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后,再遇苏轼

再遇苏轼

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年二十七的苏洵远游归乡,奋读经史,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期间洵妻程夫人孕二子二女,计儿女共六人。然成年者仅苏轼、苏辙、苏八娘三人。

苏轼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年迈的苏序骑着毛驴,抱着私塾改诗后打雀而归的苏轼,抿了一口酒,微微摇头。程夫人牵着四岁的苏辙,教导苏轼勿伤鸟雀,八娘坐在一旁,吃着点心。书房读史的苏洵,走出来拉着两个孩子,坐在屋檐下,叙述他外出远游的经历。

三苏

又到远游日,苏洵背起行囊,走出屋门,其妻携二子一女立于堂前,挥手告别,苏序坐于内室,闭目养神。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门读书,传学识与二子,整日读史诵经,晃晃经年也。后苏轼、苏辙接连成婚。苏轼以诸生访张方平于成都,张见苏轼工书善文、能于诗词、有治世之道,遂待以国士。即致书与欧阳修荐三苏。

嘉佑元年(1056年),三苏出蜀入京。苏洵上书欧阳修做《史论》《洪范论》,荐苏洵于朝,洵文明大盛。次年苏轼、苏辙应省试,皆进士及第,苏轼撰《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误以为笛子曾巩所作,为避嫌,苏轼只得第二,是为状元及第。又遇母亲程氏去世,三苏回眉山丁忧三年。后再次入京,父子三人一路将唱和诗歌编成《南行集》(前后集)。后兄弟二人在怀远驿苦读一年之久,参加制科,苏轼得制科三等,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苏辙制科四等,苏辙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当时苏洵奉命修《礼书》,苏辙要求在京城侍养父亲,获朝廷准许。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初仕凤翔的苏轼与苏辙面对了人生第一次别离,路过渑池,忆起二人曾于此借住,遇奉闲和尚热情接待,也曾题字留念。遂故地重游,然以物是人非,心生感慨,挥笔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任凤翔期间苏轼砥砺公事,恪尽职守,与民同在,或“苏贤良”之称。也曾入山访寺,呼朋结友,游遍终南,赏景作诗。

任满返京,任职史馆,后发妻王弗病逝,再年父丧,丁忧三年。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丁忧期满,苏轼续妻王闰之。后与苏辙返京,后面的人生起起伏伏。“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这是苏轼对兄弟之情的写照。治西湖,筑长堤;化良医,治瘟疫;遇蝗灾,田间奔走三月余;夜宿城墙,抗洪救灾;修沟渠,治清河;停万花会,于民修养;整顿军防,心系底层军事;西江造桥,推广秧马,设计自来水工程,这些是苏轼在跌宕的仕途生涯的务实之举。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干骑卷平冈”。他天天写书法,“幼而好书,老而不倦”,书法风格独树一帜,与米带、黄庭坚和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又经常画水墨画,在墨竹、怪石、枯木等画法上开辟新意,画内有情画外有意,因而他的画作也成了同时期的著名画家文同、王选、李公麟争相收藏的宝贵之物。

干骑卷平冈

他在清泉寺内游览,大喊“谁道人生无再少”,他在沙湖道上淋雨,笑呵呵地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利用这段清闲的时光,他参禅论道,著书写文,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日益精进,创作了许多诗词名篇。而当微薄的俸禄不足以支撑家庭的生活时,他也在黄州的东坡带领全家开荒种地,又筑造东坡雪堂,会客雅集,弹琴品茗,日子十分惬意!

在生活中,他也始终充满情趣。他爱竹,无竹不欢,眉山的故居前有“万竿竹”,诗词里则呈现了“风敲竹”。他嗜茶如命,发明了“三沸水”,在杭州跟和尚们斗茶,留下品茶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他爱美食,自创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东坡羹......他还喜欢夜游,在放空的夜晚中,也让哲思达到极致,因而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赤壁赋》。这便是苏轼的人生境界。

古来圣贤接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但苏轼却饮少辄醉,索性陪伴苏轼的还有与苏子由互通的二百三十四篇作品,可谓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身处儋州的苏轼,坐山观潮,身前有酒无肉,却依旧饮少辄醉,缓缓进入梦乡。梦到“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年近古稀的老人也不禁痴痴憨笑。一声子瞻、两声轼儿、一声兄长,却缓缓传来。

#中国历史人物##历史开讲##历史人物##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渑池   黄庭坚   凤翔   眉山   东坡   远游   历史人物   书法   诗词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