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失贞有多可怕?“女怕摸中”并未夸大其词,现实更离谱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中国之于其他国家不同的独到之处,必然绕不开国家性情上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脾性,几千年衍生的礼仪规矩更是令其在克制中有了更精彩的呈现。

由古至今,中国在面对基本礼仪、社交分寸方面尤为注重。

这是一个在漫长岁月里贯穿着,“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不学礼无以立”的国家,拥有着开始拘束人性直面人性的规矩和独特的修养礼仪才能有久远流传着的礼仪之邦的美名。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恪守礼仪的国家而言,失贞的危害究竟有多可怕,所谓的“女怕摸中”夸大其词真的是夸大其词吗?

母系社会变父系,秩序规则与礼仪

其实最初始是母系社会普遍存在,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具有主导地位,血缘关系以母系为主导。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男性与生俱来的强壮和体力优势,尤其是在狩猎和战争等领域中,男性往往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这导致男性在社会中逐渐占据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成为了家庭和社会中的主要决策者和支配者。

于是在面向现实的生存情况中,人们对于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认知逐渐发生了变化,逐渐转向了父系社会,男性开始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社会和家庭中的主要权力拥有者。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国不可无礼,这是所有人心知肚明之事。于是为了拘束人性,完善价值体系和社会认知,人们开始给予一些礼仪规矩作为常识性的日常行为。其中制礼作乐,以礼治国的姬旦更是以周公之名名留青史。

作为中国古代周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中国古代礼仪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根据当时的社会需要和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礼仪规范,被称为“周礼”,而他本人更是被誉为“礼之父”。

周礼包括了如宗教礼仪、官方礼仪、家庭礼仪等方面。

在宗教方面,规定了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和礼节,以祭祀祖先和神灵,以保障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在官方礼仪方面,又规定了官员的任命、官员之间的礼节、朝廷会议的礼仪等,以维护官方权威和秩序。

在家庭礼仪方面,更是规定了夫妻之间的礼节、家族之间的礼仪等,以维护家庭和谐和家族尊严,于是同时渗透了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加强了周人血亲之间的联系和宗法等级秩序的维护,正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周礼以其严格性和细致性令人侧目,其规定的礼仪细节非常繁琐,而且执行起来非常严格,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会受到惩罚。

这种严格性和细致性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社会的严谨和规矩,也为后世的礼仪文化奠定了基础。

故而周礼可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执行周礼,但它仍然对中国文化传统和礼仪文化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不变本质的不公,戕害千年的女戒

可是随着时代演变,礼仪的规范和限定更是历经了更迭,不变的是对于性别论之间独有的差异性。

逐渐在后来演变成为了规束女性,而此时,男性掌权者们纷纷递交了自己的答卷,甚至还有女性自己对性别的低头,写就诸如班昭的《女戒》一作。

须知,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本就低下,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自主权,她们被视为男性的财产,男性甚至有权支配她们的人生。

《女戒》一共七篇,篇篇皆是对女性的束缚。所谓《卑微》、《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

此作无法深究是向着当时朝代的男性低头还是向着自己作为女性认知上对自己的低头,此作一出,男性皆以为发作,这无疑大大降低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只能以男性的附属品为称。

故而所谓"女怕摸中"的说法,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的意识,中国古代女性在公共场合时会避讳男性接触她们的身体,尤其是避免男性手部接触女性身体的某些部位,如手臂、腰、肩等。这与当时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有关,无法避免。

儒家也曾强调男女间的分别,男女有着不同的天职和责任,女性应该恪守礼仪、保持贞洁和顺从,男性则应该保护女性、尊重女性、担当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因此,女性需要避免与男性发生身体上的接触,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和贞洁,这符合儒家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观念。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自主权。于是在公共场合中,女性需要避讳男性的现象就很普遍。

她们的身体被视为男性的财产,男性有权支配她们的身体,而女性则需要保护自己的贞洁和节操。

在封建社会中,男性是家庭和社会的主导力量,而女性则被赋予了服从和顺从的角色。

因此,女性必须警惕自身以防失去贞洁和受到社会的污名,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的性别意识和权力关系。

女怕摸中的现象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这是当时社会的性别意识和权力关系的体现。当然,这种糟粕的观念已经逐渐被现代社会所抛弃。

