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村民为无名红军烈士接力守墓扫墓,新化县墨溪村这个好传统已坚持88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贺威 通讯员 武倩

扫净尘土、擦拭墓碑,手捧一束鲜花,伫立在无名红军烈士墓碑前深深三鞠躬。4月1日,新化县奉家镇墨溪村村医罗教灵和爱人奉桂香,怀着崇敬的心,为长眠在村里的无名红军烈士扫墓。

(4月1日,罗教灵为烈士扫墓。受访者供图)

据考证,1935年12月,红二军团从溆浦迂回到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一名年轻的红军战士突发疾病,生命垂危。部队首长找到当地村民奉显地、奉显情,掏出两块银圆,请他们找个郎中帮助医治好这位战士,如果治不好,就用这两块银圆安葬他。尽管当地村民尽心尽力照料,但因病情严重,这名年轻的红军战士第二天就不幸去世了,牺牲后长眠于此。

村民奉显地、奉显情,是第一代守墓扫墓人。安葬红军烈士后,每年都会到坟前为烈士扫墓。奉显地辞世后,他的儿子奉名秤接过重任,并约上奉显培、罗承忠等乡亲一起给烈士扫墓。

1929年出生的罗承忠,家就住在烈士墓附近,从小耳濡目染红军烈士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罗承忠入了党,还担任了大队长。1976年,罗承忠向公社打报告,在征得原上团公社同意后,以中共上团公社委员会、上团公社革命委员会的名义,为烈士立碑,碑正上方书:“红军烈士之墓”。

(罗承忠为无名烈士守墓资料照片。)

“我从小就记得,无论多忙,父亲每年清明都会带我们为烈士扫墓,缅怀先烈,教育我们要保护好烈士墓。”罗承忠的儿子罗教灵说。

继承先烈遗志,作为村医的罗承忠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克服交通闭塞等困难,守护了村民的健康。2012年,88岁的罗承忠在临终前留下遗言:我的坟墓要跟烈士在一起,我要永远守护着红军战士。遵照罗承忠的遗嘱,罗教灵将父亲安葬在距离红军烈士墓不到5米处。

“父亲离红军烈士那么近,我更有责任接好这个‘接力棒’。”此后,罗教灵便接过了扫墓、守墓的重任,并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修缮了红军烈士墓。2021年8月,罗教灵被评为“湖南好人·最美革命文物传承保护者”。

(今年春节期间,罗教灵大家庭来烈士墓前祭拜。受访者供图)

在罗教灵的带领下,奉家镇和墨溪村形成了良好的崇尚革命先烈的氛围。他儿子罗富文和其他大家庭成员,每年春节都会到烈士墓前祭拜。奉家镇的乡亲们、在校学生每年都会集体为红军烈士扫墓。到罗富文这一代,村里已有四代人接力为无名红军烈士守墓扫墓。

奉家镇这片红色热土上,已证实百茶源村境内现存有红二军团司令部伤员养护所旧址。4月2日,新化县奉家镇报木小学校长段同山和部分学生,在墓地守护者刘铁华的带领下,祭拜了村里另一处疑似红军无名烈士墓。当地在开展考证的同时,加大保护力度,合理引导村民祭拜追思。

奉家镇党委宣传委员罗宋辉告诉记者,为红军烈士守墓扫墓,当地已经坚持了88年,还将把为无名红军烈士守墓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新化县   烈士   红军   村民   银圆   都会   烈士墓   先烈   公社   战士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