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数字化

在各行各业竞相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如何寻找抓手?南方日报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多家文旅企业、文化场所,探访从化、花都等地的乡村,深入探索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广州路径。

●南方日报记者 蔡华锋 叶绮涵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俊涛

1.原创动漫精品迸发强劲生命力

前不久的广州文交会期间,由咏声动漫主办的首届“湾创力”动漫授权大会也同场举行。这场以数字化IP授权为主题的专业交流交易活动,正在尝试打通从IP孵化、运营以及产业化的全链路服务。近十年来,广州动漫产业不断“加速跑”,各大动漫IP纷纷“出圈”,涌现出喜羊羊、猪猪侠、熊出没等多个原创国民动漫IP,众多动漫企业实现跃升。广州动漫产业从引进,到合作,再到原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咏声唱片”曾是中国最早的民营唱片公司之一,随着互联网音乐兴起,唱片业式微,咏声唱片开始进入数字动漫领域,转型为咏声动漫。如今,咏声动漫已成功开发“猪猪侠”“百变校巴”“超学先锋”等系列知名原创动漫IP,累计推出动画电视98部,年动画片产量近4000分钟,旗下作品在境内外超过150家播放平台播出,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咏声动漫还以原创动漫IP为核心,开发了系列内容衍生产业,衍生产品覆盖玩具、出版物、儿童休闲食品、家居用品、主题乐园、舞台剧等共计12个产业,超千种品类,年零售市值超50亿元。

高质量的原创动漫精品,需要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咏声动漫副总裁阎冰表示,除了跟国内优秀的编剧、创制作团队进行合作外,还用优秀的项目去聚集优秀的人才,并匹配相关人才政策,针对大量的创制作人才,通过“产学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采取定制化培养机制储备优秀人才,目前通过这种模式在贵州已孵化了近100人的制作团队。

作为广州动漫链的链主单位,漫友文化先后发掘和培育出姚非拉、寂地数百位专业动漫创作人才,培育孵化动漫IP版权数百项。广州动漫链依托广州文交会、中国国际漫画节、中国动漫金龙奖、蔡志忠漫画奖等专业服务平台,资源要素得到不断聚集,IP资源得到不断转化,动漫消费得到不断升级,产业链得到不断优化。广州正在搭建高质量“动漫链”,使动漫渗透到相关行业、领域,促进新媒体动漫、动画视频、版权数字授权、科技创新、文旅文创融合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2.新场景带来文旅融合新魅力

西关、骑楼是老广州的代名词,也是广州本土文化的特色所在。作为旧城微改造的代表,永庆坊经过“绣花功夫”进行改造后,如今已经成为广州最受欢迎的“网红”街区之一。2020年,永庆坊正式挂牌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2年,永庆坊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目前,永庆坊已引入超120个非遗文化品牌、活力潮牌,2023年春节假期,永庆坊每日接待客流约7万至8万人次,人流不仅让老街再度热闹起来,也激活了假日商业,带旺了大西关特色商圈。

新场景的新魅力,在广州文化馆新馆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当前还在内部调试阶段,但其2023年1月18日至2月5日运行测试期间,即有约4.2万人次市民游客通过线上预约方式入馆参观游览、参与活动。2023年春节期间,约60场惠民活动在广州文化馆新馆举办。广州市文化馆新馆以“黑马”之姿,迅速火爆“出圈”,一跃成为广州最受关注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一座文化馆为何能成为人们争抢打卡的地点?这不得不提到新馆所在位置与其精心营造的新场景。广州文化馆新馆依托壮丽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和海珠湖水系景观,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居全国首位。汉唐风格建筑与岭南园林空间浑然交汇,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并不是传统的文化馆,而是一座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自然与人文共辉映、艺术与生活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综合体。

2023年春节期间,约60场惠民活动在广州文化馆新馆举办。未来,这里还将成为文艺大舞台、服务新平台。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介绍,新馆未来将充分发挥场馆优势、品牌效应,打造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华南展示基地)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广州)协同创新中心。预计开放后每年馆内各种活动达到3000次以上,年接纳群众将超过100万人次,线上服务人次预计超过2000万。

粤剧是广东最具知名度的世界级非遗。位于天河区的广州粤剧院新址,既是广州城市文化新地标,也是粤剧这一传统文化走向年轻人的新场景、新平台。广州粤剧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花利红表示,将以新址为新起点,加大粤剧传承保护、精品创作、人才培养、体制创新等力度,常态化举办高水平惠民演出、公益培训、展览、讲座、粤剧普及等活动,同时,通过粤剧IP形象打造文创产品,让粤剧更“年轻”更“国潮”。

