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和他的弟子们

1967年底,78岁的陈寅恪先生,已经十分虚弱了,红卫兵要抬他去大礼堂批斗,陈寅格的弟子,时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刘节站了出来,“我是他的学生,他身上的毒,我身上都有,你们批斗我吧”,于是红卫兵对当时已经66岁的刘节拳打脚踢……

1949年,国民政府邀请陈寅恪随团赴台或去英国剑桥和牛津讲学,陈拒绝了,他选择了中国最南端的广州,在岭南大学任教,在这里,他渡过了其人生最后的二十年。

陈寅恪先生

1958年,郭主任发表了“今年须批判人物有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郑振铎等五人。”的讲话,于是,中山大学里贴满了批判陈寅恪的大字报。

学生贴老师的大字报,这哪还有师道尊严?这真是亘古未有的践踏。陈寅恪及其家人,对这种断章取义、掐头去尾,无限上纲的大字报非常反感,但又非常无奈。

当时中山大学历史系的著名教授们,许多都是陈寅恪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学生,如刘节、梁方仲、吴宏聪、高华年、赵仲邑等。

那时候他们自己也挨批,也在作检讨,但是面对这种气候,陈寅恪的弟子们没有卖师求荣,也没有对老师落井下石,他们顶着压力持不合作的态度,并且经常偷偷照顾老师。因为他们深受恩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治学思想和深具中华传统士子气节和学人风骨的影响。

刘节(1901—1977),字子植,温州朔门人。我国古史研究的著名学者,考入清华大学后,有幸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有“教授中的教授”之美誉的陈寅恪,是陈老的得意弟子之一。1946年后在岭南大学任教,1952年,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他历任史学系主任和古物馆主任。

刘节先生

在中大,刘节是陈寅恪的领导,他任历史系主任时,每到逢年过节,刘节必去陈老师家,对老师下跪并行叩头大礼,旁若无人。有人认为刘节的做法是迂腐、是作秀,但师恩浩荡,岂是他们能领会的?

1967年底,当红卫兵要抬陈寅恪出去批斗时,陈寅恪夫人知道虚弱的丈夫要是真的被拉出去,就很难有命回家了,于是她出面阻止,但被造反派狠狠地推倒在地。

此时刘节站出来,义正辞严地要求代老师挨批,才有了开头那一幕,当红卫兵小将对刘节辱骂殴打后,居然又问刘节有什么感想,刘昂起头答道:“我能代替老师挨批斗,感到很光荣!”结果得到更加猛烈的拳头。

刘节代老师挨斗时已是66岁的老人,前后被批头60多次,被打被抄家被剃光头,在遭受人格和身体的双重蹂躏的时候,还能说出的“光荣”二字,绝不亚于石破天惊!我想日后那些打击陈老的人,会不会羡慕陈先生有这样一位情深意重、铁骨铮铮的学生?

铁骨铮铮的学生还有许多……

有当时的中国经济史专家、教授梁方仲,他不顾自己也是被批判的对象,公开劝说历史系的青年教师,要冷静,不要跟风起哄。他有句经典名言叫“乱拳打不倒老师傅” 。

还有吴宏聪教授,他说:“那时我常去校园看大字报。揭发批判陈寅恪的大字报,虽然很多,但都是些琐屑小事,无限上纲。那些写大字报的学生,读书太少,在学术上根本没有资格、也批不到陈寅恪,简直胡闹。”他还特别赞同刘节的做法,他说:虽然都很尊敬陈先生,总想为他做点什么,但都不及刘节。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骨头都可以敲出金属般的声音。陈寅恪也有一些学生 ,甚至最有可能成为陈氏衣钵传人的北京大学的周一良与中山大学的“岭南才子”金永熙,则在那个年代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

周一良出身名门望族,学贯中西,懂多种语言,同时,周家与陈家又是四代世交,因此,陈寅恪对周一良在学问上一直精心指点、培育和扶持。

没想到1958年,周一良却在北大贴出了批判陈寅恪的大字报《挖一下厚古薄今的根》。周一良的举动,完全背叛了恩师,并对其反戈一击。曲学阿世,师生断谊。

周一良

但政治气候变暖之后,周一良也做了深深的忏悔和反思,写下多篇追忆恩师的文章,表达深深的怀念之情。

另一位不光彩的弟子是金永熙,他是陈老在香港大学教过的学生,博学多才,史学功底深厚,曾被人誉为陈门三大弟子,陈老一度把他看作是名山事业的传人。

在1956年,还接受他担任自己的助手,足见对其重视的程度。当他贴出陈氏的大字报,就更加引人注目了。陈老对金永熙贴自己的大字报更是气愤不已。但陈老还是还让他和刘节来家谈了很久。

金永熙

可惜,金永熙后来还是写下了最有分量的批判文章——《批判陈寅恪先生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史学方法》。这篇文章,在学术上是批不倒陈寅恪的。

但是在感情上,陈老被深深刺痛了,这位平常对自己执弟子礼的“岭南才子”,竟然会践踏师德,背弃了他所守望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主张。从此陈门弟子中再没有了这位岭南才子名字,陈寅恪至死都没有原谅他。

面对越来越不分黑白的气候,陈寅恪丝毫不退让,表现出中国传统社会中士的嶙嶒硬骨。为了维护自身尊严和人格,陈寅恪向校方提出“决定不再开课,准备迁出中大。”

陈寅恪是中山大学第一个站出来,公开表示不上课和拒绝带研究生的教授,继陈老之后,历史系又有刘节、梁方仲等7位教授,也采取同样的方式来维护师道和人格尊严。受到批判的就有32位资深知识分子,没有一个口服心服。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和恩师划清界线,亲其师方会信其道,他们谨记恩师教导,追随真理,和恩师紧紧站在一起!

敬爱的陈寅恪先生逝于1969年10月7日。刘节曾在日记中这样记:“陈寅老今日五时逝世,享年八十岁。”10月17日刘节又记:“下午去东山送陈寅恪老师出殡。”

刘节从受教于陈门到后来与恩师同事,再到最后时刻,他不避嫌疑、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送恩师最后一程,刘节成为陈门弟子中唯一陪伴恩师达几十年的人,这是陈老之幸,也是刘节之幸,也是他至诚、至德、至义之所在。

难道刘节不正是其恩师倡导的“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最有力的践行者吗?答案是肯定的。

象陈老先生的许多弟子一样,刘节之情意、之铁骨,与恩师陈寅恪的血脉相传密不可分!

晚年陈寅恪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红卫兵   中山大学   大字报   历史系   恩师   岭南   弟子   教授   老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