贞洁的重要在于——失贞将会被赐死

今人唏嘘的点,自然是对于在千年大国正视自己礼仪修身之余竟然不曾正视女性的愤怒。在古代社会中,女子的贞洁被视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这是因为古代社会非常重视家族和家庭的延续,而女子的贞洁与家族和家庭的延续密切相关。

在古代社会中,男子往往要求妻子保持贞洁,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妻子的贞洁是对他们尊严和尊重的体现。如果妻子失去贞洁,那么男子的尊严和尊重也会受到损害。

而如果古代女子失去贞洁,那么她面临的下场往往是非常严重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据《史记》记载,西汉时期,女子失去贞洁被视为大不敬,甚至可能被处死。

在唐朝时期,《唐律疏议》规定,女子如果失去贞洁,应该被处以死刑。这种惩罚在宋朝时期也得到了继续。

而这种根性的不公平以席卷整个世界地域展开,不可幸免的在其他国家古代,比如古代印度,女子失去贞洁同样会遭受严厉的惩罚。

据《摩诃婆罗多》的描述,印度古代的王公贵族们会对失去贞洁的女子进行残忍的惩罚,比如割去她们的鼻子或者耳朵,或者直接处死。

在古希腊社会中,失去贞洁的女子可能会被逐出家庭和社会,并被视为不洁的人。而在罗马社会中,失去贞洁的女子可能会被迫接受残酷的处罚,比如被剃去头发或者受到鞭打。

无论在哪一个角落,古代社会这四个字代表的都是女性无尽的低头和深深的不公,那些对女子失去贞洁的惩罚非常严厉,甚至可以说是残忍。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严苛要求。

对于身在古代社会的女性来说,她们的贞洁被认为是她们唯一的价值所在。而失去贞洁的代价就是,被驱逐出家族和社会。

在这种情况下,女子的贞洁必然被视为她们的美德和道德规范。贞洁不仅是女子的美德,也是家族和社会的重要标志。因此,古代社会中的女子必须保持贞洁,以维护家族和社会的尊严和荣誉。

男尊女卑是糟粕,何时能有公平日

这一切隐射的都是一种旧有的社会观念——男尊女卑。这些大大迫害了女性的规矩,使得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处于更为优越的地位,而女性面临的只有歧视和限制。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往往没有受全面正确教育的权利,也没有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权利,这使得她们缺乏自我发展和实现的机会。

故而这也是那些写下迫害女性著作的女性们并不以为意的原因吧。所受眼界的不同,注定了落笔所向之人的可悲。

当然这些都不难理解,毕竟即使在现代社会,女性仍然面临着性别歧视和职场上的不公平待遇。

同样的在这样男尊女卑观念下,也导致了性别暴力的增加。男性往往被认为有权利支配和控制女性的身体和生活,女性则往往成为了暴力的受害者。

性别暴力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的伤害,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不知道古代女性可曾在仰望悲哀岁月中也期盼过何时有摒弃男尊女卑的观念的一天。回顾历史的悲哀之处,正是只能眼观而不能作为,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究竟有没有出现在历史中,我们不得而知。

就像是一场黄粱梦醒,不知道有多少人对不公而唏嘘发声,又陷入沉寂。

对于现在的人们而言,更需要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现代这个美好的时代并不是全然的美好,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地方仍旧处于男尊女卑,女性卑微的境地。

这仍需要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希望有一天,真正的平等能和全世界的女性划上等号。

我们所向即是历史之向

凝望所谓虚假的幸福,正是萦绕在残酷的真相之下的悲哀。人们活于此世,受累于此世,但也庆幸于此世。生而逢时,如今的每一刻幸福的时刻,如果有人去深究其背后付出的意义和血泪,一定会潸然泪下吧。

可正是这一份难能可贵的幸福,造就了众人可以抒发胸臆,可以闻史观史而论史。历史永远在进步,它不曾退后,而我们要做的便是紧跟着向前,带着我们的思想向前,而不是停滞而后退。

参考文献:

《礼记》

《论语》

《女戒》

《史记》

《唐律疏议》

《摩诃婆罗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周礼   古代   男尊女卑   女性   夸大其词   贞洁   礼仪   可怕   男性   现实   女子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