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气多变 谨防“气象病”

东营日报社/爱东营讯 又是一年冬去春来,前几天还是温度上升,而最近这几天又开始降温,气温这样忽高忽低,一不注意就容易招致各种“气象病”,那么什么是“气象病”?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什么是“气象病”

春季是冬季向夏季过渡的季节,冷暖空气常常交替侵袭,高低气压活动频繁,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常使人们出现一系列生理异常现象及多种疾病,特别是对体质虚弱的人来说更为明显。

所谓“气象病”,其实指的是由天气或气候原因造成的疾病的统称,这类疾病的发作或症状加重往往受气象要素变化的影响。

“气象病”可分为“天气病”和“气候病”。“天气病”多由气压、气温、湿度和风的急剧变化引起,如气管炎、高血压、关节炎、感冒等等。

而“气候病”则是因季节性气候变化所致或季节性病菌感染引起的,如脑溢血、哮喘、肠炎等等。

春季警惕“气象病”

春天气候转暖,皮肤血管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增强,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液分泌增加,各器官负荷加重,所以春季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防风保暖,清淡饮食,合理用药。

早春时节,气温变化不定,各种细菌、微生物也随之活跃,如饮食起居不当,就更加容易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平时胃肠容易生病的人,春季尤其应做好保暖,少吃生冷食物,防止腹部受凉。

关节炎患者对气象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早春时节,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关节炎患者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关节需保暖,脚部切勿受凉。

春季也是花粉过敏症高发期。林木、蒿草及其他植物花粉随风飘扬,极易诱发过敏体质者发病,出现打喷嚏、流涕流泪、支气管哮喘、头痛胸闷或皮肤发痒症状。过敏患者外出建议佩戴好口罩,必要时随身携带药物。

再就是春天是一个心理疾病高发的季节。从寒冷的冬季过渡到温暖的春季,气温的剧烈变化会引起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及生理、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进而加剧心理机能的混乱,出现抑郁、烦躁、失眠等症状。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愉悦的心情,懂得调节、适当宣泄,平稳度过春天。

如何应对春季“气象病”

柳绿花红的时节,春季的气候特点是乍暖还寒、天气多变、早晚温差大。如果人们衣着单薄,或者过早地脱去冬衣,换上春夏服饰,容易伤风感冒。

专家建议,关节炎患者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关节需保暖,脚部切勿受凉,不要过早脱下秋裤。

同时要注意的是如果头部、身上出汗应及时擦去,切忌马上脱衣。室外作业或春游、远行时要带好雨具,不要久居湿地和当风之处。室内白天通风后,夜间要关好门窗。脱衣不可过快,要根据气候变化而增减衣物,特别是应该多备几件背心之类的衣物。

(记者 李玲 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时风   气象   东营   春季   天气   季节性   温差   关节炎   保暖   多变   时节   气温   气候   患者   皮肤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