3.重塑空间激发乡村文化新活力

乡村不是文化荒地,通过文化赋能,空间重塑、改造,激发出新的活力。位于广州从化区米埗村的稻喜湾温泉民宿,打造了独特的“稻田温泉”。稻喜湾在原有的环境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设计出网红索道、复古蒸汽小火车等适合拍照的地标点,让原来的乡村演变成为“网红”,被更多游客熟知。

目前米埗村已建成米社·莫上隐等10栋不同风格特色民宿,客房规模近50间。同时构建了乡村青年创业中心、乡村餐厅、温泉区等特色空间,有效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2021年,米埗村集体年均收入达6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5万元,较2017年分别增长1倍和1.41倍。

竹洞村位于花都区赤坭镇,因村内广泛种植竹子,如竹林中的洞府而得名。竹洞盆景以树桩盆景为主,包括九里香、罗汉松、山松、榆树、福建茶,盆景产业远销国外。不过,虽然守着“盆景”这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产业,竹洞村成为“网红”却是因为近年广受欢迎的黄花风铃木,花开时节,大批游客前往竹洞村游览打卡。

有景色还要有文化。近年,竹洞村深挖当地最大的历史人物IP——洪熙官,建起了洪熙官纪念馆,开创了以洪拳文化为主题的美食“洪拳宴”,打造了以洪熙官文化为主题的《竹映洪拳》水幕光影演艺节目,完善了竹洞村文旅夜游项目,提振夜市经济,国庆期间游客量超10万人次。赤坭镇副镇长祝志科表示,当前,村内有文化廊道、凉亭及游憩休闲区,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分类已成广州样板,洪熙官纪念馆、新文明实践站、新征程驿站为村民提供了学习、健身、休闲好去处。

专家观点

英国创意经济之父、联合国创意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约翰·霍金斯:

城市必须运用好数字实力和网络资源

文化影响着城市的地位和软实力。过去,软实力主要体现在城市之间的物质文化和贸易交流,以及建筑、公园和街道等实物景点;现在,这些内容仍然是构成软实力的主要因素,但城市必须运用自己的数字实力和网络形象。城市必须推广自己的数字资源和实体资源,数字资源越来越能影响人们对城市的看法以及城市的全球形象。这方面,我们面临五个挑战:

第一,数字服务为文化生产和推广提供了新途径。它有助于现有产品和体验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消费。如博物馆多年来一直为观众提供手持数字导览设备,现在甚至可以提供在线参观服务,尽管许多公共机构面临着财政和技术方面的挑战。

第二,数字化使新型创新成为可能,比如写作、音乐和艺术创作形式。当前网络文化的体量已无法估量,中国、美国和欧洲分别在网络小说、在线音乐和网络艺术方面领先,而欧洲和中国则是网络时尚领域的领导者。去年全球十位最畅销的音乐新人中,有一半是通过网络开始职业生涯的。沉浸式艺术装置让观众以全新的方式体验艺术家的作品,广州和中国的其他城市已率先用这种方式,大规模地应用灯光和图像。

第三,文化全球化。英国国家剧院在伦敦出品的戏剧《战马》已为全球700多万观众奉上演出,包括中国的观众,还有更多的观众以数字形式进行欣赏。奥运会和世界杯开闭幕式等重要的全球盛事,现在也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全球播放。城市也开始从线上观看的角度着手进行各种活动的制作,这意味着要面向城市以外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第四,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文本和图像。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了我们生成文本的方式,彻底改变了在线搜索,也改变着我们生产、宣传和传播文化的方式。目前我们看到的是虚拟现实在全面发展,人们偶尔、有时甚至长时间地沉浸在虚拟现实中,将自己的生活与现有的物质现实分隔开来。

第五,主要城市需要拥有世界级的数字设施。这些城市将会吸引大量人工智能和图像制作领域的投资,数字基础设施规划、技术将融入城市未来的各级规划。就软实力而言,那些具有国际思维的城市会更胜一筹。我认为,这些世界级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会扩大。这种差距更多是目标和发展前景的差距,而不是规模的差距。视觉图像会成为我们看待一座城市的方式,但我们通常不会将数字体验作为一种文化或旅游目的地,但这里是大有机会的,我期待看到广州成为这方面的领头羊。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金巍:

数字化是文化产业的未来之门

数字文化经济是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融汇的产物,现在已经进入到文化经济时代,数字文化经济以文化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网络(数字平台)为数字问题内容的生产、传播与消费的载体,以数字技术为推动力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活动。

