武王进言,希望能中止这场攻击,武王被他们的意见所说服,便招来甘茂要他中止对韩的进攻。甘茂回答:

“大王难道忘了息壤之约吗?”“不,我没忘。”

于是武王又投下全国兵力进攻韩国,不久终于攻下宜阳。

众口铄金

魏国有位庞葱(《韩非子》写成庞恭)的家臣,奉命带太子到赵都邯郸当人质,临行前庞葱问魏王:

“如果有人说'街上出现老虎’,大王会相信吗?”“不相信”

“那么如果再有第二个人说'街上出现老虎链你会怎样?”

“有些怀疑”

“假如再有第三人说'街上出现老虎’大王又觉如何?”“我想我还是不会相信”庞葱接着说:

“大家都知道街上不可能会出现老虎,但是如果有三个人连续这么说的话,也许有人就会信以为真。邯郸和魏国距离如此远,在魏国一定无法得知邯郸的详细情形,今天我要带太子出使邯郸,不论有人向你说了些什么都请大王务必要相信我。”

庞葱说完立刻起身前往赵都,在他尚未到达邯郸时就有人向魏王提出庞葱种得不是。

当太子期满回国时,魏国果然不愿再接见庞葱

甘茂也好,庞葱也好,他们都在事前做好了预防措施,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们的政敌所拥有的立场占了绝对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宜阳   魏国   公孙   曾参杀人   邯郸   韩国   君主   大王   老虎   街上   代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