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朱高炽,为明王朝第四任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戊午,1378年)七月初一,朱高炽出生安徽凤阳府,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据传,徐氏梦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但因身形较胖,以致体质较弱。少儿时曾接受武术、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由于儒雅仁爱,深得祖父朱元璋喜爱。然而,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需两个内侍搀扶,方得行动,加之跌跌撞撞,对于一生嗜武的朱棣来说,并不喜受这个儿子。但令老师欣喜的是,朱高炽十分专心经籍文学。

一次,朱元璋命他与秦、晋、周3世子,分阅武士。其他3位世子很快检阅完毕,只他回来最晚,朱元璋问及原因,朱高炽答:“早晨冷得很,士兵们尚未吃完饭,我让他们吃饱饭后,方才检阅,所以晚归。”后来,朱元璋又命几位世子分阅奏章,朱高炽禀报之时,皆与军民利益相关之事,奏章之中错字从不挑剔。时值,朱元璋拿着奏章对他说:“孩子,你疏忽了,这几处毛病你没看出!”他却回答:“孙儿没有疏忽,这不过是小毛病,不足以渎天听。”朱元璋又问:“尧、汤之时,水旱严重,老百姓靠什么生活?”朱高炽答:“靠圣明天子的恤民之政。”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孙儿有君人之识矣!”然而,朱棣更为偏爱两个好武的儿子:朱高燧、朱高煦,常带他们随从征战。

朱高炽并不以为然,遂将大部分时间用以儒术研究,并且接受父亲为己挑选的学者教导,他们之中有:杨士奇、杨荣、杨溥、黄淮等,皆与朱高炽培植友谊,并在他登基之后,担任重要行政职务。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乙亥,1395年)闰九月二十一日,18岁的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

明惠宗建文元年(己卯,1399年)十一月,燕王朱棣起兵靖难,遂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京。时值,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阻挡建文帝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北京城。这一战役对于整个靖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为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曾经遣书朱高炽,许以封王,令其归顺朝廷。朱高炽接信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送至父亲朱棣面前,以致建文帝的反间失败。

明太宗永乐二年(甲申,1404年)四月初四,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要求下,身为长子的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自此,朱高炽不管是住南京还是北京,在父亲明太宗朱棣离开之时,负责监国,从中得到很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是,朱高炽留于后方监国,其父又疑会有不轨行为,遂令礼部侍郎胡濙暗中监视,并且叮嘱:“人们常说太子失德,你可以到京师多多观察。要有什么不好之事,赶紧奏报。”然而,胡濙却为太子的老实所折服。时值,朱高炽后方留守,其弟朱高煦走上前台,加之作战勇猛,与父亲朱棣颇有几分相似,并在战斗中多次救助父亲于危难,朱棣亦曾许愿:“努力吧!皇太子身体不好,多有疾病。”此话虽然模梭两可,却令朱高煦热情高涨,在靖难中立下大功。

但是,皇太子朱高炽深得文臣拥戴,况且又是其祖父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燕世子,后又顺理成章立为皇太子,加之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敏慧异常,深得明太宗朱棣喜爱,著名的文臣解缙就曾以‘好圣孙’为说词,说服朱棣。然而,次子朱高煦并不屈服,迟迟不肯就藩,留于京城,随时伺机而动,进谗使得立储第一功臣解缙遭到贬黜,几年后惨遭杀害,并且私养许多武士。时值,杨士奇、徐皇后说服明太宗朱棣削夺朱高煦的部分护卫,强令就藩乐安,才使得朱高煦、朱高炽之争暂时停止。不料,皇三子朱高燧在父亲得病期间,密谋欲杀朱棣,矫诏即位,幸好有人告密,一场灾难化解。事后,朱高炽为朱高燧求情,明太宗朱棣这才没有追究。

明太宗永乐十二年(甲午,1414年)九月,朱棣刚从征蒙之役返回北京,生性狡诈的汉王朱高煦诽谤兄长未能完成某些任务。朱棣申斥朱高炽,并且囚禁其两名最为亲密的顾问,即大学士杨溥、黄淮。

明太宗永乐十五年(丁酉,1417年),汉王朱高煦因为图谋不轨,被放逐山东乐安州。然而,朱高炽对其并不怀恨,登基不久即为之增加亲王俸禄,并且授予其几个儿子爵位。但是,朱高煦始终未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

明太宗永乐二十二年(甲辰,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明太宗朱棣于北征返京途中驾崩,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于是秘不发丧,杨荣则与太监海寿入京密报。

同年八月十五日,朱高炽得知父亲驾崩,与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商议,派遣大太监王贵通前往南京镇守,从而加强京城治安。次日,释放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因反对第3次远征蒙古,当年四月为朱棣囚禁)。

九月初七,47岁的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大赦天下,并于次年改元‘洪熙’。当日,采纳夏原吉之议,取消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以及边境的茶、马贸易,停派前往云南、交趾(安南)采办黄金和珍珠使团;复命夏原吉与另一名被贬官员吴中,分别担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并且开始一系列改革;赦免建文帝旧臣,还有永乐时期遭到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允许他们返回原处,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忠臣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皆在这一时期得以平反);恢复一些大臣官爵,从而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当月十三日,交趾黎利骚扰乂安的茶笼州,交趾都司都督同知方政被其击败,昌江卫指挥同知伍云因为孤军深入,结果战死。随之,黎利再攻清化,都指挥陈忠亦战败身死。早先,太监山寿镇守交趾之时,与黎利关系交好,回朝后力言黎利可以招降,并且以死担保。于是,明仁宗朱高炽派遣山寿任命黎利为清化知府,黎利不受,构兵如故。

十月十一日,明仁宗朱高炽立长子朱瞻基为皇太子。

明仁宗洪熙元年(乙巳,1425年)二月初八,明仁宗朱高炽命于去年自西洋回国的太监郑和率领下番官军守备南京。

同年四月十六日,明仁宗朱高炽以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又遣皇太子朱瞻基前往南京拜谒朱元璋皇陵,并留那里负责。尽管南京地区报告地震发生,明仁宗南迁已经势在必行。一夜,明仁宗朱高炽忽见星变,遂召蹇义、杨士奇等说:“天命尽矣!”并且叹息:“我监国20年,遭受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3人相同,依赖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知我3人之心?”说着流下眼泪,蹇义、杨士奇亦流泪。

五月二十九日,在位仅1年的明仁宗朱高炽猝崩于宫内钦安殿(此钦安殿非御花园中钦安殿),时年48岁,谥曰‘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临终遗诏:“朕既临御日浅,恩泽未浃于民,不忍重劳,山陵制度务从俭约。”葬礼极为简略,亦有5个妃嫔为之殉葬于十三陵之献陵,皇太子朱瞻基继位,是为明宣宗。朱高炽死后,其实施的南迁行动就此停止,加之明宣宗朱瞻基与祖父朱棣十分亲近,对于偏向北方的政策并不反感,所以北京依然定为京师,南京成为辅助性的都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乐安   交趾   世子   皇太子   南京   尚书   长子   永乐   北京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