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早该奉献给父亲这片虔诚,心中早已涌动着对父爱的赞颂。屡次提笔却又放下,只因难以理清心灵深处那团感情的纠结:是钦敬,是仰慕,是崇拜,是爱戴,是鞭策,是鼓励;且夹杂着自身的愧疚不安、思索感叹。或许,只是想一个人默默地珍藏起那份亲情,希望如一池琼浆愈久愈酽。如此,父亲的形象时时地浮现在眼前:高高瘦瘦的身体,如霜浸染的华发,岁月写下的皱纹,亲切熟悉的乡音,还有,那粗犷而不失细腻,严厉而不失宽厚,执著而不失乐观的性格……

直到那一天--今年春节前三天,当我从八百里外的异乡重回那片梦中的热土,穿过记忆中的羊肠小道、疏篱短径,推开里外的异乡重回那片梦中的热土,穿过记忆中的羊肠小道、疏篱短径,推开家中那扇沉甸甸的木门,父亲带着几分惊喜几分欣慰,满面含笑大步向我迎来时,我才突然间得了彻悟般的答案:那往日里魂牵梦萦的情结,其实本缘于一种绵亘千古融于血脉对父爱的膜拜;那那往日里钦敬崇拜之类的回报,在如海洋如苍穹般博 大的父爱面前,实在显得虚弱而苍白。瞬间,盈眶的热泪已模糊了视线 ,而父亲的形象却愈发清晰高大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没有名标青史的丰功,父亲看似平淡的大半生,却充满了坎坷和不幸,更有着挑战艰辛的执著。本该是天真烂漫的童年,却遭遇战乱六岁即失母爱;本该有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却因家族的中落幻灭了深造的理想;本该在教师的岗位上伴琅琅书声育满园桃李,却因一场大病不得不离开校园;本该在播种了希望后收获硕果,却不得不面对天灾人祸的磨难;如今,也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为着仍读大学的小儿,依然躬耕在田野乡间。几十年如一日,父亲如大漠中负重的骆驼,默默地忍受了长途跋涉的煎熬。记忆中大雨滂沱的夏日、满天风雪的隆冬,父亲几乎跑遍所有的亲戚,才从几十里外借来一点“救命粮”,那件既作挡风又用遮雨的破蓑衣,就盖在粮袋上。七月流火酷暑难挨的正晌午,一边嚼着苞米饼子,一边起伏在人来高的黄烟地打杈定芯,连晒带累加上烟呛晕倒在垅沟里,十冬腊月又带上硬梆梆的干粮咸菜,拖着病弱之躯奔赴三十里外,跟膀大腰圆的壮汉们抢卸车皮,渴了吞一口路边雪,困了就瑟缩在八面透风的票房里。赶了大半辈集的父亲,从未光顾过一家小饭馆,花两毛钱买碗热汤被视为不应有的奢侈……若干年后,每当我回忆起那段大多数种田人都吃不饱的岁月,我就不能不佩服父亲凭着自身的力量,供养七口人吃饱穿暖;我就不由得想起父亲手书的“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条幅;更忘不了在清朗的月下品箫弄笛苦中取乐的情景。假如不是为人之父的责任感在支撑他,我想绝不会有如此不屈的对命运的抗争。

父亲没有高深的文化,也似乎不了解父爱深层的升华,但他却清楚,一位称职的父亲,绝不仅仅赋予下一代以生命,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灵魂,用他的话说是“养必教”。从上小学那天起,父亲便给我们六兄妹准备了小镰刀和柳条筐,课后用来砍柴挖野菜,帮母亲做家务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暑假带我们到地里去干活,亲身体验“一粟一饭皆来之不易”的道理;寒假父亲和我们一道拉着爬梨去赶集,登天桥看火车,感知故乡外的世界;柴禾垛里拾了邻居家的鸡蛋,父亲必让我们亲自送去,讲明原委,告诫“拾金不昧”的道理;每逢赶集带回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一边看着我们吃下去,一边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六兄妹从小学到高中,前后跨跃十几年时间,父亲无一例外地实行着每年两次的访校制,寒暑不误。为此,父亲有过欣慰的笑容,也有过不满的责备。为了督导我们按时完成作业,带着一天的疲劳,陪伴在昏黄的煤油灯下,窄小的饭桌旁。直到今天,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工作、学习、恋爱、生活的经历,我们仍及时地传递交流着父亲的来信,感受那温暖的至爱后面无穷的力量。我们虽没有显达豪富,但我们拥有着父亲赐予的正直、善良、执著、清廉的品格,这是一生都享用不尽的。

面对父亲,我常感到愧疚不安。愚钝而身为长子的我,耗费了父亲太多的精力,而他得到的报答只有这一篇文字。我时时感到在我的身后,有一道无形的力量,一双温暖的大手,在扶持着我,支撑着我,这就是父亲——饮马河畔那块黑土地上,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假如人生必得选择一位导师的话,我永远无悔的选择是:父亲。

文/管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钦敬   父亲   羊肠小道   热土   父爱   梦中   里外   兄妹   执著   力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