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孤独症儿童“社交阶梯” 65%患儿可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黄心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如果孩子患有孤独症,家长如何能及时发现、正确干预其行为?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举行的“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义诊活动上,该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解读了其设计的孤独症儿童“社交阶梯”。他认为,孤独症儿童应先学会与人交流、体会到交往的快乐,然后再到幼儿园、学校过集体生活。

邹小兵教授在讲座上。 黄心琳/摄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约为1%至2%。自闭症谱系障碍始于儿童期,往往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对儿童实施以社交为中心的早期干预和家庭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自闭症谱系儿童的预后。2022年,部分国家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率达到1/44。不精确统计显示,我国孤独症患者数量已超过1000万,孤独症患儿数量超过200万。

孤独症的核心挑战来源于缺乏社交技能,以社交为中心、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能够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预后。许多家长意识到社交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孩子的社交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先明确孩子所处的社交阶段,以及用相应的策略来进行自然干预。”邹小兵介绍,家长可以参考“孤独症儿童社交阶梯”,其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200多个社交元素,每个社交元素都可以结合家庭生活常见的活动和游戏来进行。

“轻度到中度的孤独症儿童,我们并不提倡他们去特殊学校,建议去普通学校进行学习,而对于重度的孤独症儿童,应该进入特殊学校学习。”邹小兵指出,孤独症人士不擅长社会交往,主要不是因为“社恐”,而是因为他们的社交能力较弱,并且经历社交受挫,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科学干预,绝大多数能够获得显著改善。目前,孤独症还不可治愈,但数据显示有65%的患儿拥有正常的智力,可以接受主流教育。等孩子具备高级双向情感交流,即达到第六个阶段,就已经能正常交往、独立上学,懂得荣辱观,基本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邹小兵介绍,一些自闭症儿童在认知、艺术等领域里具有特别的天赋,“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孩子们有其独特优势和能力,帮助他们发扬长处,让他们在长大以后能够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过上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过去,大家认为孤独症在高知家庭的发生率比较高,但调查研究发现,自闭症在不同种族、文化阶层、知识阶层、社会经济收入阶层,都存在着类似的发生率。

2023年,联合国提出的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倡导主题为:转型——迈向一个人人享有的神经包容性的世界。随着对于神经多样性倡导,全世界逐渐摆脱治疗或改变自闭症的叙事,专注于接纳、支持和包容自闭症谱系人士,并促进他们发挥才能,在家庭、职场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责任编辑: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孤独症   自闭症   社交   中国青年报   儿童   谱系   阶梯   合格   阶段   孩子   家庭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