数字浪潮来临六大趋势:一是政策密集,数字经济的政策密集度非常高,这三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大概有四五百个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规划、促进条例;二是数字技术本身现在广泛应用于文化生产和居民文化消费领域;三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数字文化业态和数字文化企业居主导地位,居主导地位的企业正在向数字文化企业转型;四是多形态文化经济同时加速数字化进程,有了最大的交集;五是文化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微观层面就是文化资产;六是技术创造更多选择,但是也给文化治理带来更多的困难,形势也更加严峻。

我国数字文化经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始阶段,2012年之前,以网络文化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以互联网平台为特征;第二阶段为2012-2019年,以“互联网+”行动和网络强国战略为背景,产业方面是数字创意产业、数字文化产业;第三阶段,还是数字文化产业,但是数字文化产业要求以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文化产业为主干,特点是数据的生产要素化。

2017年,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国家层面很快出台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来又出台了《关于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时候关键词主要是基础性的,发展基础是什么?业态是什么?生态是什么?跟2017年创新发展有一定区别。随着国家数字化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作为国家文化数字化两大内容,正在并行前进,文化数字化或者数字文化产业有了更好的战略空间。

总体来说,数字化是文化产业的未来之门。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讲,技术支撑的文化产业,也就是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标志。

2020年,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234.90亿元,占全国文化产业社会融资总规模的45.44%。从并购方面来看,2020年到2021年,两年数字文化产业发生并购事件111起,占文化产业并购事件64.91%,涉及资金1064.10亿元,占全并购规模90.85%,90%以上的并购金额都是数字文化产业的,在文化产业并购市场处于主导地位。总体来看,数字文化经济和数字文化产业,都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大趋势,如果没有赶上20年前的互联网风潮,一定要抓住数字化这次机会。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向勇:

推动文化数字化创新要构建“四力”

数字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高速发展,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对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目标和融合机制提出更高要求。

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体现,表现为文化融入科技和科技赋能文化,是文化与科技之间双向融合的结晶,具有一种典型的“巧创新”特征。数字文化产业以社会主义文化内容为内核,以新兴数字技术为手段,以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目标。因此,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文化铸魂、数字塑形和产业强体。

如何来推动文化数字化创新?我们在观察各类数字文化企业所践行的创新实践,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出现了产销协同赋能的文化数字化发展路径,搭建内容共创平台。第二,智能创意赋能,构建数智文创生态系统。第三,越来越多的场景现场,通过数字化赋能营造沉浸式业态体验。第四,数字IP赋能,推动全链全域的价值升级。

因此,要构建数字文创,构建面向未来文化生产的创意领导力,就要在这几个方面,尤其是文化企业进行能力的构建,一是数字创意内容生产能力,二是私域流量营销能力,三是文化数据资产运营能力,四是数字文化IP的赋能能力。

在对广州的观察中,我了解到要打造中国数字文化创意中心城市、世界创意城市、媒体艺术之都,将广州打造成为彰显岭南文化特色的数字文化消费高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内容创意高地、畅通海上丝绸之路的数字文化开放高地。

如果有可能,广州应当围绕目标和定位,布局四大创新工程,数字文化产权共创工程、数字创意平台共建工程、数字服务伙伴共生工程以及数字内容能量共享工程。应当实施五大行动计划,推动文化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包括数字文化科技创新、数字文化企业培育、数字文化人才招引、数字文化消费惠民以及数字文化场景共生等。

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桂平:

大湾区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进行更多合作

从世界的发展可以看到,从物质经济到文化经济,结合科技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文化所释放出来的显著作用也是有目共睹。当今,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指标,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在守正过程中还要寻求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国内的资源和市场,也要在发展过程当中加强跟其他区域、国外的合作,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国际影响力。我们做出来的好的文化产品如何能够“走出去”?是否有更好的平台、桥梁能够让大家“走出去”?

文化产业科技含量的增加,数字文化产业飞速发展,文化产业消费的新业态也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向智能化发展,使得我们看到了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已经成为后起新秀,我发现文化企业做的工作都是结合当今的智能化、数字化的大趋势,文化企业转型,带动整个广州的文化产业不断地朝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广州是广东省会,也是大湾区重要一极,穗澳两地文化相通,在共建人文湾区当中,广州和澳门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化产业是一个有机系统,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大湾区内各城市的文化产业增长稳定且快速。目前,广州、澳门两地在提升文化产业系统的协同、引领文化科技产业信息、挖掘文化产业资源动能等方面都已经有了合作,在接下来的文化产业发展中,两地要继续发挥各自所长、互相支持;不止穗澳,大湾区内的城市都要以岭南文化为机遇、以文化产业为抓手,更多进行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粤剧   文化馆   创意   广州   文化产业   数字   城市   动漫   文化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